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5版: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新闻列表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从“农业大县”跨越为“产业强市”,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正破浪前行

 
2024年09 30
甲辰年八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T05版 2024年09月30日 四城联动迎国庆 共绘湾区新图景 扩展 收缩 默认

挺直制造“脊梁” 昂起发展“龙头”
改革开放以来,中山从“农业大县”跨越为“产业强市”,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正破浪前行
8月13日,全球单体容量最大的漂浮式风电平台“OceanX 明阳天成号”历经两天多航程从广州南沙港抵达明阳阳江青洲四海上风电场。通讯员供图
中山半导体产业园效果图。通讯员供图
中山市博恩电器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通讯员供图
中山市遨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在测试设备。 本报记者 文波 摄
康方湾区科技园区。通讯员供图
  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曾经的农业县的面貌,让中山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主要发展农业县域经济,1978年时,农业仍然是中山第一支柱产业。

  改革开放之初,毗邻港澳的中山,充分发挥“近水楼台”的优势,培育了一支“工业舰队”,城乡经济得以蓬勃发展,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上世纪90年代末到本世纪初,“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实施,中山工业不断壮大,占GDP的比重一度达到最高点61.9%。

  经过四十多年的工业发展,中山形成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8个百亿级产业集群。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持续解决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问题,通过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中山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改造焕发制造新活力,用“工改”破解“手无寸土”产业空间之困,规划十大万亩级现代主题产业园重塑产业空间,打造“新十大舰队”重构产业格局。坚持制造业当家,中山正挺起现代化工业脊梁。

  本报记者 黄凡

  “农业县”向“工业市”跨越

  在树木葱葱、飞鸟悠悠的岐江公园,粤中船厂的光辉岁月得以驻留。曾经运输船舶的轨道延展至岐江边上,成为孩童玩耍处;一处龙门吊下,铜塑的工人正“看着”挂钩缓缓放下,火热的奋斗场景,被打造成为了公园的景观。

  1954年7月1日,粤中船厂建成投产,这是中山在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家新建的工厂,是第一家省属国营厂。虽说,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山主要发展农业县域经济,但工业也正在快速成长。尤其,石岐市成立后(1953年3月12日,为省辖市),以工业建设为中心,中山工业发展由此起步,打下基础。当时,石岐市委设立工业部专门负责发展工作,随后还分别成立了筹建粤中船厂、中山华侨造纸厂、中山糖厂等领导组。同时,将地方国营企业的发展与对私营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结合起来。

  中山工业发展很快推进起来。1955年11月,在荒无人烟的黄圃镇牛岗山脚下,中山糖厂正式动工。仅用了两年的时间,由中国自行设计、自行制造设备和自行建筑安装投产的工厂拔地而起,其规模成为当时中国工业企业的“巨无霸”。

  这一时期发展的石岐印刷厂、粤中船厂、酱料厂(后为美味鲜食品厂)、咀香园食品厂、石岐酒厂、石岐制造药厂、石岐玻璃厂、华侨造纸厂等,成了中山后来工业发展的起点。

  根据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1978年时,中山三次产业结构之比为47.9:35.1:17.0。农业是“第一支柱”,但工业占比也达到了35%。

  改革开放让中山工业发展进入了高歌猛进的时期。中山市属工业和乡镇工业相继崛起,在上世纪80年代末,中山工业发展,闯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成为广东“四小虎”之一。正如《“中山舰队”整装启航》(作者:黄春华)所记载,中山与顺德、东莞、南海不同,领航在前的是市属国营、集体企业群这支“舰队”。生产“千叶牌”电风扇的中山家用电器厂,由原中山木器厂的风扇制造车间扩建而成;后来生产“威力”洗衣机的中山洗衣机厂从石岐农机修配厂发展而来……这些企业在工业发展上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当改革开放到来,天时、地利、人和促成了一大批企业的高速发展。

  早先石岐玻璃厂只生产玻璃、水杯,当发现新建华侨大厦使用进口的“马赛克”玻璃新型建筑材料时,工厂马上嗅出了商机,支持技术人员攻关研发,由此改变了玻璃厂的命运。产品一经投入市场便供不应求,市场反应之好超出意料,玻璃厂又立刻投入人力技术研制新的生产线。1986年6月,玻璃厂与中山玻璃工业公司合并。同年,该厂贷款100万美元,引进一条意大利生产线,解决了产品容易脱落的难题。借鉴进口生产线的优势,结合自主研发生产线的长处,该厂继续研制自己的生产线,不断进行技改。到1998年,生产线达到18条,除第9条为引进外,其余全部是自行研发。

  市场打开,产品供不应求,促使企业向外引进先进的设备,采用现代管理理念,建设现代化工厂。1989年的中山城区石岐,已经拥有一座座颇具规模、设备现代化的工厂。这些工厂生产出来的“威力牌”洗衣机、“菊花牌”玻璃马赛克、“铁城牌”水磨石、“千叶牌”风扇等“中山货”,享誉全国,畅销世界;洗衣机、玻璃马赛克、咀香园薄饼、水磨石、罐装气雾剂系列产品的产量,均居全国同类产品的首位。就在这一年,中山市人均GDP已超800美元,成为国内首批跨入小康水平的城市之一。

  “百舸争流”成就“投资热土”

  受邓小平南方谈话感召,上世纪90年代,越来越多的创业者来到广东干事创业。在改革开放中先行先试的中山,成为了一片创业投资热土。

  进入“2024中国企业500强”榜单的明阳新能源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明阳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张传卫就是其中的代表。1993年,张传卫拿出自己积攒的工资,东拼西凑了12000元组建中山市明阳电器有限公司,主营产品是配电箱。凭着技术创新,明阳电器把单个优势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做到了全国第一。2005年,张传卫抱着“壮士断腕”的决心进军风电制造行业,瞄准了欧美巨头没有经验的海上风机,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研制出全球第一台兆瓦级抗台风型风机。经过30多年的发展,昔日小作坊变成年产值千亿的新能源产业集团,包括风光储氢智慧能源整体解决方案、生物质能、智能电气和高端芯片等多个板块、多家上市公司,产品规模化出口欧美、日韩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明阳集团以462.68亿元营收首次跻身“中国企业500强”榜单,并在2022年和2023年连续进入该榜单,2024年更以超过626亿元的营收排名第387位。

  像张传卫一样,无数年轻人的创富梦想在中山开花结果。1994年的春天,在中山石岐湖滨路9号,完美公司成立了,如今已经三十而立。1996年,通宇通讯创始人吴中林“下海”创业,2016年企业成功上市。在乡镇,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服装、东凤小家电、大涌红木家具、黄圃腊味等一批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逐渐形成,这背后是一批又一批小作坊蜕变成现代化企业的故事。

  非公经济在中山蓬勃生长,中山市委、市政府也一直在为工业的发展提升营商环境,进一步做强工业支柱。1999年,市委、市政府召开了历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全市工业发展会议。这次会议提出“工业立市”战略,确立“大工业”的观念,提出加强和完善工业的领导体制和运作机制,继续发展一批支柱产业、企业集团,实施名牌产品战略,巩固和发展电子、化工、家电、金属制品和纺织五大支柱产业,培育发展信息、生物、医药工程和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技术产业,更新传统产业和产品,扶持和发展小榄五金、古镇灯饰、沙溪休闲服装、大涌红木家具、东凤小家电、黄圃食品加工等区域特色工业。

  短短几年,中山工业发展实现连级跳跃:2001年,全市工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达到1046.7亿元,增长31.6%,工业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65.7%;2004年,全市工业总量又突破2000亿元大关……

  培育新动能 挺起智造脊梁

  今年3月26日,总投资25亿元的康方湾区科技园在翠亨新区东片区(马鞍岛)竣工启用。2012年,一支海归创业团队在中山国家健康产业基地暂借的办公室开启创业旅程,仅用了8年时间,初创企业成长为香港联交所主板挂牌上市企业,也是中山市首家登陆资本市场的创新药企。这支博士创业团队带着在国外积累的经验回国,不断地突破自我,实现了新药开发征途上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的目标。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山坚持制造业当家,不断推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中山形成的“一镇一品”传统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跟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如何通过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大产业增量,促进中山产业结构的优化?2015年,中山市人民政府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实施意见》,提出在2015-2017年,安排6亿元设立“中山市技术改造专项资金”,重点对增资扩产、机器换人、设备更新换代等进入技术改造重点项目库的项目给予资助。2018年8月,中山出台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行动计划,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健康医药产业三大产业发展,提出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基地,打造珠江西岸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基地,建成国内重要的健康医药产业集聚区和互联网与健康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今年6月,中山市高分入选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重点对中山市智能家居、灯饰照明等行业进行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从机器换人到数智发展,2022年1月,中山市出台5年拿出50亿元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政策,还联合11家银行开展数字化贷款贴息,市财政对数字贷实行全额贴息,有效降低企业转型成本。抓标杆示范,每年培育一批行业数字化智能化标杆示范工厂、示范车间、工业示范项目。

  中山生物医药和健康产业历经培育发展,也在朝着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方向推进。如今的康方生物,在中山找到了更多志同道合的伙伴,作为行业榜样,也推动着更多上下游企业到中山发展。今年4月,广东省中山南朗产业园揭牌,华南现代中医药城开始一个新征程上的起跑。它将与火炬高新区国家健康基地融为一体,成为华南地区连片规模最大的生物医药主题产业园区。2024年,中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在“培育壮大产业集群”篇章中提到,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着力构建“4+6”现代产业集群发展格局。譬如,集中优势资源扶持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加快中山生命科学园二期等项目建设,新增一批GMP标准厂房,完善药物试验、药品检验等公共服务功能,引育一批创新药企业。

  向新而行,向湾而强

  多年来,中山通过工业立市、制造业当家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产业链最完整、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在41个工业大类中占据34个,拥有38个国家级产业基地、18个省级科技专业镇。

  6月30日,深中通道一桥飞架,让中山在黄金内湾、粤港澳大湾区的地理优势凸显。曾经的“农业县”,如今已成长为大湾区西岸枢纽城市。东承、西接、南联、北融,曾经的老牌工业城市,如今正高度融入湾区一体化产业发展。

  “工改”是中山产业空间破局的关键一招。早期开发的村镇工业园占据了大量土地,建设用地开发强度接近40%,部分镇街的开发强度甚至高达85%;土地瓶颈导致增长动能乏力,2012至2021年十年间,中山是全省唯一工业投资负增长的城市。2022年1月4日,在新年的第一个工作日,中山高规格召开村镇低效工业园升级改造工作动员大会,正式吹响攻坚号角。近两年通过“工改”,中山拆除整理低效工业用地面积超4万亩,已新招引企业993家、服务本土企业738家。“工改”为一体化、同城化发展提供了充实的产业空间保障,既把本地企业留下来,也让好项目驻进来,初步形成了具有区域融合、优势互补特点的产业集群。“百亿级企业”广东长虹和TCL空调中山基地,以“工改”破解产能瓶颈,提升运转效率;华帝股份不出小榄实现增资扩产,华帝智能产业园已完成厂房主体建设,预计明年上半年投产;在板芙镇“工改”园区,深圳市无人机行业协会牵头头部会员企业,联合社会资本方共同投资建设板芙镇国际无人机(大湾区)智能生产基地,为无人机产业提供标准化厂房、定制厂房以及相关配套设施。

  未来的产业竞争,本质上是产业集群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产业平台之间的竞争。“工改”为中山腾出投资要素成本相对较低的平台空间,中山得以加快大型产业集聚区建设,连片布局十大主题产业园,用高品质产业空间支撑带动中山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主题产业园包括深中合作创新区、翠亨科创产业园、岐江新城智慧港、健康医药产业园、半导体产业园、高端显示产业园、新能源产业园、智能家居产业园、智能家电产业园和新材料产业园,总规划面积272平方公里。中山十大主题产业园正积极对接省重点产业集群和深圳产业集群,集中优势资源打造以新能源、生物医药与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家电为引领的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

  位居深港、广佛、珠澳三大极点之间和横琴、前海、南沙“半小时通勤圈”,一小时通达五大国际机场、五大国际港口……在加快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发展的进程中,中山抓住机遇深度参与湾区产业的融合发展,正深度对接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培育需求,加快完善基础设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建设更高水平现代化园区,促进产业由集聚发展向集群发展全面提升,为中山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奠定坚实基础。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