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理论周刊 新闻列表
~~~——
~~~——
~~~——
~~~——

 
2025年01 06
甲辰年十二月初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5版 2025年01月06日 理论周刊 扩展 收缩 默认

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陈震

  党的二十大报告突出创新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作出统筹安排、一体推进,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出具体部署,并统一于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之中。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创新本质和规律的深刻洞察,充分体现了以改革促创新促发展的鲜明导向和工作方法。为此,我们要紧扣教育、科技、人才三大领域一体改革,向改革要活力要动力,让一切创新源泉充分涌流,加快形成面向未来的创新型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

  一、深刻认识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大意义

  创新决胜未来,改革关乎国运。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以改革驱动创新、以创新引领发展,对于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作用,更好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战略意义。

  (一)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夯实中国式现代化物质技术基础的重要保障。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式现代化是迄今为止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大的现代化,对物质技术基础的要求更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要创造出更加高度发达的生产力。要完成这一壮举,关键就是要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二)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的现实要求。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能够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有力推动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生产力大发展大跨越,走出一条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创新发展之路,以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保障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三)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是发挥人才优势、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要求。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创新驱动实质上是人才驱动。我国有14亿多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达到2.5亿,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第一,我国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能够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人才优势也是我国发展的重大优势,其中蕴含着无限的创新创业创造潜能,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必将全面激发各领域各层次人才活力,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潜能,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可以更好把我国的教育优势、人才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竞争优势。

  二、牢牢把握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内在要求

  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动态过程,改革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和系统思维,从支持全面创新的各方面、全链条谋划推进、破立并举、先立后破强化体制机制保障,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一)坚持有效市场、有为政府一体推进。实践告诉我们,创新既需要市场机制推动,也需要政府前瞻布局、政策引导,是市场“无形之手”和政府“有形之手”共同培育形成的。世界已经进入大科学时代,科技创新的组织化程度越来越高。为此,要强化党和国家作为重大科技创新领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完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决策指挥体系、组织运行机制、配套政策体系,从而在核心关键领域形成竞争优势、赢得战略主动。

  (二)坚持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体推进。教育、科技、人才要共同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要“三位一体”推进改革,从体制机制上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教育领域改革要突出教育的先导性功能,围绕成为科技创新策源地和人才培养主阵地,推动教育理念、体系、制度、评价、治理等变革,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科技领域改革要突出科技的战略性地位,围绕制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最紧迫的问题改革攻坚,优化资源配置、完善激励机制,实现重大科研任务布局和高质量教育发展、高层次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人才领域改革要突出人才的根本性作用,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疏通人才引育留用的机制性梗阻,打造一支规模宏大的创新人才队伍,更好支撑教育发展、创新突破。

  三、认真落实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的重点任务

  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作出的具体部署,就要善于抓住关键重点,强化协同联动,推动各项改革举措落地落实。

  (一)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体系;中山要始终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构建我市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格局;要坚持推进教育公平,优化各镇街教育资源配置,建立同人口变化相协调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供给机制,努力让全市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二)深化科技体制改革。要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不断优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要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以国家目标和战略需求为导向,实现科技基础条件自主保障;要构建有利于基础研究的体制机制,持续加大基础研究投入,提高科技支出用于基础研究比重,完善竞争性支持和稳定支持相结合的基础研究投入机制;要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体制,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加快健全完善新型举国体制顶层设计、战略规划、政策举措、项目统筹协调机制;要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科技成果的价值在于运用,加速科技成果产出和转化应用。

  (三)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要坚持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完善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全链条体制机制,不断夯实创新发展的人才根基;要悉心育才,不断完善人才自主培养机制。要始终坚持走自主创新和人才自主培养为主的道路,我市要加快建设大湾区高水平人才基地和吸引集聚人才平台,着力培养造就一大批支撑我市未来高质量发展的领军人才、创新团队、高技能人才队伍等,不断提高我市人才供给自主能力;要倾心引才,着力构建更具竞争力的引才机制。中山要始终坚持全球视野、聚焦世界一流水平,完善引进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支持保障机制,逐步建成在大湾区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四)构建良好创新生态环境。要不断完善政策、健全法治,大力培育创新文化,持续构建有利于原始创新成果不断涌现、科技成果有效转化的创新生态,厚植支持全面创新的沃土;要强化政治引领,不断完善党管教育、党管科技、党管人才制度机制,不断加强和改进知识分子工作,激励我市广大人才胸怀祖国、服务人民、勤奋钻研、勇攀高峰;要树立创新风尚,不断健全完善创新表彰奖励机制,让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环境在我市遍地开花,形成崇尚创新的浓厚氛围;要加强法治保障,不断完善创新领域各项法规制度建设,规范创新行为、保障创新权益,为积极构建我市优良创新生态环境提供坚强法治保障。

  作者系中共中山市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主任、副教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