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T02版:跨越伶仃洋 脉动大湾区 新闻列表
~~~——

 
2025年06 30
乙巳年六月初六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T02版 2025年06月30日 跨越伶仃洋 脉动大湾区 扩展 收缩 默认

港澳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落地马鞍岛,让翠亨新区发展成为集科创、生态、人文于一体的“湾区明珠”
交通赋能带来特色产业园蝶变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效应凸显
港澳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落地马鞍岛,让翠亨新区发展成为集科创、生态、人文于一体的“湾区明珠”。
市民和游客在深中通道日出观赏点休闲、游玩。
  文/何腾江 梁智昌 林锦玲 图/缪晓剑

  晨曦初现,伶仃洋的河面洒满碎金般的光斑,仿佛点点闪耀的希望之光。深中通道就像一条巨龙蜿蜒横卧在碧波之上,串联起珠江口的东西两岸;当夜幕降临,暮色四合时,深中通道仿佛又化身为璀璨的星河,蜿蜒穿梭的车流如同繁星般闪烁,不仅照亮了夜空,更见证了深圳与中山这对“湾区CP”的深情相拥,犹如星河中相互辉映的两颗明星。

  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的正式通车,恰似一把“黄金钥匙”,开启了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度融合的大门。深中通道的开通显著降低物流与通勤成本,推动“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模式普及。与此同时,港澳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落地马鞍岛,让翠亨新区发展成为集科创、生态、人文于一体的“湾区明珠”。

  ■交通赋能带来特色产业园蝶变

  自2021年中山生命科学园实体化运营之始,汪宝威便承担起招聘首位员工的重任。时至今日,他已蜕变成为专业招商团队的管理者。身为中山翠亨集团旗下重要载体——中山生命科学园的负责人,他亲身见证并有力推动了园区的发展。

  从中山市区的博览中心出发,经翠亨快线,约25分钟车程便来到了中山生命科学园,这里离深中通道翠亨东高速出入口仅5分钟车程,交通十分便利。

  回首过去四年,翠亨新区内与深中通道距离最近的马鞍岛,完成了从交通闭塞、仿若“孤岛”的困境,到产业蓬勃、活力四射新城的华丽转身。2024年6月30日深中通道的开通,无疑为这片土地的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一年来,作为翠亨新区生物医药产业的核心承载地,中山生命科学园成为深中通道带来变革的鲜活缩影。截至目前,该园一期共计20栋楼宇招商去化率已达65%,成功吸引30多家生物医药企业扎根落户。

  “深中通道开通带来的人流,有的直接转化为招商流、资金流。”汪宝威介绍,落户于中山生命科学园17号楼的广东瑞祥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简称“瑞祥供应链”)就是人流转招商流的生动案例。

  早在2024年7月,瑞祥供应链企业负责人在深中通道开通后,周末携家人到孙中山故居游玩,品尝崖口煲仔饭后,返程途中在翠亨东高速出入口看到园区楼顶的招商广告,便联系园区咨询,实地走访看到生命科学园标准化的研发生产环境后,当时就萌生落地的意向。

  从接洽到落地,瑞祥供应链与园区仅用5天时间便达成了合作,租赁面积3000多平方米,主要从事器械、药品流通配送、供应链金融等业务。

  自2024年8月运营以来,瑞祥供应链不仅自身发展良好,为中山生命科学园及中山的生物医药产业提供冷链运输服务,还带动了三四家上下游企业在园区落户。

  深中通道的开通,更是让园区招商工作效率大幅提升。“深中通道开通前,去深圳走访项目需要走虎门大桥,稍微有点塞车,来回就得4个小时,因为耗时较长,每次得攒两三个洽谈项目才去一次。深中通道开通后,从中山到深圳只需一个小时甚至几十分钟。约好上午谈项目,中午就能谈完回来,半天就能完成过去一天的工作,出差谈判效率大大提高。”汪宝威表示。

  ■配套完善让特色产业园快速崛起

  “我们预计下半年在园区启动下沉式商业广场的装修和运营,使园区形成集科研、创业、商业等于一体、配套完善的特色产业园。”汪宝威指着园区的沙盘介绍。一期18栋楼均有企业或单位进驻,二期6栋楼也已预招商,2023年9月26日开园的中山生命科学园目前整体去化率达到了65%,以上几组数字昭示着一个以生物医药产业为主导的特色产业园迅速崛起。

  事实上,中山生命科学园的字面辨识度就很清晰,这既是翠亨新区的产业发展方向,也是中山新十大舰队之一。

  走进中山生命科学园,一栋栋天蓝色幕墙的现代化建筑拔地而起,酒店式公寓、餐饮、超市应有尽有,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超千名硕士研究生以及导师在这里学习、研究,使园区充满活力。

  在中山生命科学园11号楼,斑马药业(中山)有限公司、中山恒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中山俫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莱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生物医药公司的宣传内容跃然墙面,这些新招引的企业有的进入运营阶段,有的正在装修。

  “在招商过程中,园区围绕心血管、牙科、齿科、银发产业、前沿新药、合成生物这6个方向精耕细作,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延伸产业链,聚集上下游企业,打造特色产业楼宇。”汪宝威介绍,11号楼作为创新药楼备受关注,已招引了11家创新药企业,其中8家已对外运营,涉及大病种癌种和区域性高发病种的创新技术。

  “11号楼形成了很好的创新药产业氛围,楼上楼下都是做类似但不同管线、路径的企业,人才也在园区内进行交流,促进了园区的发展。”汪宝威介绍,园区通过定期举办企业家座谈、早餐会等沙龙活动,促进企业间相互认识,推动业务合作,让园区企业楼上楼下、不同楼栋间能产生更多业务往来。

  “深中通道通车一年来,园区谈过的深圳项目超百个,新落地项目约30个。”汪宝威表示,为了做好精准招商和专业服务,园区管理团队都有生物医药背景或相关从业经验。这样一支专业化产业服务队伍,要求人人懂产业、人人熟政策、人人能服务,从企业落地的工商财税、人员招聘、申报装修报建、人才公寓、高管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全保姆式服务,还定期走访,收集企业的意见和诉求,优化园区服务。

  ■“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效应凸显

  深中创新资源对接活动持续升温,更多深中创新合作项目仍在加速落地翠亨新区,“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效应凸显。

  总建筑面积近15万平方米的“新益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项目正加快建设,建成后将成为新益昌集智能装备制造与集团研发中心于一体的综合性基地,为新益昌在半导体、LED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提供支撑。

  新益昌是高端智能装备制造行业的领军企业,总部位于深圳市,主要从事LED、半导体、电容器、锂电池等行业智能制造装备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新益昌的Mini LED固晶机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高达80%。

  近年来,随着市场拓展,新益昌产能升级需求日益迫切。深中通道启动建设后,新益昌加快向中山布局,并于2018年在翠亨新区马鞍岛摘下地块,打造建筑面积超过7万平方米的中山园区一期。今年,新益昌在翠亨新区再摘新地块,建设中山园区二期项目——新益昌高端智能装备制造基地。

  新基地建成后,新益昌在马鞍岛的产业空间面积将超过20万平方米,与深圳总部形成“深圳总部+中山基地”的格局。与此同时,“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研发+中山制造”“深圳链主+中山配套”的产业协同发展模式开始逐步显现。

  在距离深中通道马鞍岛登陆点不足2公里处,深中产业联动的示范项目——湾区未来科技城以承接湾区科技产业资源为重点,引入了“深圳模式”,打造“中山版”的深圳产业园。

  一方面,湾区未来科技城是中山首个新型产业用地(M0)落地试点项目。深圳是全国首创新型产业用地(M0)概念的城市。不同于传统功能单一的产业用地,新型产业用地具有“低成本、高容量、混合功能”的特点,可为产业发展提供更多要素支撑。另一方面,湾区未来科技城引入“孵化器+产业基金”的模式,推动科创企业和项目发展提速。

  湾区未来科技城还融合了深圳和中山产业元素和发展优势,释放出“强磁力”。除了深圳,在已签约进驻园区的项目中,还有来自广州、佛山等地的企业。

  ■港澳优质创新资源加速落地马鞍岛

  6月18日,参加中科中山药物创新研究院(简称“中山药创院”)2025届研究生毕业典礼后,中山药创院课题组长、博士生导师、研究员黄永焯便马不停蹄赶往深圳。在他看来,深中通道极大地缩短了深圳与中山的距离,让珠江口东西两岸资源要素高效流通。

  同样,作为中山药创院2025届优秀毕业生代表邢烨也告诉笔者,在中山药创院学习的这段时间里,她对深中通道的印象尤为深刻。“深中通道开通后,从马鞍岛乘坐深中巴士,半个小时就能到达前海,往来香港也方便多了。这为我们带来了更多就业、面试和科研创新的机会。”

  中山药创院落地马鞍岛5年来,充分发挥毗邻港澳、对接国际的区位优势,持续深化与港澳地区的全方位合作,涵盖人才培养、平台共建、科研协作及人才交流等多个领域。

  6月18日,中山药创院联合培育的第三批共161名研究生顺利毕业。截至目前,中山药创院累计培养研究生近千名。“这些毕业生,超过一半或留在大湾区就业,或前往港澳高校继续深造。”黄永焯说。

  由此,中山药创院在2024年成立了大湾区新药发现国际研究中心,加强与国际创新力量对接,加速港澳优质创新资源在中山、翠亨新区落地。

  “在科研协同与人才培养方面,我们与澳门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高校紧密协同。”黄永焯透露,目前,共同开展的研究项目覆盖强直性脊柱炎、脑血管病、重症肌无力等疾病治疗及砂仁油固化缓释制剂开发等新药研究。“我们还累计合作培养15名博士研究生,有效促进了高端科研人才的成长,为区域生物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力量。”

  黄永焯介绍,在促进区域科技融合与资源对接方面,中山药创院打造了“翠亨大师讲坛”等多学科交叉融合平台,定期邀请香港大学、香港科技大学、澳门大学等顶尖学府的学者分享前沿成果,为粤港澳科研人员搭建了交流平台。

  ■深化中山与香港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合作

  “我在准备博士申请的过程中,发现粤港澳大湾区的整体科研氛围是很活跃的,很多学术讲座和论坛会在深圳、广州与珠海举办,粤港澳大湾区也有很多高水平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我们未来继续深造提供更多的选择。”邢烨告诉笔者,大湾区内的科研环境也在不断地融合交流,像香港、澳门的一些学者会受邀到中山药创院做学术讲座,甚至带来合作项目的机会。

  邢烨表示,这样的学术交流让硕士研究生能更早接触前沿的研究方向,也更容易建立对科研方向的判断。“对我来说,这些亲身参与的经历,不仅拓宽了视野,也让我更清楚地知道,未来读博我想研究的具体方向。”邢烨说。

  黄永焯也表示,中医药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点发展领域,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是大湾区区域协同的重要方向。中山药创院依托岭南丰富的中药资源与粤港澳在中药领域的深厚合作基础,正在推进与澳门大学合作共建“粤港澳中药国际化创新研发与转化联合实验室”,借助地区优势突破中药国际化瓶颈,推动中医药国际创新发展。

  “我们将聚焦中药国际化关键技术难题,整合大湾区科研力量联合攻关,重点研发符合国际市场需求的创新中药产品。”黄永焯表示,这种合作模式将发挥粤港澳中药研究优势,强化区域科研协同与资源共享,为中药国际化探索新路径,推动大湾区中药创新协同发展,提升中医药国际竞争力。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