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时事 新闻列表
~~~——
~~~——
~~~——
~~~——
~~~——
~~~——

 
2025年02 21
乙巳年正月廿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6版 2025年02月21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我国南繁育种培育出一批小麦新品系
  新华社海口2月20日电 经过多年南繁育种实践,我国农业科学家成功培育出一批稳产广适的小麦新品系,将对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保持小麦稳产高产发挥重要作用。

  这是记者日前在海南三亚举行的小麦南繁技术研讨会上了解到的。

  在南繁育种基地,石家庄市农林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河北省小麦育种首席专家郭进考,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研究员胡琳等选育出了抗病、耐热、节水抗旱、超强筋等大量优良品系和材料,一些新品系遇到极端天气能更好应对旱情、倒伏和病害等,可以广泛适应不同气候和地理条件。

  据崖州湾国家实验室高级科学家凌宏清介绍,小麦南繁的难点主要是春化问题。与水稻、玉米等主粮作物不同,小麦成长过程中需要经历一段持续低温,以持续生长,这种现象叫春化。近年来,经过不断试验,我国小麦南繁的春化问题已经解决,实现了从“南繁加代”到“南繁育种”的重要转变,这意味着部分小麦种子能够在南繁育种基地直接播种、杂交、选育,不用从北方移栽,加快了小麦育种进程,进一步提升了小麦育种水平。

  崖州湾国家实验室小麦首席科学家李立会表示,南繁是国家粮食安全的底座,我国有约70%的品种是通过南繁育成的。小麦南繁十分必要,且经过实践证明行之有效。未来,“南繁硅谷”将汇聚全国乃至全球各地的光温水肥等气候因子以及小麦全基因组测序数据和不同生态环境下的表型数据,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培育更多适应不同生态环境的小麦新品种。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