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深中通道开通后的首个长假,中山拿出精心筹划的“拿手好菜”,城市文旅消费热度不断升温。中山影视城、香山古城焕新开放,游客直呼“远远超出预期”;“村BA”冠军中山沙溪队,以及包括清华大学在内的大学生篮球队精彩对战三天,赛事屡屡霸屏出圈,受到央视等权威媒体关注;美丽乡村游人如织,崖口村高峰期一天涌入近10万人,出现“堵自行车”奇观;美食汇、啤酒节、非遗文化展演、金色大地音乐会等,“燃”起中山夜经济。记者采访发现,孙文西路步行街形态业态双升级,一些十几年未曾踏足的老街坊重新“回来看看”,感慨变化非凡;石岐乳鸽日售1000只,神湾菠萝一口气卖出800斤,让商家们乐开了花……既是购销两旺的活力市场,又是群众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的丰收盛宴,这个节日的中山文旅,值得点赞。
体验之变、口碑之变,背后是观念之变、行动之变。回想前些年,每到节假日,整座城市冷冷清清,到处看不到人;群众的消费需求旺盛,但大量的购买力向周边城市“外溢”。近年来,中山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机遇,在聚人气、促消费方面频出实招,用“假日经济”的放大效应,撬动文旅消费跨越发展。每逢“五一”“国庆”“春节”等万众欢腾的节日,市委、市政府统筹全市文旅“一盘棋”,牵头组织策划形式多样的大型活动;各镇街踊跃参与,结合自身资源禀赋,拿出各具特色的精彩节目,办活动的思路理念也日益成熟。市民无须远行,即可拥有家门口的“诗和远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人间烟火气,湾区好生活”的新中山。
我们还看到,每到节假日,公安干警、基层干部、志愿者等,放弃休息,坚守岗位一线,只为营造更加安定祥和的节日氛围,换取群众“幸福指数”和城市“文明指数”。今年国庆期间,中山公安交警平均每天出动超1700人次,忙碌在全市高速公路、国省道、主次干道以及热门景区景点、热门商圈,大型活动周边道路,做好交通安全保障工作;超过6000人次的“红马甲”们,用3.4万小时的公益服务,点亮城市文明旅游。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广大商家文明迎客,“不涨价反打折”成为一道独特风景。“中山服务”品牌不断擦亮,成为“泼天流量”向“发展增量”转变的催化剂。这也是近三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开展“转作风、再出发、开新局”,坚定不移营造风清气正政治生态、干事创业社会氛围的结果。
时间不语,却有最好的答案。经过不懈努力,如今的中山,满城尽带烟火气,让我们无须再艳羡“别人家的旅游城市”。人是最大的变量。一座城市的人气回归,必将带来源源不竭的动力活力,孕育出城市更加光明灿烂的明天!本报记者 郭锦润 黄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