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新闻 新闻列表
~~~——(2025年4月18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
~~~——(2025年4月18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5年4月18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2025年4月18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十六届〕第三十五号
~~~——(2025年4月18日中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
~~~——
~~~——

 
2025年04 19
乙巳年三月廿二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六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3版 2025年04月19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外国留学生、媒体记者到中山采风
“鉴”乡村之美 探振兴之路
采风团一行在三乡镇雍陌村采风。本报记者 余兆宇 摄
  4月17日至18日,由广东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中山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联合主办的看广东·遇“鉴”乡村之美主题新闻发布活动在中山举行。首日行程中,由外国留学生和媒体记者组成的采风团先后走访三乡镇雍陌村、南朗街道崖口村,用镜头捕捉古村落的焕新蜕变,深度解码中山乡村的振兴密码与富民经验。

  本报记者 王蔚然

  ■走访雍陌村

  探寻古村落的“新生”密码

  午后4时的雍陌上街,青砖灰瓦的骑楼间飘来阵阵酥香。26岁的“酥二代”郑颖濠将一屉刚出炉的冬瓜酥摆上柜台,金黄的酥皮下透出晶莹的冬瓜馅料,引得采风团成员纷纷驻足。

  “您是什么时候在这里开店的呀?”“你们家的冬瓜酥有什么特点呀?”“现在的销量怎么样呀?”此起彼伏的询问声中,郑颖濠笑着展示起“守艺”的日常。

  据他介绍,两年前,在广州从事电商行业的他被父亲召回老家时,雍陌村的改变让他眼前一亮:“修缮一新的传统民居群沿街铺展,祠堂群落与文创空间相映成趣,整个村落既有岭南风韵,又焕发着年轻气息。”就这样,在和父亲商量好之后,郑颖濠将自家老宅里的冬瓜酥,也搬到了雍陌上街。

  如今,郑颖濠的亮记冬瓜酥店铺,周末、节假日单日营业额可达2000元左右,较此前翻番。更令他开心的是,随着村庄建设的日益完善以及游客数量的不断攀升,越来越多周边城市的游客也有机会品尝到他们家的冬瓜酥。这使得这一传统美食被更多人所了解和喜爱。

  “这款冬瓜酥的外皮酥脆,内馅软糯,这种口感组合我在其他地方从未体验过,真是让我大开眼界!”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吴若晴笑着说道,“本以为只是来采风古村文化,没想到先被传统美食‘勾了魂’。”

  在雍陌村党委书记郑文贺的带领下,采风团继续沿着青石板路缓缓而行,映入眼帘的是一幅生动的乡村振兴图景:古榕树下,村民将闲置农房改造成咖啡厅、民宿和文创空间,游客捧着咖啡与村民闲话家常……

  据郑文贺介绍,近年来,随着新业态的蓬勃发展,雍陌村逐渐成为了乡村旅游的热门打卡地。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体验岭南乡村的独特魅力。同时,年轻人的回归也为乡村带来了新鲜血液和创新思维,他们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创意,为乡村的未来发展贡献着智慧和力量。

  “去年雍陌村游客接待量在80万人次左右,相较于前几年,呈现逐年增长之势,尤其在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周边城市的游客明显多了起来”。郑文贺介绍,当前雍陌村的收入还是以厂房出租为主,但文旅发展势头迅猛,让雍陌村嗅到了新的发展思路,“未来,雍陌村会加大力度推进文旅融合发展,拓宽村民的致富路;同时激活一些沉睡的土地资源,引入企业进行长租统管模式,将一些陈旧的厂房进行改造提升,预计改造后村集体收入能翻一番。”

  ■解码崖口村

  揭秘网红流量的“长红”密码

  当采风团抵达南朗街道崖口村时,夕阳快要落去。万亩稻田如绿色绸缎铺展至天际,白鹭翩跹其间,交织成独特的田园交响曲。崖口村党委书记谭锦鹍站在稻田边,向采风团分享这个网红村的蜕变故事。

  据他介绍,近年来,崖口村依托独特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通过整合农业、文化和旅游三大元素,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深度融合的富民兴村之路。

  在采访本上,采风团记录下一组令人振奋的数据:2024年崖口接待游客约584万人次,相较2022年增长约192%,年均增量达190万人次。数字背后,是崖口村盘活资源,以“稻田+滨海”双核驱动,开辟“富硒米产业链+场景经济”双轮发展的破局密码。

  暮色中飘来咖啡醇香,将采风团引向集装箱改造的创意街区。“这里藏着崖口的第二重密码。”谭锦鹍指向霓虹初亮的店铺介绍道,抓住深中通道开通的机遇期,崖口以零租金的创业政策,吸引了170多名青年返乡创业,培育33家“村咖”。与此同时,打造“民宿集群”品牌IP,建成禾舍书屋、禾田香野等10家特色民宿,其中2家入选省乡村民宿示范点;放大“美食+民俗”效应,东堤集市通过免费摊位集聚人气,结合飘色巡游非遗活动,2024年民俗季期间村内各业态收入达20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崖口村还创新推出“崖口咖啡豆”自营品牌,通过统一豆源、强化品控和宣传,推动33家“村咖”从分散经营转向品牌化发展。同步深化“崖口大米”高端化战略,通过打造千亩富硒稻示范基地,依托富硒生态优势拓展定制农业、认养稻田等模式,大幅度提高崖口大米附加值,让生态溢价持续赋能村民增收。

  崖口村禾悦咖啡主理人庄子宁,原是一位在台湾服装行业打拼多年的职场人。在日常生活中,她非常喜欢在咖啡的香气中寻觅心灵的宁静。2021年,一次偶然的机会,她来到风景如画的崖口村,被这里的秀美景色深深吸引了。于是,她毅然决定在这里开设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店。

  “之所以取名‘禾悦’,是希望往来游客看着稻田,喝着咖啡,能拥有愉悦的心情。”庄子宁告诉记者,这几年,她见证了“百千万工程”给村子带来的蜕变,以对面的马路为例,过去停车十分不便,现在不仅拓宽停车位,就连环境也越来越好了。“旺季的时候,一天营业额最高可达上万元。”

  “既要留住乡愁,也要接住客流。”谭锦鹍说。为构建全域旅游服务体系,崖口新增1040个停车位,修缮村道、老屋及东堤护坡,推进人车分流农路建设。同时,通过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平台强化线上引流,联动周边打造“香山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实现流量从“网红”到“长红”的蜕变。

  ■对话采风团

  探寻乡愁与发展的共生密码

  “这里颠覆了我对农村的刻板印象!”土耳其留学生Yagmur站在崖口村的稻田边,兴奋地用手机定格白鹭掠过绿色稻浪的画面。她告诉记者,这是她第一次来到中山,也是第一次参与采风活动,“这次乡村之旅,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宁静。这里的道路、建筑都是如此迷人。”Yagmur说,回去之后,她要把照片分享给自己朋友,“希望以后还有机会再来这里,或者,期待以后能住在与这里类似的地方。”

  广东广播电视台记者吴若晴则对古村改造赞不绝口:“村内房屋在翻新的同时,也保持着原有的韵味,我真的特别喜欢。”吴若晴告诉记者,在跟雍陌村的街坊邻居聊天中,她了解到乡村振兴在实质上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下次有时间的话,我希望能再来一趟。”

  广东经济科教频道记者王熹同样对中山乡村的发展感到惊喜,“从抵达的那一刻起,我就被这里的变化所震撼。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山乡村无论在基础设施建设,还是游客服务方面,都超出了我的预期。”他观察到,整个“百千万工程”和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经济和人居环境带来了实质性的改善。

  王熹还特别提到了文旅IP的打造,“在自媒体时代,IP的塑造显得尤为重要。雍陌村依托现有的文旅项目成功打造了独特的IP,从游客数量和文旅收入的增长中可以看到这一策略的成效。”他认为,其他村庄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对于那些文旅资源相对匮乏的村庄,如何打造自己的IP、吸引游客并提升村民生活质量,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王熹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