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活动由教育部职教发展中心主办,高等教育出版社承办,广东省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中山市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协办,包括课程教学改革培训和中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示,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650多位学校负责人和骨干教师参与。
本报记者 杨健
专家名师分享产教融合与课程改革新举措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进普职融通、产教融合,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要求“优化与区域发展相协调、与产业布局相衔接的职业教育布局”,并明确了“塑造多元办学、产教融合新形态”“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以职普融通拓宽学生成长成才通道”“优化技能人才成长政策环境”四项具体任务。
开班仪式上,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副局长黎国喜介绍了中山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他表示,本次培训不仅精准聚焦课程教学改革,还深入探索育人模式创新。他期待与会者通过交流互鉴,因地制宜探索特色发展路径,形成职业教育的协同创新合力,为推动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高等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贾瑞武表示,高教社一直积极参与职业教育专业教学标准、专业目录、课程标准等教学文件的制定工作,协助出版了一系列相关的图书和资料。今年是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关键之年,高教社将贯彻落实《纲要》提出的四项具体任务,为加快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贡献力量。
培训活动中,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黄辉以“贯彻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题作主旨报告。她详细解读了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的主要内容,介绍了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新形势、新要求。她表示,职普融通、贯通培养是重要的时代命题,需要从提高人才培养的适配性和推进职业教育中高本一体化两个维度,进一步提升专业设置与建设的质量。
随后,广东省教育研究院副院长李海东以“广东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为题作报告,分享广东职业教育创新举措与成果,探讨发展路径,为推动职业教育迈向更高质量提供思路与借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巫兴宏、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信息系主任徐自远、浙江省余姚市第四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陈伟、中山中专党委书记龙卫平等16位来自不同城市的嘉宾,介绍了各自学校持续推进课程改革创新,打造“双元育人”新引擎的新思路、新机制、新举措,为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有益的启示。
参培教师对此次培训给予了高度评价,认为其内容丰富、角度多样,对个人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大有裨益。
来自杭州萧山区第一综合职业学校的全国模范教师俞艳表示,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在职业教育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中职教育从直接面向劳动力市场转变成向高职教育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一方面要顺应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另一方面要满足中职学生的升学需求,全体教师应主动适应改革要求,积极探索“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深度融合,切实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
中山职业教育成果展示精彩纷呈
机器狗跳舞、无人机应用、烹饪雕刻技艺精湛、数字人交互体验未来感十足、特色非遗文创产品创意十足……活动现场还举行了中山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展,火炬科学技术学校、现代职校、建斌职校、沙溪理工、中山一职和中山中专6所中职学校各展所长,积极展现办学特色、办学成效和办学亮点。
中山中专的“数字人交互体验”系统前聚集着大批体验者,通过手势操控即可实现虚拟数字人的实时互动,其非遗文创数字化焕新项目更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中山一职新光源技术部学生们向观众讲解自主研发的智能照明系统,产教融合成果可见一斑;沙溪理工学校现场展示非遗侗锦系列手织布《虎》刺绣以及苗族叠绣的传统技艺,生动演绎服装设计专业的文化创新能力,其展台前不时传出观众的惊叹声;现代职校烹饪专业学生现场展示的孔雀酥雕花薄如蝉翼,果蔬雕刻作品栩栩如生;建斌职校工业机器人精准完成复杂装配作业,3D打印展品引得观众争相收藏;火炬科校的无人机编队表演与非遗掐丝珐琅体验区,形成传统与现代的时空对话。
“早就听说沙溪理工的服装设计专业全国领先,今日一见确实名不虚传。”来自洛阳中等职业学校的李老师表示,她希望到学校实地学习该校产教融合工作室的运作经验。清远佛冈职校教务主任张小涛在火炬科校展位前驻足良久:“这种校企深度协同模式为我们提供了范本,期待五月份职教周能带来更多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