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6版: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新闻列表
~~~——中山全力打造“人间烟火气 湾区好生活”的文旅之城,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2024年09 30
甲辰年八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06版 2024年09月30日 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扩展 收缩 默认

城市文旅“出圈” 乡村振兴“有范”
中山全力打造“人间烟火气 湾区好生活”的文旅之城,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9月15日,深中同悦音乐会在孙文西路步行街香山剧场举行,吸引众多市民游客参与。见习生 张景天 本报记者 明剑 摄
中山华侨公园香山书房,盘活侨捐项目,打造新旧交融的文化地标。 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在中山影视城举办的非遗展演活动,热闹非凡。 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9月,2024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在中山火热举行。本报记者 缪晓剑 摄
  中山,桂山岐水,钟灵毓秀。20多年前,因突破性解决人民安居需求,中山获颁“联合国人居环境奖”;此后,相继获评“人民满意城市”“中国和谐之城”“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如今,“步行5分钟见游园,15分钟见公园,30分钟见山见水见大型公园”的愿景,已照进中山人的日常。

  2024年,世纪工程深中通道开通,珠江口东西两岸城市跨海牵手,“宜居宜养宜业宜游”的中山迅速出圈,迎来“泼天流量”。

  犹记得,上世纪80年代,“全国旅游看广东,广东旅游看中山”的佳话传遍大江南北。而今,中山在保持历史传承的同时,正积极拥抱湾区,致力于打造“人间烟火气 湾区好生活”的文旅之城,一个更加热闹好玩的中山呼之欲出。

  本报记者 李红 江慎诺

  公园城市的绿美底色渐浓

  五桂山四季常青,岐江河碧水长流,是绿美中山自带的“金字招牌”。

  天然屏障之下,近几年,中山居民逐步享受到了绿美中山建成公园城市的快乐。这里有依靠绵长五桂山系的金钟湖公园群,也有穿插在旧居民小区间的华侨公园,有依山傍水的森林公园,也有小巧玲珑的社区公园。从2022年起,连续3年,中山每年推进新建和改扩建100个公园。公园建设已经连续3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被选为民生实事。2022年和2023年的建设任务已经完成,2024年内新增100个新建和改扩建公园是可以预见的未来。

  去年获批的《中山市公园与绿地体系专项规划(2020-2035年)》显示,我市正规划构建“一环三带多节点”的市域公园与绿地体系结构,打造居民户外步行5分钟见游园,步行15分钟见公园,步行30分钟见山见水见大型公园的公园布局,并在2035年实现“千园之城”的愿景。

  百园绽放,各有千秋。金钟湖公园群环山抱水,生态优越;人才公园白鹭翩跹,建筑精巧;中山华侨公园因地制宜,华侨文化底蕴丰厚……与此同时,紫马岭公园、逸仙湖公园等老牌公园也在不断地提升改造。细心的市民已经发现,新建的公园,大多并没有正式的进出门,而是采用边坡的形式,形成开放式的公园,进一步拉近与市民的距离。人们对于公园的向往,不再是简单地体味山水、观赏休憩,而是更丰富的功能、 更便利的体验。中山人身边百园“绽放”, 这不仅是中山政府对市民的承诺,更是中山迈向中国式现代化城市的坚实步伐。

  今年5月2日,中山华侨公园香山书房正式启用,著名主持人窦文涛作为香山沙龙首位嘉宾莅临现场。讲座之前,他参观了中山华侨公园香山书房,对其富有层次、简约时尚的设计赞不绝口。他认为,一座城市的气质,就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事实上,我几乎每个月都会来中山会朋友。”窦文涛说中山山清水秀的如画风景,中山人散发的中和之气,让他感觉“此心安处是吾乡”。

  公园城市背后,绿美中山的底色渐浓。据市绿委办最新统计,2023年,全市共完成林分优化8125亩,种植绿化苗木超8.7万株,新建农村“四小园”超1700个,全市适宜种植红树林的连片地块已实现种植全覆盖,古树名木实现管护责任、挂牌保护100%覆盖,绿美生态廊道和绿美河涌正在建成。

  中山人的幸福和浪漫

  “话说幸福小新村,风吹雨打三十春”“楼顶铺实楼梯靓,新安水管污道清”“外墙刷白脏乱除,绿化青秀道路平”……中秋前夕,80岁的老中山人谭正梅提笔写下一首诗歌,表达自己对所住小区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欣喜和激动。他所居住的幸福新村位于中山市西区街道,建成于1994年前后。

  走过30年的风霜,原本时髦的小区依稀能够看到当年的风采,红橙色调的玻璃马赛克外墙完整干净,与小区同龄的大榕树枝繁叶茂。只是道路、水电、楼梯这些“常用件”,早已经残破。随着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启动,经过一轮对路面、水电燃气管网、楼梯间和天台的翻新维修,幸福新村的“幸福”回来了。谭正梅和退休了的邻居们,总是喜欢聚集在小区凉棚里打牌闲话,如今明亮崭新的居所让他们的笑声也变得无忧起来。

  幸福新村的幸福是直白的,而“柏”“松”“竹”“桃”则带着几分对幸福的浪漫想象力。中山居民,无论在中山停留时间长短,大抵都知道东区柏苑、松苑、竹苑、桃苑几个居住区。但许多新中山人可能从未将“柏”“松”“竹”“桃”几个字连起来读一读,若不经意被人提点,才会恍然发掘出一段关于“安居”的故事。

  上世纪80年代,中山经济已经起步,但中山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却日益突出,很多家庭人均住房面积不到6平方米。彼时的中山政府“敢为天下先”,启动了建设解困房的“安居行动”,摸索出政府、单位、个人按 3:3:4比例出资建房的办法。从1987年到上世纪90年代初,先后建成江畔、柏苑、松苑、竹苑四个新村共5639套住房,大都分配给人均居住面积不足6平方米的住房困难户、侨房腾退户及教师。据悉,用柏、松、竹、桃这四种常青植物来为四个解困房住宅小区命名,寓意居住在小区内的居民生活四季常青。

  “安居行动”之下,中山城区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7.3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20.2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从1985年的14.91平方米增加到1996年的32.3平方米。住房困难家庭解决了生活中关于住的燃眉之急,许多人现今回忆起来仍能品咂出当年的“甜蜜”。

  1997年10月9日,时任联合国人居中心信息与对外关系部主任的克里斯蒂娜·恩格菲尔德来到中山,代表联合国人居中心为中山颁发“联合国人居环境奖”。中山成为当年度唯一获奖的亚洲国家城市,而联合国“人居奖”也成为伟人故里城市建设最具代表性的一个理念表达。

  20多年过去了,当年正值壮年的居民已经老去,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房子也不可避免地走向了破旧。中山再次启动了新型的“安居”工程——老旧小区改造,当年的江畔、柏苑、松苑、竹苑新村涉及的小区陆续实现旧貌换新颜,许多同期建成的商品房也相继启动改造。2023年至今,中山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开工建设193个小区,将惠及居民近4万户,完工77个小区,惠及居民近1.8万户。今年新开工改造59个小区,已完工33个。

  由此可见,谭伯他们的“幸福”和“浪漫”一起回来了。

  翻看中山历年获得的奖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人民满意城市”“中国和谐之城”“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城市建设为人民,安居乐业从来都是宜居城市的标准答案。

  让文旅这把“火”越烧越旺

  深中通道开通3个月,创造了一项又一项惊人的数据:通车24小时,车流量12.5万辆次;通车一个月,车流量超300万辆次,日均10万辆次。在刚过去的中秋小长假中,深中通道轻松实现日均车流量10万辆次。如此繁忙的深中通道,带着中山迈入“大桥时代”,为中山送来了“泼天流量”,让中山的文旅热度随着车流的高频穿梭一路飙涨。据统计,中秋假期,中山累计接待游客83.03万人次,接待过夜游客16.28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0亿元。

  在深中通道中山入口处,游人相约马鞍岛打卡日出美景;在中山特色餐馆门口,饭点总能看到挂着深圳、香港、东莞等地牌照的车辆以及排起长龙的队伍;在中山5A级景区,游客量接待量频频刷新近年来新高……一幕幕火爆的场景,无不告诉着我们,中山“火”了。

  如何让这把“火”越烧越旺?中山正用实际行动给出答案:持续打造好、经营好“中山服务”品牌,展现热情、周到、文明、诚信、高品质的中山城市形象。8月13日,中山又高规格召开全市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坚定不移把文旅产业作为新的战略性支柱产业,着力构建“一人、一山、一城、三海、推进八大重点工作”的“11138”文旅发展大格局,打造“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文旅城市;8月23日,中山三大文旅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超210亿元。

  如何更好推动文旅融合,提升旅游供给的“文化味”,是中山文旅发展的一道“必答题”。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从不缺乏发展文旅的文化资源。中山自古被称为“岭南胜邑”。除了孙中山先生,这里还走出了郑观应、杨殷、杨仙逸、陆皓东、萧友梅、吕文成……这些乡贤俊彦的历史创造和人生书写,构建起这座城市的人文基座,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文化故事”可讲。

  而古老的祠堂庙宇、巍然的石桥牌坊、坚挺的城楼炮台,隽秀的南洋骑楼,这些丰富遗迹,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文化根脉”可寻。从黄圃飘色到崖口飘色,从三角麒麟舞到六坊云龙舞,从黄圃腊味传统制作工艺到咀香园杏仁饼传统制作工艺,近百种传承百年的非遗文化和特色民俗在桂山岐水大地历久弥新,让这座城市有了更多“文化韵味”可探。

  可以看见的是,中山也深知自己拿得一手上好的“文化牌”。近年来,中山不断做深做实各类文化研究、举办纪念郑观应诞辰180周年学术研讨会等文化盛事,为文旅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撑动力。

  中山在推动文旅融合方面,并非只是原封不动地对文化进行呈现,而是在守住历史文脉、文化精粹之“正”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譬如,孙中山故居旅游区既建立以“孙中山及其成长的社会环境”为主题的展示体系,让游客纵深了解景区背后蕴藏的文化故事,又不定期策划夏日泼水节、音乐啤酒节等系列主题活动,形成“景区+网红村+美食街”等多种元素组合的文旅集群。又如,遍布中山各个角落的香山书房,坚持一书房一特色,百家书房百样精彩,实现既能捧书细嗅芬芳,又能拍出精彩大片。

  近几年来,中山全力推动香山古城保护活化工程,打好“文化牌”,倾力打造文旅“大爆点”。目前,位于香山古城核心区域的香山剧场已于8月正式启用,不定期举办各类文化活动,致力于推广和传承本土文化。与此同时,2023年启动翻新改造的百年历史文化街区从善坊按照修旧如旧理念进行修缮活化,已引入不少文化创意、文旅产业等业态商家。国庆期间,备受关注的国家首批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历史文化街区也将迎来一些新变化。

  不断激活乡村发展活力

  9月15日,大地流彩·2024全国“村BA”广东省赛在中山沙溪镇落下帷幕。8天紧张激烈的角逐,来自全省各地市的23支球队呈现了63场精彩的比赛。其中,总决赛吸引3000多名群众到场观战。“村BA”带来的“流量”,成功转变为中山文旅消费的“留量”。

  统计数据显示,“村BA”带动中山地区食宿、餐饮、农特产品等销售额大幅度上升。赛事进行期间,4大赛区的酒店、餐饮店爆满,各餐饮店日均餐饮收入大幅增加,全市各景区景点、休闲旅游镇村游人如织。

  一颗篮球能“点燃”乡村发展的活力,一条旅游路线也能“带旺”传统村落。

  在中山,文旅发展的重要阵地是镇村。作为全国首个“中国粤菜名城”,中山的饮食文化源远流长,驰名中外。每年中山都会以美食文化为媒,向世界推广“中山味道”。早在2021年,中山就推出“隆都线”和“南朗线”两条“粤菜美食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串联起乡村美景、非遗文化、文化遗产等,推动中山本土美食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从崖口村到桂南村,五桂山延绵而过,串起“香山古韵”文旅路线,“岐水流芳”乡村振兴示范带则沿着岐江河聚星成链。这两大示范带遍布中山21个涉农镇街,覆盖130多个村落,激活文旅发展一池“村”水,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农文旅消费的亮点。“我们已将村内的古老庙宇与周边的秀美自然风光相结合,打造出多个文旅特色景点。”崖口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谭锦鹍透露,今年上半年,崖口村集体经济收入近2000万元,同比增长约20%。

  9月22日,中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联合多镇街共同发布“百里西江·中山画廊”农文旅路线,以西江堤岸为纽带,深度挖掘13个农文旅资源。这是一条“宝藏路线”:沿着大美西江,一路驱车经过神湾、板芙、大涌、横栏,西江花海与最美日落交相辉映,渔舟码头与白鹭归影并成一景。赏足风景后,再沿途品尝开渔后生猛鲜甜的板芙河鲜,啖一口肥美滋补的神湾禾虫,啜一碗滚烫的禾虫米粥,品一口神湾菠萝浓郁的甜。这条路线一经发布,吸引不少市民游客争相跟随打卡。

  一个个坚实脚步,一次次奋力奔跑,中山人正接续秉承“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勇毅向前,矢志不渝地推动这座城市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相信用活文化,激活乡村,赋能旅游,中山必能在文旅发展中闯出兴旺之路,再度开创中山文旅的“黄金时代”。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