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84年的2万户市场主体到如今的67万户,中山这座城市的市场活力不断迸发。随着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进程的深入推进,未来,中山市将会建设成更高标准、更实举措的营商环境,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统筹/记者 徐世球
采写/记者 徐世球 陈雪琴
40年来,年均净增1.5万多户市场主体
中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24日,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达671577户,同比增长9.02%。其中,国有、集体及其控股企业18195户,同比增长9.99%;私营企业251919户,同比增长8.03%;外商投资企业6618户,同比增长8.60%;个体工商户394643户,同比增长9.62%;农民专业合作社202户,同比增长3.06%。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市场主体一直保持着强劲的增长势头。1984年,当中山市场主体刚刚突破2万户时,私营企业还未见踪影,个体工商户占据了市场的绝大部分。如今,中山市场主体已超67万户,40年年均净增1.5万多户。并且,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市场主体结构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1990年、1995年、2000年和2005年,中山市场主体数量分别跃升至4.5万户、8.5万户、9.9万户和13.3万户,私营企业也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成为市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值得一提的是,2023年4月,中山市场主体迎来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突破60万户大关。这不仅标志着中山市场经济迈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也预示着我市将加速进入每年净增市场主体超过10万户的新时期。从30万户到60万户的跨越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每增长10万户所需的时间在不断缩短,从最初的3年4个月,到后来的2年2个月,再到最近的1年7个月,这充分显示了中山市场经济发展的加速度。展望未来,中山市场主体将继续保持蓬勃发展的态势,为中山经济的持续繁荣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创业沃土不断孕育“参天大树”
2024年是完美(中国)有限公司成立30周年,回首过往,该公司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公司,成长为一家深耕大健康产业的现代化企业,累计在中国投资超过100亿元,投资建设扬州、华南、淮北、吉林等基地及上海虹桥完美科创中心,总面积逾1100亩。
与完美(中国)一样,数十年来,一大批企业在中山这片沃土上生根、发芽并成长为参天大树。2024年9月20日,广东省企业联合会、广东省企业家协会发布2024广东500强企业榜单,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华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等16家中山企业榜上有名,其中,建华供应链集团有限公司第一次上榜,充分说明中山企业的总体实力和后备力量可圈可点。
1997年,木林森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木林森”)在中山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木林森如今拥有包括广东中山生产基地、江西吉安生产基地、江西新余生产基地、浙江义乌生产基地等在内的主要生产基地,并建立了涵盖全球的营销网络。
多次入选广东省制造业500强企业的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诞生于1996年,其董事长吴中林当年下海创业,凭着过硬的技术和刻苦的钻研,带领团队攻破一个个技术难题,使企业持续发展并成为国内通信行业第一梯队四家企业中的一员。
一流营商环境助企业做大做强
中山市场主体持续净增长,骨干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是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筑巢引凤带来的显著成效。自中山市积极推动各项改革措施以来,其营商环境的持续优化已成为吸引企业投资兴业的强大磁场。
2022年11月1日,中山市高规格举行中山企业家日启动仪式暨企业家座谈会。中山通过设立“企业家日”,让企业家们更加有认同感和归属感;2023年2月,中山实施首套印章免费刻制服务,为企业开办节省人工和费用成本;2024年1月1日,《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实施,39项制度措施全方位优化营商环境。
在宏观层面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的同时,中山市还注重在微观层面推行细致的梯队政策。这些政策旨在降低创业者的市场进入门槛,同时通过“个转企”、上规上市、“工改”等有针对性的扶持措施,助力市场主体做大做强。
9月26日,全市首个港资低效工业园改造项目——东皇科技产业园在火炬高新区“湾区智谷”顺利封顶。标志着中山市在“工改”攻坚战中取得了又一重大成果。
2022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山市高规格召开村镇低效工业园改造升级工作(以下简称“工改”)动员大会,正式吹响全市“工改”号角。这是对过去40多年来“小散乱污”村镇产城空间的一次重塑,也是中山推动高质量发展、抓住“双区”建设和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建设的“题眼”。2年多过去,“拿地即开工”已成为中山招引优质项目和本土企业增资扩产的常态,并创新了政府“挂账收储”改造、“单一主体归宗”改造等多种模式,搬进新厂房的企业迎来又一个发展春天。
信用体系建设让守信企业享受多重实惠
“信用真的可以当‘金子’用!”近日,中建三局集团(深圳)有限公司中山公司执行总经理佘青松深有感触地说:“凭信用投标可以免押金,对企业帮助真的很大。”通过“信易保”等信用创新应用,企业可享受到多重实惠,这是中山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缩影。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更是一座城市营商环境的风向标。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信用中国”网发布的2024年最新一期城市综合信用指数排名中,中山在全国261个地级市中排名第一,创下历史最佳。“信用中山”领跑全国,折射的是中山“营商环境的胜利”。近年来,中山聚焦归集信用信息、丰富应用场景、建立全链条监管等,统筹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以小切口推动营商环境大变化,在多领域实现“最优”“最快”。
“项目从签约到动工仅用时两个半月,以往需要两个月的车间报建手续只用6天就完成了。”三花集团南方总部基地项目负责人说,作为守信激励主体,企业充分感受到信用红利,办事更快速,审批更高效。此外,信用还成为企业融资的桥梁。今年,中山一农场经营者计划扩大种植规模,由于无抵押物难以融资。因此,该农场经营者在中山市信易贷综合服务平台申请中山农商银行“工商易贷”产品,当天就获得授信13.4万元,解决了资金难题。
当前,中山正深入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大力实施强镇兴村“13388”行动。瞄准强镇兴村目标,中山还依托“信易贷”平台,结合专业镇产业集群特色,联合金融机构创新开发“脆肉鲩贷”“横栏花木贷”等信用贷款产品,支持行业采用较低利率发放贷款,振兴乡村产业,激发镇村高质量发展活力。
截至2024年8月底,全市在“信易贷”平台注册企业18万家,入驻金融机构64家,累计发放贷款262.27亿元,有效缓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另外,中山根据各产业特色,开发了“信用+数字贷”“信用+税融贷”“信用+科技贷”等产品,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守信激励,失信惩戒”这一原则,是中山推动信用社会体系建设过程中亘古不变的基石。中山创新社会信用应用,通过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流程监管链条,不断提升信用监管效能,推动信用从“无形”到“有形”,让诚实守信成为社会的新风尚,在全市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具体而言,在事前环节,创新“信用+政务服务”模式,在审批、招投标等涉企服务环节广泛推行信用承诺制、容缺受理、绿色通道等“信易办”场景,着力优化行政审批程序,压缩审批时间,降低企业资金成本、时间成本;在事中环节,则开展信用综合评价,对全市交通、建筑、食品餐饮、税务等58个领域52万家市场主体完成公共信用综合评价,并实施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在事后环节,实施联合奖惩,让守信者“一路绿灯”、失信者“寸步难行”。
“将信用与优化营商环境各方面各环节深度融合,进一步发挥信用对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的重要作用。”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明曾在采访中表示,全市已累计落地几百项优化营商环境改革措施,在企业办事便利度、资源要素支撑度、政务服务满意度、企业权益保障度等方面实现了突破。
633项政务服务实现“深中通办”
2024年9月,中山政务服务一体机正式入驻深圳市宝安区航城街道办事处便民服务中心,实现中山政务服务200多项事项可在深圳“自助办”“跨城办”。此前,中山对接深圳的“桥头堡”——翠亨新区政务服务中心便上线了中山市首台深圳医社保自助机。这意味着,两地市民办理涉及人社、民政、卫健、公积金、税务、医保、自然资源等部门高频事项时,再也不用来回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
投放政务服务一体机只是两地政务优化的缩影,为促进深中政务服务一体化、同城化,中山以数字政府支撑,打造两地“无感漫游”的办事环境,推动政务服务“融湾向深”。数据显示,在深中一体化融合发展过程中,全市633项政务服务实现“深中通办”。例如,建设“中易办”城际融合互动专区并整体进驻“i深圳”App,成为全省首个城际融合互动专区,为深圳市民提供中山政策导航、招商资讯浏览、政务办事等服务超17万件次。
在涉企服务方面,中山已构建两市营业执照异地“办、发、领”一体化服务体系。深圳市民可以通过登录深圳市“开办企业一窗通”平台,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中山企业开办业务。数据显示,近3年,中山办理的投资人为深圳自然人或者企业的设立登记业务超4000笔,平均办理时长低于1小时。此外,为推动重大项目“快引进,快落地、快投产”,早在2019年,中山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就组建市重点重大项目导办代办服务团队,为省市重点项目、市重大项目提供“项目建设报批阶段”的全流程无偿代办服务。
在深化数据要素便捷流动方面,全市围绕高频政务服务需求,实现了电子证照互通互认、企业电子印章互联互签。此外,依托“开放广东”平台实现两地公共数据共享,至今已发布数据目录4323个,数据量7亿条次。同时,促成全市中数海量(中山)科技投资有限公司获评广东省“数据经纪人”,并与深圳数据交易所共建数据要素工作服务站,在深圳数据交易所上线全市首个公共数据产品。
工程建设、水电气网联办、公共资源交易等领域也取得实质性突破。深化企业开办“一照通行”改革,37个经营许可事项实现“证照联办”;建设企业开办“一网通办”中山专区,实现企业设立登记、印章刻制、员工参保缴费登记及住房公积金缴存登记等事项网上可办;企业实体、电子印章免费制发,并与深圳电子印章平台互联互认。推动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房屋建筑类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30个工作日,社会投资简易低风险项目审批时限压缩至12个工作日。率先将电子保函服务从投标电子保函拓展到履约、工程质量电子保函,实现标前标后全覆盖应用,落实招标投标交易担保制度改革。
目前,中山市镇两级全面设立了“深中通办”专窗,围绕企业、群众关注,推动公积金、医保、税务等领域实现深度通办。以西区街道开设“深圳企业VIP通道”为例,通过前期介入、“一对一”咨询导办、全程跟办等绿色通道服务模式,为来中山企业提供235项涉企服务。另一边,翠亨新区、火炬高新区等重点镇街与深圳市各区“点对点”开展通办业务。其中,翠亨新区已实现与深圳宝安、龙华等地政务服务事项“跨城通办”,可办理深圳地区事项超过230项。
随着中山与深圳的联动不断加深,政务服务“无差别”环境正在两地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