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定“经济强、城乡美、社会治,奋力实现城乡协调共同富裕”目标,中山各镇街各出实招,典型村锻长板,“百千万工程”取得扎扎实实的阶段性成果。一批先进镇村、企业代表在会上作了经验发言。
会上还对《中山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展开解读。行动方案的出台将为今年更高质量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提供“施工图”“路线图”。
统筹:本报记者 黄凡 陈雪琴
采写:本报记者 陈雪琴 黄凡
王蔚然 黄靖怡 颜子怡 夏升权
1 镇街都有哪些实招?
●南头镇:“工改”为“千亿镇”拓空间
南头镇党委书记徐宁军表示,南头镇始终坚持“产业立镇、工业强镇”的发展方向,坚定不移地推进“工改”,推动了产业高质量发展。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南头镇累计拆除整理低效用地超1800亩,施工报建近200万平方米,建成高标准厂房117万平方米,为打造工业产值“千亿镇”提供了坚实的空间保障。
据统计,南头镇“工改”项目累计拉动工业投资超过23亿元,其中2024年拉动工业投资11.9亿元,占全镇工业投资的61.3%。作为全镇最大的“工改”项目,广东长虹“工改工”项目改造完成后,年产值预计增长56%,实现新跨越。
在健全产业体系方面,南头镇聚焦建设“1+2+N”现代化产业体系,做大做强智能家电产业集群,全力服务推动龙头企业通过“工改”增资扩产。TCL空调改造项目于2024年3月动工,仅用10个月时间就建成了世界一流的空调制造车间和生产线,新增年产能100万套、产值10亿元。
城镇管理方面,南头镇近3年升级改造18条道路,打通了同福中路20余年“断头路”和多条“瓶颈路”。此外,完善了10个重要路口交通设施,完成美丽圩镇入口通道建设,谋划智慧停车项目等,实现镇域交通大提升。
●三乡镇:以“四大机制”打造全域美丽新样本
三乡镇锚定“打造美丽中山示范样本”目标,通过构建“四大机制”,全力推进全域人居环境整治。
三乡镇党委书记郭明星介绍,该镇以党建为引领,形成“镇领导包村+村‘两委’包片+网格员包户”包干机制。三乡镇还搭配“天上无人机巡+地上网格查”监督体系,全面落实“三清三拆三整治”,成功入选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镇。同时,成立“美丽家庭”先锋模范队,打造千户“美丽庭院”,激发群众参与热情。
农房风貌管控上,三乡镇因地制宜推出“三风格五样式”,严格新建农房风貌管控全流程监督。以雍陌村为试点,构建三级典型村培育梯队,超2800户完成风貌提升。创新“村企共建+专业运营”模式,融合发展文旅,“香山古韵”示范带已带动全镇游客量2024年同比增长150%。
美丽圩镇建设方面,该镇引入建筑央企推进“工改”项目,整备170亩土地,打造路畅景美中山“南大门”。以“工改”清退“低、小、散、乱”业态,整备产业用地,实现产城融合。此外,该镇还完成边角、水边、路边绿化建设,实现“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转变。
●坦洲镇:招商引资总额取得历史性突破
坦洲镇党委书记汤如烈介绍,过去一年,坦洲镇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城镇风貌品质显著提升、产业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在打造美丽圩镇标杆方面,坦洲镇采取“三阶递进”策略。其间,聚焦“点上出彩”:挖掘疍家、客家文化,打造独特的“迎宾大门”;利用闲置空间,建成集多功能于一体的圩镇客厅,同步打造绿美生态公园。聚焦“线上成景”:全面摸排整治高快速公路、市政主干线两侧风貌,统筹推进美丽田园、绿美坦洲、“工改”攻坚三大行动。聚焦“面上增辉”:实施基础设施提质、城市管理优化、民生福祉提升三大工程。
在治理“六乱”方面,坦洲镇推行“三项改革”,通过镇、村、组三级联动,实施环卫一体化改革,并采用“134工作法”有效解决空间围蔽问题。而在产业发展方面,则以“三式联动”推动招商引资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具体而言,通过“链式招商”“以商招商”和“会展招商”相结合的方式,为镇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24年,坦洲招商引资总额历史性突破64亿元。
●火炬高新区:闯出全域绿美火炬路径
火炬高新区争当绿美生态建设排头兵。一年来,全区新种乔、灌木约8万株,绿化面积超50万平方米,闯出全域绿美火炬路径。
火炬高新区管委会主任张义强介绍,在“管绿”方面,火炬高新区制定城乡绿化、森林城镇建设5年规划方案,明确城乡绿化一体化发展5年目标。落实包抓机制,摸清植绿空间,形成374个绿美点位图与任务表,推动城乡绿美协同发展。
在“增绿”方面,开展“千企万民齐种树”等活动,构建绿道网络,建主题林,沿河增绿,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约2600亩;同时发挥产业优势,打造绿美厂企示范点,评选6200余户绿美庭院;组建专家库和志愿队,发动企业、商协会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在严守红线“护绿”方面,创新建立智能护绿体系,实现植树点数字化、网格化全覆盖。通过“指尖”植绿、“码上”管护等方式,发动党员带动群众超1.5万人次参与绿植管养。
在“用绿”上,将绿美与人居环境整治、文旅发展结合。提升高速沿线环境,建成344个“四小园”;以绿美建设拓展文旅场景,推出山谷日寄生态主题庄园等一批精品庭院;利用“四旁”“五边”种植经济树种,打造“香山果园”“和美桑田”,实现经济与生态双赢。
●古镇镇:12个村集体平均年收入突破1亿元
古镇镇党委书记薛治国表示,2024年,古镇镇党委以头号力度推进“百千万工程”,古镇镇全镇村集体收入达到12.82亿元,12个村集体平均年收入突破1亿元。
在党建引领方面,镇党委会逐一专题研究全镇13个村(社区)“百千万工程”工作,协调解决重点难点问题。通过14个工作组的合力推进和“一专题一调度”工作机制,全力推进“百千万工程”项目库126个项目,加强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美丽圩镇“七个一”和美丽乡村路建设等。
在法治为民方面,聚焦“三个一”工作机制,建强一个综治中心,以镇村两级综治中心为阵地,及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筑牢一张平安网,实现平安建设各项工作一网统管;打造一支平安灯都突击队,帮助群众解决“急难愁盼”。
在共建共治方面,率先探索“百千万工程”积分制管理模式,设立13个“积分超市”。广泛筹集社会善款,用于绿美建设和公共设施提升,种植苗木数万株,建成“四小园”和“美丽庭院”数百个。
●小榄镇:群策群力打造“百千万工程”“小榄样板”
小榄镇党委书记赵锡雄总结说,小榄镇巧用“三个一”,广泛凝聚社会力量,构建群策群力新格局,加速打造“百千万工程”的“小榄样板”。
在宣传引导凝聚合力方面,2024年,小榄慈善万人行以“扩建利生小学”为主题,募集善款超4200万元;2025年募集近3700万元,为农房风貌提升、绿美乡村建设等重点工作筑牢资金根基。此外,引导社会力量投身“书香菊城”建设、助力2024年小榄菊花会举办。
在协同联动提效方面,小榄镇探索“商协会+村(社区)”协同推进乡村绿化美化模式,打造“一村一品”主题林、景观带与示范点;完善建筑业企业结对帮扶机制;创新金融助力机制,组建全市首个镇属企业与社会资本合作的创投基金,同时与建设银行合作,各村(社区)获得各类贷款超71亿元。
小榄镇围绕物质与精神共同富裕改革创新,在全省率先开展镇域内结对帮扶,11个富裕村(社区)和镇属企业经过3年投入,助力6个经济薄弱村(社区)村一级集体收入较2021年增长约20%。首创“文化村长”结对驻点指导模式,成功打造一批乡村特色文化品牌。动员榄菊集团打造“榄溪映象”文化街区和香山长者饭堂,引导榄商联合深圳企业建设文教旅综合体项目,打造湾区“百千万工程”新标杆。
2 中山接下来怎么干?
行动方案力推“三年初见成效”落实落细
推进会上,市委副书记、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主任林锐熙就《中山市全面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展开解读。
努力形成系列标志性成果
据悉,我市“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关键是形成一批可观可感可及的标志性成果,让广大市民看到真真切切的变化,得到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幸福感。
例如,在镇域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方面,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国内生产总值(GDP)超200亿元镇街将增至7个以上,全国千强镇前200名入选数量增加、排位提升。
在人居环境和城乡风貌全面改善方面,提出农房风貌管控提升形成一批精品示范项目,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100%,种植绿化苗木超40万株;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打造环五桂山“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示范带,谋划启动环五桂山美丽乡村公路、香山径、长坑水库郊野公园、“十里江堤、十里花海”、民众岭南水乡等重点项目建设。
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常抓不懈
我市将坚持问题导向、结果导向,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例如,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提出全面彻底推进“三清三拆三整治”,大力开展围蔽空间整治,推进土储空置土地拆围透绿,农村闲置宅基地、菜园、果园围墙等拆除,厂区实体围墙改造,河涌岸线清拆,高快速路匝道风貌提升及桥下空间改造等系列专项行动,促进城乡风貌大改善大提升。
再如,提出聚焦重点线路、重点区域、重要节点连线成片打造示范带,紧盯广澳高速、广珠西线高速等“9+2”道路沿线,由点到线及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农房风貌管控提升、田间窝棚整治、绿化美化等,加快建设风貌示范带。此外,结合水污染治理,提出美丽河湖建设,重点推进一河两岸绿化美化,打造水清岸绿景美的示范河涌。
用改革注入动力活力
改革是“百千万工程”的关键一招。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聚焦“人地钱”从哪来的问题,强化改革探索,为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动力活力。
比如,深化人才体制改革。推进技工教育和职业教育融合发展改革,开展职业教育培优工程,持续推动新一轮农村科技特派员下乡服务,布局建设一批工作站。
再如,深化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改革。统筹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力争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镇街增至8个;深入推进“田改”,全面推行田长制,落实耕地占补平衡制度改革,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机制,推行适度规模经营,新增打造千亩方1个,百亩方5个。深入推进农村“三块地”改革,探索“田券”制度,建立耕地跨镇域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又如,健全财政金融资源支持镇村建设机制,加强“百千万工程”专项资金管理,深化财政资金“补改投”改革,谋划设立“百千万工程”专项基金,发挥对乡村振兴各类项目以投促引作用。
汇聚各方力量支持参与
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围绕引导党员干部、企业、群团组织、群众等各方力量参与进行了制度设计、机制创新和任务部署。
比如,建立健全企业助力“百千万工程”机制,推动央企带头、国企参与、民企跟进的工作机制有效运作,强化产业导入,推动项目“投建营”一体化,形成市场化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又比如,深入开展“自己家园自己建自己管自己美”,探索建立群众监督人居环境有奖举报、媒体暗访曝光等机制,广泛发动群众支持参与“百千万工程”。
3 典型村何以成“典型”?
●西区街道隆昌社区:“农文旅”促集体收入2年增长30%
“隆昌社区深挖乡村优势,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培育省级典型村。”西区街道隆昌社区党委书记杜锡辉介绍,社区已打造了1个3A景区、8公里生态环段、2个湿地公园,贯通12公里水系,绿地超2万平方米。2024年,社区集体收入超千万元,较2022年增长30%。
隆昌社区通过构建“街道+社区”联动机制,设立典型培育村建设前线指挥部,推动“悦生围·岭南水乡田园”等一批特色项目。成立中山市隆悦文旅强村公司,推行“三金惠民”模式(租金+股金+薪金),实现集体经济、村民收入和企业利润“三丰收”。联合区属企业盘活闲置农房,改造成咖啡屋、民宿、特色餐饮店,带动居民创业增收。
在文旅场景打造上,隆昌社区统筹推进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等11个项目建设,规划精品旅游线路。“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特别是深中通道通车后,荔景苑景区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同比增长超40%。悦生自然营地开业以来,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国庆期间民宿客满,新客源占比80%。打造哪吒墙绘,并在周边免费向居民提供经营摊位,帮助居民创业增收。
此外,隆昌社区探索渔业“统租统管”,解决农用地碎片化问题,提升鱼塘租金。
●南区街道曹边村:农房活化变“网红” 百年侨房迎“新生”
“今年2月,曹边村被授予‘广东美丽侨村’。”南区街道北溪社区曹边经联社党支部书记梁志国会上透露。
在加速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南区街道党工委依托“百千万工程”镇村工作队,携手社区党员干部与青年志愿者,深入基层,广泛收集民情民意。通过全域房屋普查,分级分类建立详细台账,并巧妙借助中铁建工的专业优势,实施“一房一策”,推动华立大街、新建街等多条街道沿线的上百栋农房焕发新颜。
为破解“建设标准不一、改造成本高、群众意见不一”等难题,南区街道联合兴中集团结对共建,完成曹边乡村驿站等13个项目改造提升,稳步有序推进18个项目建设落地,将“施工图”变“实景图”。
梁志国提及,一间65平方米的闲置侨房被村集体收回并保育活化,摇身一变成为抖音、小红书上的网红面包店。这不仅吸引了本土在外人才的回归,更激发了年轻一代回乡创业的热情。
此外,百年侨房、侨捐建筑也被赋予新生,成为艺术工作室、村咖、茶寮等。南区街道还创新乡村运营管理模式,发展壮大文旅融合强村公司,成立乡村振兴促进会,打造“曹边学堂”研学品牌与“香山状元”IP,通过稻田泥煨节、农民丰收节、“村BA”赛事等活动,为乡村文化注入新活力。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走独具特色乡村“美颜”路
五桂山街道桂南村党总支书记谢家和介绍说,桂南村全力推进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与农房风貌管控工作,走出一条乡村“美颜”新路径。
在人居环境整治上,桂南村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其间740余人次的党员、志愿者投身其中。同时,精心美化家园,打造“旗溪走走香草花园”美丽庭院示范点,鼓励村民利用房前屋后空地扮靓村居。
在农房风貌管控上,桂南村分类实施,村“两委”干部与镇村工作队分片包干,摸清农房底数,建立多类台账清单,自查整改问题。同时,根据建筑风格与村民需求,坚持“一房一方案”,赢得村民全力支持,实现具有桂南特色的和美乡村“焕新颜”。
为凝聚全民共建合力,桂南村推出“我爱我家・和美共悦”项目,通过多种形式募集资金。联合城建集团利用其优势推进项目建设,还构建新村民、专业智力团队、老村民共同参与的“1+3”人才共治协商机制,成立“旗溪社区共同缔造委员会”,激发人才为乡村发展出谋划策的动力。
●东凤镇和泰村:从“政府单干”到“全民共建”
东凤镇和泰村凝聚群众、产权人、企业等社会力量,实现了从“政府单干”到“全民共建”的转变。
和泰村党委书记吴少芳介绍,在农房风貌提升工作上,和泰村建立“榕树下议事会”制度。同时,推行“财政奖补+集体补贴+村民自筹”出资模式,户均成本下降。推广经济工艺,施工效率提升,材料损耗降低。
村里围蔽空间通过改造,成为生态停车场、街心公园、竹林步道等便民设施。不仅绿化带养护成本下降,还实现产权人物业增值、村集体增收。
在人居环境整治中,和泰村开展交叉检查推进机制,问题整改率达100%。创新“问题地图”工作法,垃圾分类准确率达90%,“门前三包”履约率达100%。
此外,和泰村依托资源禀赋优势,引进“和泰渡头”农文旅项目。通过延伸产业链,吸引投资超100万元,建成露营基地多个项目。通过提升价值链,打造“和泰渡头”文旅IP。通过激活资金链,加大招商引资,撬动社会投资超300万元。目前,和泰村日均接待游客3000人次,月带动消费约50万元,村集体年增收70万元。闲置土地利用率达95%,带动餐饮、交通产业蓬勃发展,实现“绿起来”与“富起来”双赢。
4 社会力量如何参与?
建华集团(建华慈善基金会):守护“银龄” 托举“朝阳”
建华集团(建华慈善基金会)理事长赵玉华作为企业代表介绍企业助力城乡融合发展的创新实践。
据介绍,建华集团自创立以来,始终秉持“走正道、负责任、心中有别人”的文化核心理念。2022年1月,许景新捐资2.4亿元发起创立中山市建华慈善基金会,围绕济困安老、助学扶幼两大方向,重点关注“一老一小”,积极开展公益慈善事业,助力中山高质量发展。
截至目前,建华慈善基金会已累计捐赠5000万元,成立“和祥慈善专项基金”,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增进小榄镇老年人福祉,为老年人提供便捷的敬老惠老服务。
在助学扶幼领域,建华慈善基金会也作出了积极贡献。同时,经过近半年的深度调研,基金会还决定设立教育赋能计划,助力小榄镇全面提升师资力量和教育水平。
在公共文化领域,基金会计划捐资建设一座公共图书馆。图书馆建成后,将成为小榄新的文化地标。
中铁广投:彰显中山特色 打造精品工程
中铁(广州)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罗建表示,中铁广投积极践行央企担当,牵头中铁系统内相关单位,深度参与中山建设,先后参与三乡大道提升改造、英东亭修缮项目施工、捐赠黄圃镇马新初级中学扩建等工程。
中铁广投联动多方组织,强化统筹推进,凝聚参建各方合力,保障项目快速推进。同时,明确建设标准,打造精品工程。
在“点上出品”上,抓好三乡大道门户段绿化美化等建设;“线上出彩”上,助推文旅段品质提升,聚焦重点部位做绿化保护生态;“面上出新”上,通过拆违建绿等提升新三乡大道品质,营造通透开阔的公共绿色空间。
罗建表示,中铁广投将以“公益+微利”方式,全力保障镇村建设项目高质高效推进,以“抓取岭南风貌、彰显中山特色”为路径,着力包装策划一批有特色、有文化、有发展的高质量示范点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