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帆
■直面痛点
将“幼小读写衔接”作为切入口
随着教育需求的提高,长期以来存在的幼儿园和小学教育分离、衔接意识薄弱、过度重视知识准备、衔接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成为中山建设高质量基础教育体系的难点问题。
2021年,中山立项为广东省学前教育高质量发展实验区。20所实验园校包括中山市机关第一幼儿园、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东区远洋学校等。
立项3年来,这些园校的幼小衔接项目,聚焦幼小衔接的“四大准备”,也就是幼儿园孩子上小学前的身心、社会、学习、生活四大准备,并经过“会诊”后,针对自己园校的衔接“痛点”,找到切入口开展探究。
用画一朵云,来标记云朵;用画一个房子,来标记“家”……在中山市机关第一幼儿园的展板上,记者看到了孩子们的部分“前书写”表达方式。
“幼儿园不能‘小学化’,不能提前教正式书写,但是,识字、拼音、写字等学习衔接,却是家长关心和普遍感到焦虑的问题。”中山市机关第一幼儿园副园长符娟介绍,幼儿园在孩子们幼小衔接的“学习准备”中,针对“痛点”问题,探索了聚焦“前书写”的相关路径,找到读写素养的衔接点。
该园还为孩子们开展手部训练如做钉纽扣等手工,促进五指分化,做好小学正式书写前的手部肌肉锻炼准备,并引导孩子们正确握笔,保持好的坐姿。
■挑战难点
幼小跨学段、跨学科主题融合衔接成突破点
幼儿园的教学,常开展的是“跨学科”的五大领域主题教学,课程呈现的是“游戏化”。而目前小学一年级里,大多采用的是分科集体式授课。
幼儿园孩子到了小学一年级后,常常容易产生不适应的情况。“幼小衔接要落到实处,最终要走向学科课程与课堂教学的衔接。”中山市教师发展中心幼小衔接项目学前教育负责人、教育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姝静介绍。
三年来,项目组组织骨干分析研究幼儿园相关文件和标准,以及小学各个学科的国家教材,推动幼儿园“五大领域”与小学“八大学科”有机链接,开展丰富多彩的双向教研活动。
“夏日嘉年华买卖会”“美好的秋天”……在本次实践成果展示中,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的展示摊位,非常亮眼。该摊位还原了幼儿园和小学孩子们开展夏日买卖会、秋季等主题学习的场景和过程。
该幼儿园与中山市石岐中心小学,共同探索了“跨学段、跨学科主题融合”的衔接路径,实现了从“幼小衔接”向“小幼衔接”的“2.0版本”转变。
“我们与小学,经过老师们的互访、探讨,根据小学课标和教材,提炼出了多个主题,幼儿园与小学建构同一个主题下的差异化课程。”中山市机关第三幼儿园保教组长李玲玲介绍,在这个过程中,小学实现了跨学科教学。
以“夏日嘉年华买卖会”为例,小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的数学课本中,有一个章节是学习和认识“钱币”。
“在移动支付的背景下,很多孩子对认识钱币、钱币的价值、用钱币算账等并不太能理解,不少一年级孩子在学习钱币这个章节时,感到很困难。”李玲玲介绍,在发现这个难点之后,幼儿园和小学老师,共同探讨出“夏日嘉年华买卖会”的主题课程。
幼儿园老师首先带领孩子们,提前进行人民币的各种探究,包括认识人民币上的数字、人民币上的花卉图案,了解人民币所涉及文化、故事和历史等,并组织孩子们去超市购物,在实际运用中感受商品的价值等。
随后,幼儿园和小学共同发起“买卖会”活动。在买卖会前,小学和幼儿园孩子们互相询问对方想要买的物品是什么。
“他们将家中的闲置物品,带到活动现场进行买卖,并提前设计了价格牌、制作了饮料和保温箱、自制手工作品等。”李玲玲说,在买卖过程中,孩子们还需要吆喝,要兑换零钱等。
“整个过程,幼小都在差异化教学,幼儿园孩子并没有提前学小学列算式的内容,但是又在为小学做准备,孩子们有了买卖经历后,在一年级学钱币章节时,变得更轻松、有趣。”李姝静提到,而小学这边,整个过程涉及了语文、数学、美术、道法、科学等学科的内容,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各科老师在“跨学科”的买卖主题中,减少了学科间无意识的重复教学,更高质量地实现了教育目标。
■疏通堵点
将激发小学主动性作为关键点
记者了解到,在幼小衔接工作中,项目组以激发小学投入幼小衔接教育改革的热情和行动,作为双向教研的关键点,通过行政赋能、专业推动、加强培训等措施,取得了成效。
过去,“幼小衔接”更多的是幼儿园主动衔接小学,小学和幼儿园老师之间互相不太了解彼此的教学方式和理念。
如今,项目中的实验小学主动“拥抱”实验幼儿园,幼儿园、小学教师们补足了“幼儿园—小学一年级”跨学段的专业能力,形成完整的教育支持链条,最终实现了双向衔接,并结出硕果。
“在实践中,我们通过教育视导与协作引领形成共识,通过课程研发与教学创新链接学段,从‘培养有准备的儿童’逐步转向‘提供适合儿童的课程’。”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姜术俊表示,实验园校以点带面,示范了幼小衔接双向教研与教育协同的方法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