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韵悠扬,唱响乡村振兴新时代乐章
本次音乐会汇集20余个精品节目,其中不少是带有岭南文化印记的非遗民俗节目。伴随醒狮激昂的鼓点腾跃翻飞,这场融合了民乐、舞蹈、戏曲、流行乐的视听盛宴拉开帷幕。
广东音乐联奏《醒狮·步步高》《平湖秋月》再现粤乐宗师吕文成的经典名曲,以悠扬民乐勾勒出岭南风情画卷。古琴与太极表演《太极》跨界融合,于悠悠琴音与行云流水的太极招式中,营造出空灵悠远、刚柔相济的东方意境。咸水歌舞《荼薇花开蝴蝶笑》由中山非遗传承人周炎敏演唱,以独特的旋律和歌词,唱出了中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热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潮汕英歌舞一出场就点燃全场热情,铿锵有力、气势如虹的表演吸引现场观众纷纷拿起手机拍照。《我和我的祖国》等歌曲以深情歌声表达对祖国的热爱与祝福,引发全场共鸣。
此外,音乐会还通过一系列特色节目,精彩呈现了中山实施“百千万工程”的丰硕成果。“百千万工程”主题歌曲《百千万个梦有多美》通过“梦”和“美”的意象,用深情歌声传递编织梦想蓝图,在田园牧歌与都市霓虹的碰撞中,构建起城乡共融共美的全景画卷。快板《说说咱们的“百千万”》,节奏明快,生动展现中山在“百千万工程”推进过程中的丰硕成果与奋进姿态。
音乐会现场人气爆棚,舞台前人头攒动,热闹非凡,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除了精彩的现场演出,晚会还通过网络视频直播拓宽观众群体。同时,红博城还推出多项特色活动,包括非遗民俗文化节、穿越时空·银元畅游、非遗狂欢·英歌童趣节、趣味游戏互动等特色活动,为广大市民和游客打造集“吃喝玩乐购”等多种体验于一体的消费模式,尽情领略中山非遗文化、品味本土特色美食,持续擦亮红木文化金字招牌。
■文旅融合,打造湾区潮流打卡地标
台上歌声嘹亮,台下欢呼不断。与家人一同前往观赏音乐会的香港市民林琳祖籍大涌镇石井社区,趁“五一”假期回中山游玩,早前从网上了解到音乐会信息后,她和家人当天下午便开始逛红博城,“家乡的文娱活动越来越丰富,活动接连不断,还有许多特色美食与好玩的项目,感觉特别有氛围。”
来自广州的欧女士也对音乐会赞不绝口:“非常精彩,极具特色。”她告诉记者,5月2日上午,她和朋友坐城轨到达中山,游览了孙文西步行街后来到大涌参观红博城,还游览了安堂社区、南文社区,感觉很有历史底蕴,又有烟火气和时尚感,特色远超预期。
在四川出生的李先生来到大涌已有20多年,在他看来,自从实施“百千万工程”后,一系列提升改造工程让大涌面貌焕新,河道水质清澈、岸边绿化丰富,多个社区还配套建设了小型公园,定期举办文体活动,为邻里之间提供了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群众的幸福感和归属感大大增强。
大涌镇作为中国红木产业之都、中山著名侨乡和文化之乡,近年来持续深化打造“红木商圈”“深圳大涌50分钟文化圈”。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一系列提升改造工程更让大涌镇提质增颜,成为湾区市民游客的宝藏打卡地。此次金色大地音乐会选择在红博城举办,正是大涌镇“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生动缩影。本报记者 杨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