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数字化转型浪潮奔涌的中山,市政协委员正以科技为笔、创新为墨,在产业升级与乡村振兴的画卷上书写新篇章。从人工智能的前沿阵地,到传统耕耘的田间沃土,李可为、邱海燕等政协委员们以“数字赋能”为战略支点,既为中山产业突围注入了强劲动能,又在乡村振兴领域绘就数字新景,彰显了新时代政协委员的智慧与担当。
●市政协委员李可为:
AI赋能产业民生 筑牢数字基石
翻开市政协委员、广东可道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可为的履职档案,“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是贯穿始终的关键词。
从2023年的《围绕工业互联网与数字赋能标杆平台,打造中山数字人才聚集生态》,到2024年《关于推动人工智能与我市传统制造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建议》,再到今年中山两会期间,围绕AI赋能中心、共享应用平台、社区健康管理等领域的密集建言,李可为的提案始终紧扣中山数字化转型脉搏。
在他看来,近年来,中山市在人工智能领域积极探索,已形成了扎实的产业基础。市工信局近期公布的标杆案例,也充分验证了AI技术赋能产业转型的可行性。
“但经过深入调研,我们发现中山制造业普遍面临设计效率不高、质检成本高、个性化需求响应滞后等突出痛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李可为创新提出了构建“揭榜挂帅”机制,打造人工智能赋能中心的设想,建议建立需求清单与技术榜单双向对接机制,让企业技术需求与科研力量精准匹配;组建跨领域攻关团队,形成“政府搭台、企业出题、院校解题”的创新生态;完善动态评估与政策激励体系,确保技术成果真正落地生根。
与此同时,他还建议进一步整合算力、数据和场景资源,打造行业级AI共享平台:依托链主企业建设AI Agent平台,集成预训练模型库和低代码开发工具;对接算力调度系统提供弹性GPU资源,构建产业链数据中台。同时配套出台算力补贴、模型采购奖励等扶持政策,切实降低企业应用门槛,推动产业集群整体升级。
不仅是在产业领域,李可为还将数字化改革视角延伸至了民生医疗领域。他指出,当前中山医疗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分布不均、基层诊疗压力过大、慢病管理手段落后等矛盾日益凸显。通过部署AI辅助诊疗系统、构建医疗数据安全共享机制、推进“AI+医共体”建设,可有效破解基层服务能力不足的问题,让数字化红利真正惠及民生。
“作为深耕科技领域的政协委员,既要当好数字技术的传播者,更要做好产业落地的实干家。”李可为表示,未来他将继续以专业建言助力中山打造人工智能创新应用示范高地,用科技力量书写新时代政协委员的使命担当。
●市政协委员邱海燕:
品牌数字双策兴农 书写振兴答卷
五月的暖阳洒在港口镇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市政协委员、中山市万华农业有限公司总经理邱海燕正俯身察看火龙果长势。这位扎根农业一线的女企业家,将田间地头的实践思考转化为一份份带着泥土芬芳的提案,用数字技术为传统农业注入新质生产力。
“中山农产品不缺好品质,缺的是好品牌、好渠道。”邱海燕表示,中山地处粤港澳大湾区核心腹地,农业资源禀赋独特,拥有脆肉鲩、神湾菠萝、三角生鱼、火龙果、番石榴等特色农产品,却面临着品牌薄弱、渠道单一、数字化滞后等发展瓶颈。
为此,经过深入调研后,邱海燕递交了《关于实施“品牌强农+数字兴农”双略,提升中山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建议》,建议在现有母子品牌分级运营基础上,设立品牌协同创新基金,鼓励镇街子品牌与高校、设计机构合作,开发具有文化特色的子品牌视觉体系。同时,搭建品牌协同管理平台,实现主、子品牌在产品标准、营销活动等方面的信息共享和联动决策。
为了让好产品找到好销路,邱海燕还创新提出“三免两补”渠道政策,建议市农业农村局牵头与山姆、盒马等大型商超签订战略合作,在核心商圈设立品牌专柜时,免除入场费、首年摊位费、品牌推广费,并补贴物流成本和冷链设备;同步在深中通道服务区、珠海机场等交通枢纽布局体验店,让南来北往的旅客成为“行走的广告牌”。
在数字化应用层面,邱海燕建议建立“香农指数”质量排行榜,从口感、安全性等维度动态评分并公开公示;升级区块链溯源系统,接入“粤省事”放心食平台,实现“一品一链一码”全流程追溯。同时搭建市级电商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京东、抖音等资源开展助农直播;与钱大妈、百果园等平台签订直供协议,建立智能分拣体系,将预冷、包装、配送时间压缩至8小时内。通过孵化本土主播、设立沉浸式直播间等举措,推动“短视频流量变农产品销量”,让“中山味道”香飘大湾区。
“作为政协委员,既要脚沾泥土,更要心系发展。”邱海燕表示,未来,她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积极参与政协组织的各项会议及活动,多建睿智之言,多献务实之策,为中山的美好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