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80年代就画岭南乡村,中山和顺德的老村子、老院落是我最早的创作母题。”站在展厅中央,方向的目光掠过画作中熟悉的青砖灰瓦,仿佛穿越时空与青年时的自己重逢。从广东青年画院院长到中国国家画院山水画所所长,从岭南水乡到北京都市,方向的创作始终以岭南为起点,又以岭南为归途。
在中山美术馆展厅二楼,11位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与方向的佳作形成对话。这些来自中国传媒大学、国家画院的硕博生和访问学者,以各自独特的笔墨语言诠释着对“方外”的理解。中山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青年艺术家陈云的参展作品以“书入画”为特色,将书法笔意融入岭南题材,其笔下的木棉、榕树既有传统水墨的苍劲,又透出现代性的温度。陈云回忆:“2023年,我进入国家画院方向导师工作室学习,他常以中山的乡村变迁为例,教我们如何用笔墨记录时代。”
开幕式上,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广东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广州美术学院副院长蔡拥华从学术视角解读展览:“方向的作品展现了从乡村到都市的题材演变,但核心始终是‘由心造境’的中国美学精神。青年艺术家的创作则证明,这种精神在当代依然具有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