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持续加强整治形式主义成效综述
~~~——东凤镇治水人攻坚克难,目前完成190公里的埋管工作,上闸河迎来华丽蝶变
~~~——
~~~——

 
2025年04 08
乙巳年三月十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1版 2025年04月08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敢蹚“浑水”换清波
东凤镇治水人攻坚克难,目前完成190公里的埋管工作,上闸河迎来华丽蝶变
穗成村河道两岸花团锦簇绿树成荫。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清明前夕,天空放晴,中山市东凤镇穗成村上闸河一河两岸的龙眼花、三角梅次第绽放,呈现水乡春意浓、流水映花红的景象。

  谁承想,这条生机勃勃的上闸河,往昔竟是另一番景象。“以前的河涌浑浊不堪,只要一开窗,那股臭水沟的味儿就直往鼻子里钻。”家住上闸街7号的老街坊吴素芳回忆,随着治水工作全面展开,上闸河开启了一场华丽的蝶变。

  据东凤镇治水干部黄敬棠介绍,截至今年4月初,东凤镇已完成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约190公里的埋管量,同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三期工程也顺利收官,东凤镇治水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重大胜利,正稳步迈向新的征程。

  本报记者 高倩荷

  ■开局:治水任务举步维艰

  2023年初,东凤镇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稳步推进,然而,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却因历史遗留问题陷入僵局,直至年底更换承建方后才正式动工。当时东凤镇的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设计埋管量达249公里,占全市工程总量的10%以上,任务艰巨程度超乎想象。

  “这项工程最开始被其他参与中山治水工程的队伍视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东凤镇治水干部刘志平向记者介绍,东凤镇人口密集,土地多为流沙地质,地下管网更是错综复杂,诸多不利因素层层叠加,让治水工作举步维艰。

  “刚到这儿的时候,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上闸河那股刺鼻的气味,还有糟糕的景观,确实对我们的信心打击很大。”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员伍敏是外地人,初到东凤镇治水时,因听不懂粤语,还得带着翻译开展工作。但在后续攻坚克难的过程中,他不断学习新技术,虚心向专家请教,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除了地质条件的阻碍外,治水工作同样是个“看天吃饭”的活。施工要在河涌中修建围堰,每逢大雨降临,要及时打开围堰放水排涝。“只要下特大暴雨,我们就得赶紧打开围堰,保证河道里面的水能够顺流,避免水位上涨淹没路面,影响村民的生活。”中山公用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员郭立焮说。

  ■破局:众志成城攻克治水难题

  “这个施工过程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设计方案的优化、占道审批的协调、管线迁改的难题、交通管控的压力,还有房屋受损补偿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全方位、深层次的综合协调。”黄敬棠回忆道,关键时刻,市委、市政府作出果断决策,市水务局和中山公用集团勇挑重担,主动担当。东凤镇对治水工作挂图作战、分工明细,针对不同类型的问题成立专门的工作小组负责处理,逐个困难去突破化解。令人惊叹的是,东凤镇“治水人”在短短一年多的时间里,便完成了190公里的工程量。

  郭立焮回忆起那段紧张忙碌的施工日子,感慨万分:“雨季一来,常常凌晨两三点就被电话叫醒,说走就走,立刻组织人员和机械投入施工。随着治水工程推进,河涌慢慢发生了变化,村民从一开始的抵触,到如今主动交流,甚至热情地招呼我们施工队到家里接水接电。”伍敏提到,“我们负责的穗成村设计总量是9.9公里,截至目前已经完成了8.3公里,完成比例达92%。”

  治水三年征程,村民监督亦是不可或缺的力量。穗成村生产队长黄益祥满怀热忱地说:“作为小区协管员,我带头巡查,紧盯整改。也呼吁大家共同出力,不往河道扔杂物,举报偷排行为,为穗成村营造洁净水生态,让家园更宜居!”

  村民们对未达标水体治理的不理解,在东凤镇“治水人”日复一日的努力中逐渐消散。穗成村村民戚焕芬告诉记者,施工期间确实有围蔽、交通堵塞等不便,但是村干部和施工方挨家挨户地宣传解释,慢慢地,大家都表示理解和配合;有沿河房屋因为施工出现开裂情况,施工方也及时进行了妥善处理;村民们还会一起监督施工进度,发现问题马上向施工方反馈。“一开始大家对治水工作没有信心,可当实实在在的治理成效摆在眼前,人居环境越来越好,大家都打心底里认可”。

  今年年初,当组织征求意见时,东凤镇治水干部刘志平毅然决定继续留在东凤镇,投身治水工作。他满怀期待地说:“我希望能全程见证、深度参与这一利在千秋的民心工程,直至竣工,亲眼见证它造福一方百姓。”

  ■现状:河涌终于旧貌换新颜

  “东凤镇有100多条河涌,小时候,我们经常与小伙伴们在清澈见底、鱼虾成群的河涌里游泳、嬉戏。”东凤镇治水干部钟锡柱是土生土长的东凤人,他回忆往昔,满是怀念。“后来,随着经济发展,生活污水、农业污水、工业废水一股脑儿地排入河涌,水质逐渐变得污黑熏臭,别说游泳,连靠近都让人难受。所以当镇里决定让我去治水时,我特别高兴,心想终于能好好治治这‘浑水’了”。

  “近年来,河涌水质明显改善,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政府治水的决心。作为村民也会积极维护周边环境,不往河涌里扔垃圾。”戚焕芬说道。吴素芳也笑逐颜开:“天后宫就在上闸街的水闸旁,现在亲戚朋友来祈福吃斋,都对这儿的生态环境点赞。”

  东凤镇穗成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梁程驱介绍,治水攻坚战三年来,穗成村以农村治水工作为抓手,强化宣传,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和黑臭水体整治,优先建设污水收集管网,大大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未来,穗成村将继续扎实推进治水工作,提高群众保护水体的自觉性,着力擦亮乡村振兴的底色,绘就人居环境美丽画卷。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