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2版: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新闻列表
~~~——随着“海陆空铁”交通的全面推进,中山在区域协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大湾区的融合聚变中担当重要使命

 
2024年09 30
甲辰年八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02版 2024年09月30日 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扩展 收缩 默认

曾经“行路难” 如今“湾区通”
随着“海陆空铁”交通的全面推进,中山在区域协作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在大湾区的融合聚变中担当重要使命
深中通道通车后车流保持高位运行。通讯员供图
6月28日,国内首个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正式启用,该项目设有飞往深圳市内各区的市内航线和飞往中山等大湾区城市的城际航线,中山的起降点位于天奕国际广场,深圳至中山25分钟可达(资料图片)。 通讯员供图
2月29日,中山市西区街道在深圳举办“科创引领未来,深中共谋发展”招商推介会暨深中企业家交流会(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冯明旻 摄
▼2024年7月3日,航拍中开高速城区段(中山三桥)。 本报记者 刘万杰 摄
  时间的年轮镌刻着奋斗者的足迹,也见证着一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从农业县蜕变成一座充满活力的国际化、现代化滨海城市。伴随着区域间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交通的内联外通,中山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中山承担着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的重要使命,在时空的坐标中,中山地理位置未变,但在建设世界级湾区城市群的大背景下,格局已然巨变。中山正站在更大的历史舞台上,蓄能聚势,奋力迈向现代化新征程。

  本报记者 黄启艳 何淼 见习记者 高倩荷

  沧桑巨变,从“五渡海”到“湾区一小时生活圈”

  一桥连接深圳与中山,历时7年多建设的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通车,粤港澳大湾区交通网络迎来飞跃。湾区一体化,从交通开始。中山正以一场持续的“交通攻坚战”,深度融入大湾区交通一体化建设,打造珠江西岸综合交通枢纽。

  40多年间,中山的交通路网越织越密,将未来发展格局勾勒得愈加清晰。中山的交通是如何一步步发展起来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个片段回顾这个历程。

  “左湾右湾,坦洲近海近山。过去有人流言,有女唔愿嫁落金斗湾。年年水咸,食水要担,路烂难行,踢跛脚(趾)公,磨损脚跟……”中山咸水歌《金斗湾》朗朗上口的歌词,道尽改革开放前中山老百姓饱受道路不通、路烂难行之苦。

  “20世纪80年代,陆路从中山到广州仍要经过‘五渡海’,往返要10多个小时;如果走水路坐花尾渡船,要在船上住一晚。”退休出租车司机朱光常跟年轻人谈起年轻时乘坐花尾渡船中山、广州两地跑的经历。40多年之后,曾经的艰难早已变成往事笑谈。如今朱光过上了中山、广州两地跑的双城生活,周末早上从广州搭广珠城际出发,40分钟后就能出现在中山的酒楼和老友饮早茶。

  在朱光的花尾渡船故事里,中山市民出行首选水路。这段历史在番中公路建成,105国道沿线架设起一座座桥梁之后发生了变化。1999年12月6日,京珠高速广珠东线建成通车,中山人前往广州的车程缩短至1个小时。2000年之后,中山的高速公路的建设飞速发展。2005年11月8日中江高速全线通车,同年12月28日西部沿海高速公路中山段竣工通车,2013年1月25日广珠西线三期工程通车,2021年12月27日广中江高速实现全线通车,2022年11月6日,香海大桥中山段通车;2023年1月15日中山西环高速(含小榄支线)全线正式通车,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中开高速中山段正式通车……

  近年来,中山锚定“6030”时空圈目标(即中山市与湾区相邻城市60分钟通达,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加快建设“四纵五横”高速公路网、“三环十二快”高快速路网,不断完善区域路网衔接。截至目前,全市高速公路里程318.77公里。预计到2025年,中山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将达到333公里,高速公路密度将跃居全省第三名,与每个邻近城市至少有3条高速公路互通。

  通江达海,“海陆空铁”谋划全方位交通融合

  跨珠江口的跨市公交、“组合港”、低空飞行航线、南中城际……为对接深中通道,中山全方位推动交通网络优化提升,逐步形成了一张“海陆空铁”全方位的综合立体交通网络。

  从一组数据可以看出,中山未来的港航潜力。2023年,全市港口航运经济取得突破性成绩,港口货物吞吐量为1842万吨,同比增长19.7%,增速创五年新高,其中内河港口增速321%,居全国内河港增速第一名。今年1-8月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1232万吨,同比增长10.76%,增幅位居珠三角前列。中山全面推进深中、广中“组合港”航线的深度合作,全市各港口已相继开通通往广州南沙、深圳盐田等12条“组合港”航线。

  2024年,中山聚焦低空经济“新赛道”,深中双城围绕低空经济,展开频频互动,多元化的“空中深中通道”仍在织密。4月12日开通粤港澳大湾区首条跨海低空物流商业化航线,起降点分别位于深圳南山和我市小榄,航程约71.4公里,飞行时间约45分钟,比陆路运输节省约一半的时间,通过“即时响应+无人机运输+上门送达”模式,深圳至中山的跨城配送实现4小时送达。7月26日,“深圳机场低空物流航线”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首次试验飞行。同时,深中两市积极探索发展空中交通新业态,与深圳东部通航公司积极沟通对接,将共同努力申请开通深圳至中山载人低空航线。

  目前,南中城际、深江铁路建设如火如荼,一批轨道项目处于积极谋划的阶段。其中,深南中城际预可研方案及5个配套专题已形成阶段性成果,将进一步加强与广州、深圳沟通,三市形成合力,共同向省发改委争取推动项目纳规;广中珠澳高铁获省发改委纳入广东省铁路建设2024年重点工作安排,项目设中山南站已获得广州、珠海的一致认可,争取年内具备可研批复条件;中珠城际今年3月28日完成马鞍岛段初勘作业;中山市域铁路S1线(佛山11号线南延线)项目纳入省发改委牵头编制的《粤港澳大湾区多层次轨道交通规划研究》初步方案的近期建设项目库。未来几年,中山在建和谋划的铁路里程达170多公里,投资金额近1000亿元。

  兄弟携手,从“珠中江”一体化到珠西都市圈

  交通是区域一体化的先行者,围绕规划、产业、政务、文旅、环保等方面的区域协作一直在探索。从珠中江一体化到珠西都市圈,珠江西岸的兄弟城市早在2009年就紧密地连在了一起。

  2009年1月8日,《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正式公布。当年4月17日,首届珠中江区域紧密合作工作会议在珠海举行,珠海、中山、江门三市签订《推进珠中江紧密合作框架协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重点在规划统领、交通先行、对接港澳、服务粤西、产业协作、环境共治、科技交流、应急协同等八个方面开展紧密合作,标志着珠中江一体化区域合作正式启动。随后的10多年里,三地开始了宽领域、深层次、多形式、持续的区域深度合作和探索。

  2014年11月,广东省委、省政府决定阳江市按“3+1”(珠中江+阳江)模式参与经济圈建设,开启了珠中江经济圈“3+1”的新格局。2020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对外公布《广东省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若干措施》,首次提出五大都市圈概念,珠江口西岸都市圈规划在列。

  2023年12月20日,广东省政府网站发布《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发展规划》(下称《规划》),一个囊括珠海、中山、江门、阳江四市,土地面积约2.1万平方公里,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万亿元,常住人口1435.3万人的超级都市圈有了发展蓝图,一同公布、涉及珠三角的还有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

  根据《规划》,珠西都市圈将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先进装备制造基地、新时代高水平开放合作新高地、宜居宜业宜游的高质量发展区域。到2035年,珠西都市圈与广州都市圈、深圳都市圈深度融合,实现珠三角城市群深度一体化发展,建成世界级城市群。其中,中山被寄予厚望——建设成为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支撑点、沿海经济带枢纽城市、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精品城市。

  聚势腾飞,“黄金内湾”加快东西两岸融合

  9月4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官方网站正式发布了《“黄金内湾”概念规划与设计国际咨询预公告》,提出集中资源打造“黄金内湾”,依托各类重点平台,促进高端产业功能和高等级公共服务资源向环珠江口地区集中配置,打造国际一流的湾区门户。此次规划涉及广州、深圳、珠海、佛山、东莞、中山等6个地市的部分地区。其中,中山多个区域纳入“黄金内湾”的发展版图之中。

  从2022年5月召开的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中明确提出:“着力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带动广州、深圳、珠江口西岸三大都市圈协同发展、聚势腾飞”到启动“黄金内湾”规划设计工作,可以看出思路越来越明确: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不断深入,广东要集中优势资源,推动区域分工协作,加快东西两岸加速融合、比翼齐飞。

  中山作为珠江口西岸桥头堡,肩负起珠江口东西岸融合发展探路的历史重任和时代命题。2019年2月18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简称《规划纲要》)发布,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进入全面实施阶段,中山被明确定位为“重要节点城市”。2022年7月,广东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复中山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这是全省首个以区域协调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创新实验区。2024年1月,《中山市建设广东省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实施方案》印发,明确将以推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一体化为重点,以体制机制改革为牵引,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

  向湾而兴,深中一体化加速推进

  随着深中通道通车,环珠江口“A”字形交通网络骨架的关键“一横”将为以中山为代表的西岸城市与东岸城市融合发展带来更多机遇,中山和深圳两地正以“六个一体化”为重点加速融合。

  在规划一体化方面,2024年6月26日,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中山市自然资源局召开深圳中山国土空间规划联席会议2024年第一次会议,会议通报了《深入推进深圳-中山规划一体化行动方案(2024-2025年)》,涵盖从空间功能布局战略层面、低空经济规划方面、重大基础设施协同方面、产业协作区空间布局方面、重点区域城市风貌管控等方面等多项合作举措,不断夯实深中规划一体化基础。

  在产业一体化方面,中山在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主题产业园共建共享、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等领域,加强与深圳产业对接合作,积极探索深中产业一体化融合新模式、协作新路径。如在推动“深圳链主+中山配套”合作模式方面,比亚迪、彩迅电子等68家深圳链主企业先后就近落户中山实现了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500亿元;其中,2024年至今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7个、计划投资总额107.8亿元。

  在营商环境一体化方面,中山持续深化深圳中山战略协作第一批重点事项的9项营商环境重点事项拓展见效,如在政务服务领域,中山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等47项服务“跨境通办”,企业电子印章平台实现深中互联互签。按照深中一体化、同城化标准,中山还印发出台《中山市对标深圳市开展营商环境融合发展工作方案(2024-2025年)》,提出160项对标深圳改革任务清单和38项深中融合发展合作事项,紧跟深圳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

  ……

  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伴随着伶仃洋的滔滔江声,中山正阔步走在湾区时代,奔赴新的未来。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