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新闻 新闻列表
~~~——
~~~——
~~~——
~~~——
~~~——
~~~——
~~~——

 
2025年04 23
乙巳年三月廿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zsrb.cn
  A02版 2025年04月23日 新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黑科技”搬进鱼塘,首季利润同比增30%
三角生鱼“很生猛”
养殖户组织捕捞塘中生鱼。本报记者 文波 摄
  4月22日,晨光洒在三角镇的鱼塘上,波光潋滟间,数万尾生鱼欢快跃出水面,银鳞映着朝阳,宛如洒落人间的星辰。养殖户们手持渔网穿梭其间,一桶桶体态健硕的生鱼被装车运往全国市场。据统计,今年第一季度三角全镇生鱼上市量同比增长15%,养殖户平均利润较去年同期提升30%,1.55万亩养殖水面预计年产量突破12万吨,占全国市场份额超四成。

  本报记者 柯颂

  ■“黑科技”搬进了生鱼塘

  今年的丰收,离不开“百千万工程”引领下的科学养殖新实践。三角镇农业部门联合科研团队,将实验室里的“黑科技”搬进了生鱼塘,为传统养殖注入智慧基因。

  “以前总担心水质变化影响鱼群健康,现在有了‘微生物护卫队’,养鱼省心多了!”养殖户李铭指着水面介绍。原来,三角镇农业技术人员根据生鱼生长周期,精准调配EM菌、光合细菌、乳酸菌等微生物制剂,如同为鱼塘定制“生态处方”。这些神奇的微生物在水中形成优势菌群,不仅能分解有害物质,还能抑制病原菌滋生,让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始终保持安全水平。

  数据显示,通过水质调控技术,当地水生动物发病率下降30%,养殖成本降低近两成。

  ■价格反弹激活了产业效益链

  丰收的喜悦还体现在实实在在的收益上。三角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杨菁翻开账本:“熬过半年价格低谷后,近期2斤规格的生鱼均价达到8.2-8.3元/斤,每斤利润1.5元左右。预计今年总产量将突破12万吨,市场供需也将趋于平衡。”

  中山和悦水产养殖有限公司负责人黄兆基介绍,今年以来,他的250亩鱼塘已收获20万斤鲜鱼,后续还有大量出塘计划。更让他惊喜的是,随着成鱼价格上涨,自家培育的鱼苗也成了抢手货,预计年销售量可达3亿尾。

  在这场丰收背后,是三角镇持续深耕的扶农助农“组合拳”。当地不仅建立起覆盖苗种繁育、生态养殖、冷链加工的全产业链条,还依托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生鱼产业向预制菜、精深加工延伸。与华南农业大学共建的生鱼产业研究院,已培养出300余名“土专家”,让先进养殖技术真正扎根田间地头。正在建设的智慧生态食品温控城、农产品智能仓等项目,更将为产业发展插上腾飞的翅膀。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