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进行这场严苛测试的“模组温漂测试机台”,是弘景光电从国外引进的先进测量设备,在国内尚不多见。当指针跳到49.5℃时,屏幕上的测试图突然清晰了几分。“这说明这枚车载镜头在高温下性能稳定,车主夏天看后视镜不会模糊。”测试工程师解释道。
实验室的每一台设备都像一位严谨的“考官”,日复一日地给镜头“出考题”。从极端温度考验到雨水侵袭模拟,从细微偏心检测到杂光干扰测试,弘景光电用国内外领先的测试设备,守护着光学镜头的“视觉品质”。
在实验室的另一处,针尖上的水滴正缓缓滴落在车载镜头镜片上,在200倍显微镜下,水珠以110°的接触角形成完美弧面——这不是物理实验课,而是测试镜头疏水性的日常场景。这种疏水处理能让镜头在暴雨中保持清晰成像,是智能驾驶镜头的关键技术之一。
雨天行车时,镜头表面若挂着水珠,画面会像蒙了层雾。而经过测试的镜片,能让水珠“站不稳”,顺着玻璃滑走。“消费级镜头要求没这么高,但车载镜头必须过这关,关乎行车安全。”测试工程师说着,又换上另一枚镜片开始新的测试。
测试工程师每天要完成上百次这样的检测。
这些经过“千锤百炼”的光学镜头,正成为全景相机、智能汽车和智能家居的“明眸”。
图/本报记者 余兆宇 文/本报记者 高倩荷 图编/明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