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何淼
■百年风云:思豪大酒店的前世今生
中午时分,孙文西路步行街的游客逐渐散去,施工的工人获得片刻休憩,思豪大酒店的改造工地终于安静下来,大门上方,红底黑字的“石岐旅店”牌匾显得格外醒目。“我们拆除大门旧广告牌的过程,就像打开时光胶囊,每一层遮蔽物下都是历史记忆。”田湘攸告诉记者,“石岐旅店”是思豪大酒店后期改为国营时期的招牌,在改造拆除过程中重新露出。
思豪大酒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孙中山先生倡导金融革新之际,澳大利亚华侨郭泗泉回家乡筹办香山银行,岭南地区最早的现代银行建筑由此诞生。意大利进口水磨石地面、英式拱券门窗与中式砖木结构的碰撞,让这栋建筑一落成就成为中山民国时期的地标。然而,香山银行仅持续了一年多,便由李文枢接管并更名为集美银行。这段历史虽然短暂,却为思豪大酒店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命运的转折总是突如其来。抗日战争时期,这座高五层的精美建筑遭受了日军的多次轰炸,昔日的繁华瞬间化为残垣断壁,只留下一片废墟。1948年4月4日,中山县商会会长陈德联在原址重建了思豪大酒店。开业之际,其盛况空前,不仅在中山县本土引起轰动,还吸引了澳门和香港媒体的目光,成为当时的焦点。
“当时全中山县旅店业共有电话15个,思豪大酒店就占了6个。酒店的每一单房和厢房都配有一台收音机。”田湘攸表示,作为中山酒店业先驱,思豪大酒店创下三项第一:首家现代旅社、首间西餐厅、最负盛名的顶级酒店。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思豪大酒店的命运几经波折。20世纪50年代,它曾被用作石岐市的公安局住所;60年代又被移交给当时的餐饮公司,成为国营旅店,并更名为石岐旅店。此次“微改造”发现的旧牌匾,正好印证了思豪大酒店的这段历史。
■修旧如旧:重现百年建筑历史风貌
“建筑的前厅,是日军轰炸后残存的部分,年代最为久远。”田湘攸表示,此次微改造挖掘出不少思豪大酒店的“老物件”。除了“石岐旅店”牌匾外,还有大门的水刷石工艺石柱、铁艺窗花、前厅的古董百叶窗、雕花木楼梯扶手……思豪大酒店建筑内部的地板曾经翻修过,田湘攸推测,此次重建地板有可能发现民国时期的花砖。
此次改造的核心理念是“修旧如旧”,尽可能保留建筑的历史痕迹。在改造前,建设团队对思豪大酒店整体建筑进行了勘测、取样、评估,外立面的石灰剥离后,露出底下保存完好的青砖。“看到精美的青砖丝缝外墙,我们萌生修复重现的念头,希望让游客看到这栋百年建筑的历史风貌。”田湘攸表示,为了实现修旧如旧的目标,目前已聘请了专业团队进行青砖外墙的修复。另外,思豪大酒店现状已隔断成一个个小单间的结构,未来将对二楼以上的空间格局进行重新调整,恢复客房的布置;大门的水刷石工艺石柱、铁艺窗花,前厅的古董百叶窗以及雕花木楼梯扶手等旧物也将一一修复重现。
“一条孙文西,半部中山史。思豪大酒店所处地理区位绝佳,面朝大笪地、大庙下等景点,背靠着烟墩山、阜峰文塔,右邻商业博物馆,游客在这里能体验时空穿越感,仿佛重返20世纪20年代繁荣的孙文西。”田湘攸表示,孙文西路步行街完成“微改造”后,思豪大酒店将实现美丽蜕变,计划以民国风主题民宿重现百年风华。“思豪大酒店的重生,不仅是对历史的传承,更是对未来的创新。我们期待它为中山文旅带来更多的惊喜和变化。”
当鎏金吊灯再次点亮,当西餐银器重上餐桌,这里将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空驿站。改造后的思豪大酒店,将以独特的文化魅力为中山文旅注入新活力,让游客在这里邂逅穿越历史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