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引领,是一个国家步入高质量发展、参与高质量竞争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不断提升强制性产品能效标准和安全标准,加快制修订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低碳化等领域标准,牵引工业和消费品技术不断升级。
中山市标准化工作顺应发展需求,积极谋篇布局,近年来在多个领域创建了一批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不断扩大中山优势产业在技术标准领域的“话语权”。
本期圆桌邀请国家标准化专家、高校标准化研究者、企业负责人等围绕“标准化与高质量发展”话题进行探讨。
主持人:谭华健
刘振宇
从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来重视标准化工作
标准的高质量发展,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各行各业的高质量发展。通过标准推动中山产业升级,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提高标准化工作认知水平。把对标准化工作的认识从单纯的业务技术层面解放出来,要从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加以认识和对待。
二是完善标准化法规制度和政策体系。要健全“统一管理、分工负责”管理体制,建立标准化工作责任考核、奖励激励、实施应用、统计监测等运行机制。
三是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人才是第一资源,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新发展格局要求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标准化人才。
四是健全技术标准创新协同推进机制。着力提升科技创新、技术标准研制与产业发展的互动支撑能力,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进程。标准化高质量发展,将有利于为创新型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保障,就是通过检验检测确定创新型产品是否达到标准,给创新型产品一个入门证。只有标准而没有人来检测不行,就成了摆设,所以要强调标准化的全过程。
五是深入开展对标达标提升工作。引导更多企业对标国内外先进标准,制定实施更具竞争力的企业标准,逐步成为国内外先进标准的参与者和实施者,这对提高核心竞争力,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产业集群形成,实现标准引领产业链和块状经济的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六是重视标准的评估。政府主要制定规制和进行监管。要充分发挥第三方评估的作用。法律的实施也需要进行定期评估。要通过评估不断地去提高标准化的质量,通过定期地加强评估,发现问题,不断地去完善和改进。
七是搭建区域性国际标准化研究平台。强化国际标准化研究与分析,加强中山优势、特色领域国际标准的制定,形成“龙头企业瞄准国际标准,中端企业向龙头企业看齐”的良好局面。通过研究标准编制和先进性比对,精准对应国际先进标准,化解“找标难和译标难”问题,把国内标准转化成国际标准,提供中国技术和服务、带动产品和企业“走出去”。
(作者系中国商业联合会标准化管理工作主要负责人、国家标准立项审评专家、高级工程师)
肖祥伟
中山标准化建设要强化“供应链思维”
中山市标准化建设需站在供应链的高度,构建系统思维、协同思维、成本思维、客户思维、风险管理思维以及创新思维等供应链思维,才能有效地整合资源,优化业务流程,全方位提升自身竞争力,适应全球化发展趋势。
●系统思维:编织标准化建设的整体蓝图。供应链的系统思维强调将各个环节视为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在中山市标准化建设中,应从全局出发,全面规划标准化体系,确保各个产业、各个环节的标准相互衔接、协调一致。中山市拥有家电、五金、灯饰等多个特色产业集群。在标准化建设中,应充分考虑这些产业之间的关联性,构建一个涵盖原材料供应、生产制造、产品检测、销售流通等全流程的标准体系。例如,在家电产业中,不仅要制定产品的性能、安全等标准,还要关注零部件的标准以及生产过程中的环保、节能标准,确保整个产业链的标准化协同发展。同时,要结合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合作,使中山的标准化体系与周边城市的产业发展相互呼应,形成更广泛的区域产业标准化协同网络。
●协同思维:汇聚多方力量共筑标准。协同思维强调各环节紧密合作与信息共享,中山市标准化建设需各方协同发力。中山要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及深中通道机遇,与周边城市展开多元合作。如借助深中通道,协同深圳在人工智能领域开展技术标准研究制定,推动应用标准统一;与广州、佛山在装备制造产业共同制定高精度零部件加工及智能化生产流程标准;与珠海、江门在海上风电产业链制定风机制造等标准;联合周边城市在生物医药领域推动药品研发等标准提升。同时,政企协同至关重要。政府应主导制定政策,奖励参与标准制定企业,推动融资政策倾斜,为标准化项目提供资金。组织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攻关关键技术,加速成果转化,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各方合力推动中山标准化建设发展。
●成本思维:优化资源配置与成本控制。成本思维要求在供应链管理中关注成本效益,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中山市在标准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通过标准的制定和实施降低企业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市内统一标准集群降本,可减少浪费,如零部件标准实现互换性,降低库存与采购成本。产业集群内企业共享资源,如小榄五金产业集群。标准化也利于产品流通,降低交易与营销成本。与周边城市合作实现区域协同控制成本。
●客户思维: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客户思维强调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核心。中山市的标准化建设应紧密围绕市场需求,制定符合市场和消费者需求的标准,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在产品标准制定方面,要充分考虑消费者对产品性能、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例如,制定更加严格的家电产品能效标准,满足消费者对节能环保产品的需求。同时,要加强对服务行业的标准化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如在养老服务领域,制定详细的服务标准,规范服务流程和质量,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安全的服务。通过以客户思维为导向的标准化建设,中山市的产品和服务能够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增强市场竞争力。
●风险管理思维:应对标准化建设中的挑战。风险管理思维旨在识别、评估和应对供应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中山市在标准化建设中,面临着标准执行力度不足、标准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运用风险管理思维加以解决。针对标准执行不力的风险,政府应加强监管力度,建立健全标准执行的监督机制。加大对企业执行标准情况的检查力度,对不执行标准的企业依法予以处罚,并要求其限期整改。同时,企业自身也要加强风险意识,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生产经营,避免因产品质量问题引发的风险。对于标准体系不完善的风险,要加强对新兴产业的标准研究和制定,建立动态的标准更新机制,确保标准能够跟上产业发展的步伐。
●创新思维:推动标准化建设持续发展。创新思维鼓励在供应链管理中不断寻求新的方法和技术,以提升效率和竞争力。中山市在标准化建设中,要积极创新,推动标准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将创新成果转化为标准,以标准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例如,在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等领域,企业应将先进的技术创新成果融入标准,加快新技术的产业化步伐。同时,要加强创新平台建设,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共同开展标准研究和制定工作。如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应充分发挥科研优势,为生物医药等产业的标准化建设提供技术支持。此外,还要积极探索标准化建设的新模式、新方法,如开展标准化试点项目,总结经验后在全市推广。
(作者系广东开放大学(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叶俊文
推动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
中山拥有较为完善的制造业体系,涵盖了小家电、灯饰、五金、服装等多个产业集群。近年来,在标准化方面,中山企业积极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制定,提高了中山产品的国内外市场认可度。在知识产权方面,中山企业的发明专利授权量逐年增加,2023年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速居珠三角第一,商标品牌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效。如何通过标准化与知识产权的融合,赋能提升中山制造水平、增强产业竞争力、推动产业升级,同时满足区域品牌建设的需要,是摆在标准化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
●标准化与知识产权如何融合?可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建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服务平台。通过建立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通过线上信息与线下服务,为企业提供标准涉及专利查询、标准专利同步高级检索、专利转化标准制定等服务,整合政府、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各方专家、技术平台等资源,为各类创新主体和社会公众用户提供全面、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有效拓展中山市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二是培育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示范企业。在加快建设企业知识产权保护流动工作室基础上,培育一批标准化与知识产权融合示范企业,通过示范企业的引领作用,推动全市企业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战略实施工作。对示范企业可以在项目申报、品牌推广、融资担保等方面给予优先待遇。
三是加强“标准化+知识产权”复合型人才培养。加强标准化与知识产权人才培养,通过宣贯职称政策、培训交流、参观访学等形式,提高“标准化+知识产权”人才的专业素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支既懂标准化又懂知识产权的“香山工匠”型专业人才队伍。
四是推动“香山”区域品牌建设合作。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推动中山区域品牌建设。以标准化建设和知识产权促进为核心,整合“香山新街市”“中山香农”“香山书房”“香山长者饭堂”“香山工匠”等香山系列品牌,建立区域品牌建设协调机制,整合各方资源形成工作合力。以中山本土文化IP为区域品牌赋能,让“中山标准”“中山知产”在国内叫得响、传得开。通过品牌理论与市场经济实践结合,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品牌的合作与交流,学习先进的品牌建设经验。
(作者系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标准化高工)
刘生应
深中合作推动标准化成果跃升
质量强国、标准先行。一直以来,中山市非常重视标准化工作。比如,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主导制定了系列地方标准,有效提升了中山特色产品的质量和知名度。如何加快制定标准,推动产业升级,如何通过标准提升中山产业水平,提升竞争力,笔者谈几点看法。
一要持续发力强化标准化发展理念和提升标准化意识。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鼓励和支持中山市深中标准质量研究中心等专业标准化机构和标准化专家,持续开展标准化政策、标准化原理、标准化的作用和意义、标准示范试点成果、成功案例等宣传教育,积极培育发展标准化文化,讲好标准故事,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二要发挥政策扶持作用,优化标准化发展土壤。充分发挥中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资助等政策效能,持续激发相关单位参与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积极支持高等院校、专业标准化机构、行业头部企业和专精特新企业等积极加入相关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或承担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秘书处工作,在技术研发时同步进行标准的研制,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转化成标准,将先进适用的科技成果融入标准,加快成果转化应用步伐。同时,不断优化中山市实施标准化战略专项资金资助等政策的内容和内涵,更好地发挥政策效能和支持作用。
三要加强标准化人才培养。标准化人才是推动标准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基石,各级政府应适当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的经费预算,鼓励和引导社会各界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投入,探索不同标准化人才工作内容的培训新模式,根据标准化人才需求,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实现多渠道、多层次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提高标准化人才素养,提升工作实践能力。
四要深化标准合作,推动标准化成果跃升。深圳的标准化工作走在全国前列,有许多成功的经验和优秀的标准化人才,深中通道通车后,中山可以强化与深圳标准化机构的合作,更加多元、广泛、深入地参与各类国际标准制定,并积极参与到粤港澳大湾区标准创新联盟标准,“一带一路”标准等的制定,开展特色地方标准外文版工作,推进地方标准海外应用,促进地方特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作者系深圳市领航标准化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高级工程师)
章耀平
标准化并非大型企业的“专利”
说到标准和标准化,有一句话经常被专家学者和业界精英挂在嘴边——“三流企业做产品、二流企业做品牌、一流企业做标准”。理论研究者更进一步从“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产业化”的维度进行分析。
中小微企业往往处于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低端,摆在老板和管理团队面前的首要任务是如何让企业生存下去。由于体量上处于相对弱势,中小微企业群体需更注重战略。战略不是思考未来做什么,战略是思考今天做什么才有未来。
标准化不仅是头部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更是中小微企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标准化并非大型企业的“专利”,中小微企业同样可以从中受益。中小微企业如何开展标准化工作?
一要认识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可以通过参加行业研讨会、参观标准化示范企业等方式,了解标准化在提升企业竞争力、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的作用,从而引起对标准化工作的重视。
二要发挥“船小好调头”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的优势,灵活调整产品和服务标准,满足个性化、差异化的市场需求。
三要专注于自身擅长的细分领域,通过制定和执行高标准,打造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树立行业标杆。
四要选择关键领域和环节进行标准化建设,借助大院大所大厂以及行业组织、供应链的支持,通过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和实施,提升自身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客户和合作伙伴,探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标准”答案。
(作者系广东欧亚包装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郑文杰
用法律与技术为标准工作护航
当前,标准的制定和实施不仅是产品质量的保障,更是企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通行证。中山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整合深圳和中山的标准资源,致力于打造高水平的标准化公共服务平台,助力本地产业发展。在标准引领、法律护航下,如何有效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步伐、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并持续提升中山制造的核心竞争力?作为致力于推动法律与标准融合的工作者,笔者从以下三个维度探讨。
一、法治护航,筑牢标准化“护城河”。法律的完善和实施,是标准化建设的稳固基石。高质量发展要求法律与标准体系的协同推动,通过法规保障企业在创新与实施标准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针对中山地区产业发展需求,应加强标准化地方性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力度,为企业参与标准化建设营造公平、开放的市场环境。在标准化进程中,应以技术法规和标准质量双重控制手段,保障产品的合规性和市场准入。通过增强法律法规对标准的引导和约束作用,确保企业在标准执行过程中的合法性和规范性,进而强化中山制造的信誉度与公信力,为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立坚实的法治“护城河”。
二、协同创新,拓展产业链“新维度”。中山与深圳的产业协同创新,是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路径。标准制定和推广不仅需要技术能力,更需要企业、科研机构与政府部门的合力推进。通过整合深中两地的标准资源,搭建信息共享平台,为两地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标准查询、标准化咨询、认证服务等便捷高效的资源支持,提升创新主体的技术竞争力和市场拓展能力。
三、技术赋能,增强国际竞争“话语权”。标准的国际化是推动产业迈向高端、提升全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中山的优势产业在技术标准领域需加快“走出去”,争取在国际市场上更高的话语权。中山市可通过开展试点示范项目,推进国际标准接轨,帮助本地企业参与全球标准的制定过程,增强企业技术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力。
(作者系广东卓建(中山)律师事务所管委会副主任、执业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