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青年节前夕,中山市火炬高新区颐康老年服务中心的活动室里传来阵阵欢笑声。桂森林手持二胡,一曲《彩云追月》婉转悠扬,老人们围坐一旁,跟着节奏轻轻打着拍子;另一边,莫智远正带着几位老人玩着单人乒乓球游戏,老人们专注的眼神和偶尔失误后的爽朗笑声,让整个房间充满了温馨与活力。
今年3月,这两位持有老年照护职业等级中级、养老护理员高级双证的“00后”男生,成为该中心首批男护理员。他们的到来,不仅打破了传统护理员的性别标签,更以青春和热情证明:当职业选择与情感认同共振,再“冷门”的领域也能长出热爱的根。
■“钢铁臂膀”托起生命之重
“李爷爷,我们要准备翻身啦!”在失能老人照护区,桂森林正演示着教科书级的“轴线翻身法”,他小心翼翼地托着90岁李爷爷的腰肢平稳转体,被汗水浸透的后背在晨光中泛着微光。“您看,这样翻身不会伤到关节。”他一边展示手臂上的肌肉线条一边笑着说,虽然入职时间不长,但在前辈们的指导下,他已练就一副“钢铁臂膀”,两位女性护理员合力方能完成的动作,他一人便能轻松完成。
年轻人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力量上,他们特有的创意,也正在重塑养老服务的温度。针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他们精心设计低强度、趣味化的运动游戏。多人传球时,老人们努力伸展手臂传递小球,脸上洋溢着孩童般的笑容;单人乒乓球游戏中,小小的弹力球在特制挡板间来回跳动,既锻炼了老人的手眼协调能力,又避免了剧烈活动带来的风险。
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年轻化思维深度融入服务,如借助智慧养老设备远程监测老人健康状况,用短视频记录老人们的日常,让异地子女能实时看到父母的笑容。桂森林更是发挥特长,常陪老人们下棋,在楚河汉界间,“爷孙”情谊悄然生长,原本单调的生活也平添了几分乐趣。
偶尔桂森林也会故意输掉棋局,让老人们在胜利的喜悦中找到自信和活力。“这后生仔,比我家孙子还会哄人。”经常与他对弈的吴爷爷贴着耳朵低声说,虽然这些“小把戏”瞒不过大家的眼睛,但这样也挺好,“难得年轻人愿意花心思让我们这些老骨头乐呵乐呵,大家开心最重要。”
■在细节里生长的“隔代亲”
成为养老护理员,对于桂森林而言,似乎是一件水到渠成的事。祖籍四川、自幼跟随爷爷奶奶长大的他,一直对老人有着深厚的感情,也深知老年生活的孤独与不便。“我的象棋和二胡就是爷爷教的,所以照顾老人对我来说不仅是工作,更是情感的延续。”回忆起往昔,桂森林的眼神中满是温柔。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桂森林愈发坚定投身养老事业的决心。
来自广东茂名的莫智远有着相似的经历,对于老人,他总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尽管这份工作远超“端茶倒水”的想象,既需要掌握急救、智能设备操作等复合技能,也要具备远超常人的耐心与细心,但每当看到老人们因自己的服务而展露笑颜,他的心中便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满足感与成就感。
“过去很多男性长者对女性护理员有性别上的顾虑,心理上难以完全放松,我们来了之后,他们的状态明显好了很多,洗澡、如厕时也更有安全感。”莫智远望着活动室内老人们欢快的身影,深有感触地说,如今,老人们更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们分享生活点滴,平时珍藏的零食也成了彼此间传递温暖的媒介,这份无言的信任就像初夏的阳光,温暖而真挚。
》》》下转0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