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中通道开通以来,周六的早上,在深圳宝安区工作的严静怡,经常会乘坐深中跨市公交,到中山约上好友,一起走村、探店、游玩。晚上,中山博览中心会准时出现她的身影,她熟练地扫码乘车,在一天的休闲结束后又回到深圳。在清晨的香港喝上一杯港式奶茶,在中午的深圳漫步海岸线,又在傍晚的中山品尝地道的隆都美食——过去,实现这一场景尚且艰难,如今,这已成为大湾区居民真实的生活写照。
一桥横跨,湾区融合加速。在这片充满活力的土地上,一种全新的生活体验和发展范式形成,深中通办的不断优化,让政务服务打破地域限制;同城化的推进,让港澳青年在中山创新创业、旅游、就医如同在自家城市般便利。无数像严静怡一样的人,用脚步丈量出湾区一小时生活圈的鲜活模样。
■深中同城新体验
经过13年的等待,王伟英与丈夫结束了中山、深圳两地分居的生活。2024年6月30日,王伟英和丈夫吴先生一起开车带着两个孩子从深圳经过深中通道回到中山。对他们一家来说,从那天开始,迎来了一家人的深中同城时代。
今年43岁的王伟英是中山市中医院保健科的一名医生,丈夫吴先生是深圳宝安的一名社区医生,两人2011年结婚,13年来夫妻俩分隔两地,一周只能见一次面。王伟英说,13年的两地分居生活,路上堵车成了夫妻团聚最深刻的记忆。
这条连接深圳与中山的跨海通道,让无数家庭感受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已成为千万家庭幸福的见证。
严静怡的跨城周末,则是湾区生活烟火气的另一种写照。抵达中山后,她与好友最爱穿梭在大街小巷,打卡藏在老城区里的特色小店。独具岭南风格的骑楼街、古朴又文艺的三溪村、一条铁轨延伸而过的岐江公园……严静怡非常喜欢中山的生活气息,正是跨城的便利,让这样的来回不再充满旅途的疲惫,每次坐上返程的跨市公交,她总是感到欢愉与满足。
除了日常的便利,大湾区的文化融合也在悄然发生,珠江口东西两岸的“硬联通”,带来了更为深远的“软联通”,越来越多市民频繁往来于深中两地文化活动,深中通道早已超越交通工程的定义,成为串联两地文化的精神纽带。
作为国际大都市,深圳拥有丰富的文化演出活动,演唱会、歌舞剧、话剧、论坛、展览……不过,此前受困于交通,从中山去深圳看一场演出需要辗转奔波。深中通道的通联,也让深圳的前沿演出离中山市民更近,一旦看到心动的演出资讯,中山文艺事业从业者江秀娟便约上好友前往,大麦网的购票记录都成了“双城生活”的印记。“我去看了《红楼梦》《只此青绿》《咏春》等演出,也看过瑞士钟表展、香港艺术品展等展览,上个月刚去了深圳文博会。”在《咏春》现场,江秀娟遇上了好几位认识的中山人,她深切感受到,越来越多像她一样的中山人,正深度融入大湾区的文化生活圈,在双城切换中,解锁更丰富的生活可能。
一年里,深中同城的故事每天在无数人身上上演。从家庭团聚到生活日常,从个人体验到文化交融,深中通道超越了交通工程的物理属性,成为连接千万家庭幸福与城市发展的桥梁,见证着湾区人民生活的变迁,更勾勒出大湾区融合发展的壮阔新图景,让便捷、活力与温暖,在珠江口两岸蔓延生长。
■跨城通办加速度
借助深中通道开通契机,中山深入推进深中规划、营商环境、产业、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六个一体化”,实现735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湾区通办”、47项“跨境通办”,极大地便利了群众和企业异地办事,大大降低办事成本,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捷的政务服务。
蔡安华是乔科科技(广东)有限公司董事长,他的公司总部设在深圳宝安区。深入细致考察后,他和团队决定在中山阜沙镇建厂。“乔科科技智造产业园项目从洽谈到签约再到落地动工,只用了短短4个月。从‘拿地即动工’,到主体厂房封顶仅用了半年时间。”蔡安华说,乔科科技之所以快速在阜沙镇“安家”,得益于阜沙镇一年来高效服务,不仅全程派专人跟进,遇到难题还会立即协调解决。
在阜沙镇政务服务中心,设有“跨域通办”窗口,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深中融合专区”,一举实现超600项政务服务的“深中通办”。这正是整个中山推进“跨域通办”的缩影,为节约办证时间,中山利用“中易办”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一窗通办、一窗通取”服务。今年4月,香港“跨境通办”自助服务机及“智方便”自助登记站在中山市政务服务中心启用,这意味着香港企业和市民无须返港,在中山就可一站式享受到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也标志着香港与内地政务服务的协同与创新迈上新台阶,将进一步推动大湾区深度融合发展。
深中通道的开通,还催生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同城医疗”。不少深圳人纷纷搭乘深中跨市公交,到中山牙科诊所治疗牙齿问题;随着越来越多深圳企业落户中山,异地医保报销也让更多深圳籍技能人才不用来回奔波深圳和中山办手续。深圳、中山两地参保人,无须办理医保关系转移,即可享受医保同城待遇。在中山火炬开发区人民医院、中山市中医院等全市多家医疗机构,“医保幸福号”随处可见。
如今深中公积金实现互认互通,两地医保联网结算持续扩围,无论是在交通、文旅,城市间日常交往互动,还是创业、就医,深圳与中山已形成深度互动与合作态势,共同构建起区域发展共同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