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师叔现在还能做倒立呢!”一旁的中山罗梁醒狮第四代传承人梁锡英“爆料”:馆内的一只狮头背后写有“潘仲君”的名字,那是潘师叔赠送给中山罗梁的礼物;在2024年中山慈善万人行的“名场面”中,罗梁醒狮的幼儿园“小萌狮”与各路龙狮前辈相遇时行“点头礼”,也是潘仲君出的主意。“事实上,从1985年起,潘仲君师叔就经常上来中山石岐教授我们,他不仅出力,还经常帮我们筹集资金。”而且,早在1988年,中山首届万人行的队伍中,便已出现潘仲君的身影。
一头“罗梁”狮,五代共传承,将粤港澳大湾区紧密相连。
本报记者 廖薇 杨骐玮
1979年,武术名宿三十年后从澳门重返中山
2024年12月19日晚上,澳门罗梁体育总会受邀参演“‘濠江欢歌向未来’庆祝澳门回归祖国二十五周年文艺晚会”,梁锡英看完演出,给在澳门的师叔潘仲君发去短信:“很精彩,我为罗梁兄弟们感到骄傲!”
潘仲君的弟弟潘敬文是澳门罗梁体育总会(Macao Lo Leong Athletic Association)的理事长。在1999年12月20日澳门回归祖国之际,澳门罗梁组织了多支“舞狮、舞龙”队伍,参与庆祝澳门回归活动,及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首都各界庆祝澳门回归祖国大会”。潘仲君本人,也在1999年12月21日的凼仔澳门运动场大型文体汇演“濠江欢歌”中参与千人太极操表演。
随着澳门与内地武术界的交流愈发频繁,目前,澳门罗梁体育总会在江门新会、开平和珠海斗门、中山石岐均开办了分会。潘仲君虽“退隐江湖”多年,仍不遗余力地默默支持着各地罗梁兄弟们的发展。
“为何对中山有如此深厚的感情?”
一直表情淡然的潘仲君听闻此问,突然眼圈一红。“我是在中山出生的,我爸爸潘树森早在上世纪40年代,便在这里创办了‘中山罗梁体育国术馆’。1949年,父母抱着襁褓中的我去了澳门。”潘仲君道,“罗梁体育总会目前是在澳门,但最初是由内地发展过去的。它的前身,是华侨罗梁兄弟国技团。”
20世纪30年代,罗悦胜和梁国荣一对结拜兄弟,分别在广东开设武馆,由于日寇侵华,南粤沦陷,他们转移去了澳门。1945年至1949年,随着日寇投降,社会稍露曙光。罗梁人纷纷返回内地开设分馆。潘仲君的父亲潘树森就是在那段期间,受师傅委派,来中山石岐创办了“中山罗梁体育国术馆”,当地人称“罗梁馆”。期间,他迎娶了家在中山南门头的李惠端,不久,其长子潘仲君在大庙下仁里街23号呱呱落地。
记者查阅中山市档案馆馆藏文献获悉,“为锻炼体魄,发扬国术”,1949年,中山县劳工国术社成立,并于当年6月14日举办第一期学员班,当时的成员多是在南基街、凤鸣路、孙文西路一带工作的青年,年龄在十多岁至三十多岁。而在劳工国术社的发起人名册签名中, 潘树森的名字赫然在列。1949年,中山的“罗梁馆”解散后,潘树森携妻儿返回澳门任教,继续广栽桃李,将狮艺国术发扬光大。
“潘树森师傅收了很多中山徒弟,比如长堤码头上的搬运工吴川佬、林汉、黄坤、陈川鸡等等。” 梁锡英告诉记者,“后来,曾经在‘罗梁馆’学艺的码头工人全部被收编到中山县石岐港务局工作。他们以工会醒狮队的形式继续传承罗梁醒狮。在1950-1979年,他们积极参与中山县的各种大型游行或表演活动,也让罗梁醒狮得以在中山后继有人。”
事物的发展往往离不开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在回顾中山澳门两地的“罗梁”发展史中,我们发现一条十分相似的曲线,尽管,彼此都遭遇过沉寂期,但人们对“国术”的热情火苗始终闪烁。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也重新点燃了内地与澳门之间的武术交流。
1979年1月10日,澳门武术界访问中山,双方迸发出灿烂的火花。对潘仲君而言,这是一个终生难忘的日子。他第一次随父亲返回自己的出生地。他们在石岐人民公园露天剧场与中山县武术界作联欢表演。两地武林高手轮流登台献艺。没有公开表演多年的潘树森师傅被万多名观众的热情所感染,展现了他的拿手绝活——大圣连环拳。中山县的武术界前辈及新秀亦作了精彩的表演,其中11岁的马思朗表演九环刀,12岁的黄翠琼表演甲组剑,快速凌厉,功夫不弱。中山罗梁的弟子吴川佬等人也作了传统醒狮表演,观众频频报以热烈的掌声。1979年1月12日的《澳门日报》报道:“一万两千多名观众踊跃观看,盛况空前。”“有些观众还爬在附近的屋顶上观看,热闹异常。澳门的武术老师傅说:‘玩了几十年武术,没有看到过这么多人观看表演的。’” 在武术交流之余,澳门武术界石岐旅行团还参观了孙中山故居。同年1月13日的《澳门日报》再以半个图片版展现了石岐表演的盛况。演出结束后,总领队何汉与中山县体委负责人交换了锦旗。
同年3月25日,在罗梁理事长梁汉,领队林开,武术指导潘树森、潘仲君的带领下,澳门罗梁体育总会一行60人第一次返回内地,在中山、新会两地进行了五场精彩的表演,演出醒狮、拳术、器械、对拆等五十多个节目,其在中山石岐的演出,又一次“爆棚”。在澳门媒体的报道可见,不少澳门团员“目睹内地风貌,大开眼界。更难得的是老团员能与阔别多年的罗梁武馆子弟重逢,畅叙师徒、同门情谊,甚为高兴。” 1979年12月,小榄菊花会举办期间,澳门罗梁醒狮国术队又应邀前往小榄演出助兴,同样大受欢迎。
少年强则国强,“罗梁兄弟”以武术链接世界
自此以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许多澳门的武术师傅都开始返回内地交流。潘仲君也不例外。1985年,中山的杨坚师傅因病去世,作为潘树森的长子,潘仲君当仁不让,挑起了回家乡任教的重任。当年十多岁的梁锡英就是其学生之一。
受家学渊源的影响,成长于武馆的潘家六兄妹耳濡目染,潘仲君和五弟潘敬文,都有跟着父亲学功夫。“我父亲潘树森教徒弟,动作多于口述,他喜欢手把手,一对一地教。他精通百般武艺,醒狮鼓乐技术出众,可惜我只学到他的十分之一。”潘仲君叹息道。
罗梁武术集洪佛拳、蔡李佛拳、少林拳之所长,拳术、器械、对练套路一应俱全,在中山经过了五代人的传承和发展。梁锡英介绍,罗梁武术的主要特征为步法稳健、身法灵活、手法多变、劲力长短互施,套路工整,舒展大方,富含情节,可谓老少皆宜,兼具技击性和表演性。
在兵器架上,我们看到,除了金钱斧劈枪、护手双钩、方天画戟、三齿大耙、九齿钉耙、月牙铲等特色兵器,也有不少是农具和生活用品,如锄头、长凳、扁担、竹梯、龙船桨、雨伞、纸扇等。有些套路模仿了“猿猴”“凤鸟”“蝉”等生物的动作形态,如大圣连环拳、双凤翼、蝉翅刀等,风格独特。
“在澳门,我们现在名为罗梁体育总会。”潘仲君解释道,1948年,“澳门罗梁兄弟国术团” 更名为“罗梁体育总会”时,澳门仍处于葡人治理之下,因此协会是在葡萄牙里斯本注册的。“因为葡国人不知道国术、功夫怎么翻译,就把我们列为体育类,除了传统武术,协会还包括足球、台球、乒乓球等。没想到现在武术真的成为体育表演了。” 如今,罗梁武术不仅在国内发展,也将中国功夫远播至委内瑞拉、马来西亚等地。潘仲君师傅本人也曾连续十年赴葡萄牙授徒。
以武术为根基,罗梁的狮艺在粤港澳乃至海外同样名声响亮。早在1982年,澳门武术总会举办“全澳狮艺观摩大会”,澳门罗梁便在二十多间体育会的代表队中脱颖而出,夺得最高评价。在香港无线电视与希尔顿举办的1984年国际醒狮大赛中,罗梁也代表澳门参赛,以“二人担水”阵式,夺得冠军。次年,蝉联冠军。1988年,在首届省港澳工人艺术醒狮邀请赛中,澳门罗梁以惊险多变的造型,雷霆万钧之势的表演,获得冠军。1992年,在广州举行的首届穗港澳台醒狮艺术邀请赛中,澳门罗梁狮队夺得亚军,仅输给冠军香港中国国术总会A队0.3分。因为实力超群,在澳门许多重要庆典和仪式上,罗梁醒狮也成为必不可少的助兴亮点,由此见证了诸多重要的澳门时刻,如澳门回归祖国、澳门成功申请世遗等。
采访中,潘仲君为我们讲述了多个青阵的精彩瞬间,如“飞跃龙门”,他们特意给上台的运动员买了20多万港元的保险,“因为是现场直播,没得重来,运动员要飞跃三米高后落在椅背上,好像玩杂技一样,力度刚刚好。”他表示,1984至1987年间,参加香港无线电视的直播其实很有压力,导演每年都要求惊险程度加码。而因为要配合电视播出时长,他们的醒狮表演也需缩短时间。“传统的醒狮本是恣柔淡定的,但导演要我们从三十分钟,缩到五分钟,我们唯有加快节奏。无心插柳,形成了今天罗梁狮罗梁鼓的快节奏风格。”
“潘仲君师叔对青阵设计颇有研究。”梁锡英透露,中山罗梁醒狮在中山醒狮大赛中多次夺冠,也是多得潘师叔的指点。事实上,内地不少青阵是从港澳的师傅那里习得。“过去的七十二行,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特定的助兴青阵,很有讲究,但现在了解这方面文化内涵的人不多了。“除了打比赛,中山和澳门的罗梁人都十分热衷慈善活动。在中山罗梁龙狮武术馆内,展示有一首《罗梁会歌》,它同样被收录在澳门罗梁体育总会的纪念特刊中。它的歌词这样写道:“先师创业,门户荣光,兼修武德,一脉炎黄,双拳开辟新天地嗬!一肩忠义敢承当唏!爱国强民凭铁胆,急公行善见柔肠……”
“弘扬国粹,服务社群,是罗梁的宗旨。这与中山的慈善万人行不谋而合。”这也是潘仲君多年来身体力行、出钱出力支持这项慈善活动原因之一。
近年来,让两地“罗梁”兄弟不谋而合的举措还有武术进校园活动。“我父亲常说,来学艺的人,来者千千,去者万万。想学真功夫,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耐心,当下,如何培养更多的年轻人参与我们的传统文化,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潘仲君继而铿锵有力地说道,“学习武术可以强国强民,正所谓,少年强则国强。”
在中山市西区罗梁龙狮武术馆,我们也看到不少“第五代”成员,这些还在读中学、小学的孩子们,跟着师兄、师叔、师伯们一起训练,有模有样。“潘仲君师傅不仅教给我们招式,还有做人的道理。“ 跟潘仲君学舞龙船桨的中山徒弟黄余记对记者说。
潘仲君和梁锡英都相信,武术文化超越地域,不分年龄,可以凝聚人心,增进情谊。继中山罗梁醒狮于2022年入选中山非遗后,中山罗梁武术又于2023年入选中山市第十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庆贺这一喜事,同年7月23日,来自香港、澳门、珠海、中山、江门、新会、开平等地的罗梁同门高手逾300人欢聚一堂,相互切磋,共同回顾其一脉相承的南派武术文化。2024年2月,中山市西区罗梁龙狮武术馆荣获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称号。
今年,潘仲君和梁锡英又有了新的计划,他们打算在此挂起“树森堂”的招牌,以一代武林名宿潘树森之名,凝聚世界各地的罗梁人,邀请他们常来中山看看,“大家一起见面、交流,得闲饮茶,好开心。”潘仲君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