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历史的长河中,总有一些地方,因为承载了重量级的历史人物,而显得格外厚重与深邃。无数次走进翠亨,心中总有一种激流在涌动。这个静卧伶仃洋畔看似普通的小村庄,因为伟人孙中山和陆皓东、杨殷、杨伯母等一大批光耀中华的人物而不同凡响。
我虽然对这里并不陌生,但是,当我读完郑万里的长篇纪实《中国翠亨》这部书,我对它的崇敬,更升腾成心目中一座顶天立地的丰碑!我感到,“中国翠亨”,这个小小的村庄,有着不一般的魅力。
《中国翠亨》以宏大的视角俯瞰翠亨,将我们带回到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让我们得以聆听来自历史的回响。
本书的序章从采访孙穗英“心中的圣地”引出翠亨村的文化意义:中国民主革命的摇篮和咸淡水文化的融合点。接着,以人物故事的方式,带着我们追寻中国近代从翠亨走向世界的一个个鲜活身影。他们怀着救国救民的宏愿,步履矫健,他们的脚步铿锵有力,至今回响着历史的跫音。
《中国翠亨》用大量的史料和作者的走访,将孙中山的成长历程、革命理念以及他的政治实践,都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孙中山先生的故事,虽然大家耳熟能详,但由于作者用大量的史料和采访内容,使得《中国翠亨》带给了我们很多的细节。比如,孙穗英把翠亨当作她心目中的“文化圣地”;陆皓东和孙中山的交往,陆皓东受孙中山的影响而积极行动,最终为大义献身的详细过程等。这些,都为翠亨这个地方作了很好的传。
从这本书中,我们感受到了翠亨这个小村庄的精神清流,至今依然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博爱的种子,已经播撒到世界各地。孙中山先生虽然英年早逝,但他的“三民主义”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如一声声号角,至今依然激荡着人们的心扉。
如果说孙中山是翠亨村乃至整个中国革命史上的璀璨明星,那么陆皓东、杨殷以及被称为“英雄母亲”的“杨伯母”等人,则是那片星空中同样耀眼的星辰。他们的故事同样感人至深,他们的理想信念更是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中国翠亨》这本书,也是一部人物传记的组合,将翠亨这片土地上的人物故事,进行了详细的描述,每个人的形象都非常突出。
被孙中山先生称为“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的陆皓东,是孙中山的挚友和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者。今天,走进翠亨,我们只能看到他故居锈迹斑斑的铁锁,还有灰墙小院的青苔。其实,当初,陆皓东本来已经躲进美国驻穗领事赫尔家中,完全到了安全地带,却为了抢救起事人名册而被捕。对这位用鲜血和生命唤醒中华儿女的人物,作者表达出特别的惋惜。对其故居的描述,引发读者强烈的共鸣:今天,再来陆皓东故居,总觉得今人对他的尊重似有亏欠。岁月寒冷,英雄孤寂,“残门锈锁久不开,灰墙小径覆干苔。无名枯草侵满院,一股辛酸入喉来”。
杨殷,是一位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在革命的低潮时期,他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与理想。在敌人的枪口面前毫不退缩、英勇就义。《中国翠亨》一书通过细腻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这位革命者的坚定信念。
英雄的杨伯母的动人事迹更是催人泪下。她虽然只是一位普通的农村妇女,却在革命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她把自己的子女一个又一个送上战场,还倾其所有支援革命。
还有被称为“姐妹花”的谢月香、谢月珍。新婚三天就丧夫的谢月香,为了保密,竟然不能亲自参加亡夫的追悼会;谢月珍为了躲过日本鬼子化装成一个奇丑无比的老太太。这些人物,都非常鲜活,这些情节,也让人回味。
陆皓东,杨殷,杨伯母,谢月香、谢月珍等,都是中国革命历史上一颗颗璀璨的星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诠释了信仰与信念的力量,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国家的繁荣富强而努力拼搏着。这些故事让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真正的信仰和信念,以及它们对于历史进程所起到的推动作用。
《中国翠亨》这部书,既是在为每个英雄人物作传,也是在为翠亨村作传。
《中国翠亨》不仅是一部历史作品,更是一部关于信仰与信念的赞歌;它让我们看到了人类历史上那些为了理想和事业而奋不顾身的人们所展现出的伟大力量;也让我们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于信仰和信念的追求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