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作品 新闻列表
~~~——
~~~——
~~~——
~~~——
~~~——
~~~——

 
2025年07 11
乙巳年六月十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7月11日 作品 扩展 收缩 默认

三过伶仃洋
  ◎蒋晓辉

  深圳和中山隔海相望,直线距离其实很近,二十几公里的样子。但由于中间隔了条珠江,走陆路就比较遥远了。珠江出海口,呈喇叭形状,水面比较开阔,人们都称它为伶仃洋,就是那个文天祥写《过零丁洋》的地方。诗中一会儿说惶恐,一会儿叹伶仃,让人觉得危险之至。深中大桥通车以后,“天堑变通途”。深圳到中山的车程从原来的两个多小时,缩短到现在的30多分钟,大大节约了人们的出行成本。

  听说中山开通了到深圳的大巴公交,车费才18元。周日,我登上了去深圳的大巴公交车。车型比较高,内饰全是新的,座位间距也较宽松,坐下来的感觉就是舒适!

  车上已经坐满了人,和他们聊天,发现很多是昨天从深圳过来的。他们趁周末从高速运转的深圳过来宜居城市中山休闲观光。对于深圳人来说,翠亨村的中山故居,五桂山的原住民房子,小榄的飞驼岭,阜沙的浮虚山,都有着厚重的历史,很有看头。也有来考察建厂开厂的,他们觉得中山比较注重规划,环保发展,建厂不多,土地更方便整合利用。中山港、小榄港、黄圃港等扩建和新建,水路交通也十分便利,这两年中山在工改方面做得也很突出,有利于创业。也有纯粹过来寻找美味的。石岐的红烧乳鸽、东升的豉汁蒸脆肉鲩鱼腩、黄圃镇横档风鳝、沙溪镇的隆都扣肉、小榄镇的炸鱼球、神湾镇的钵仔焗禾虫、横门的盐焗奄仔蟹、民众三墩的碌鹅……人们聊着中山深圳日新月异的变化发展,嘻嘻哈哈中,我突然想起第一次过伶仃洋的情形。

  1996年,我在东莞长安一家工厂做衣服,中山南朗的表哥来信说他那里招工,工钱比较高,叫我过去看看。长安到中山没有直达的车,需要从广州转车。那时候我很穷,衣兜里的钱都是有任务的,没有预备队!守住这个山头,那个阵地就会丢掉。我查看地图,计算了来回费用,就不打算去了。和我玩得比较好的一个工友听说后,跟我说:“你可以从虎门坐轮渡过去,过江以后再坐汽车或摩托,钱花得少,天黑前也能到达。”

  第二天,我正要出发,工友说:“从虎门过渡,路程要少一半多,但轮渡是用来过车的,不知道让不让过人。你最好到渡口后找个司机师傅带你过去。”

  好不容易到了轮渡口,开始找司机带我过渡。那些开小轿车的都不理睬我,连车窗都不肯摇下来。那些货车的副驾上又都坐着人。我又寻了好久才找到一个有空位的司机大哥。我给他2元钱,让他带我过渡。后来我才知道,虎门轮渡于1991年5月建成通航。东西两岸共有码头9座;双层汽车渡轮11艘,每船可装载66台汽车,每个航次约20分钟,每日最高航次达450次,过渡车日均流量为8363台次。从虎门过渡的车很多,那时候路又没有硬化,遇到雨天,再让大货车一压,稀烂。司机大哥一边骂着路,一边小心地开着车,跟着车队慢慢向前移。这样,过了虎门轮渡,就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司机大哥很好,带我到了三角镇,不同路了才让我下车。怎么办?京珠高速那时候还没通车,我只能依着地图一截一截地朝目的地向前走去。

  开始还想得挺美的,路上找个去南朗的司机就可以到达,不过是给他路费就是了。可是,走了好大一段路,不要说去南朗的车,去南朗的路都没找着!有些司机大哥甚至不知道南朗在什么地方!步行到三角车站,已经没有到南朗的车了。一个骑摩托的大哥答应载我到中山汽车客运站(富华总站),但是要收5元钱。

  到了汽车总站,身上只有2元钱了。看着就要黑下来的天幕,心情沮丧得要死,想着还要回去长安,吃点东西都不敢了。

  饿着肚子问了好多个路人,才找到去南朗的路。没办法,二十多公里的路程,只好一步步走过去!身边也有汽车走过,但速度都很快,卷起尘土,倏地一下就跑远了。也有摩托车在身边慢下来,问:“系边度啊?”我听出来是问我去哪里,但我只是摇摇头,继续赶路。

  后来,路边单车站一个骑单车载客的大叔,见我满头满脸都是汗和尘土,又疲惫不堪,样子很吓人,免费将我送到南朗。我很感谢那位大叔,可是,当年连他的名字都没有问。

  “哇,深中大桥!”突然,车上有人大声叫起来,人们纷纷看向窗外,我们的车已经走在深中通道横门互通枢纽的辅路上了。通过车前窗玻璃,看到一架巨大的钢梁大桥向蓝色的伶仃洋飞身过去。辅路上的车络绎不绝,因徐行而亮起来的车尾灯,像一条红色的龙,向前游去。虽然车多,但根据我的经验,车速应该在60码以上。

  听着人们兴奋的声音,看着人们开心的表情,崭新的深中大桥和车窗外帆影往返的伶仃洋又让我想起那年塞车虎门桥的不堪往事。

  在中山工作比较顺利,后来我有了自己的房子,又有了自己的车子。2008年冬天,因深圳一个朋友结婚大喜,邀我过去喝酒,我便兴高采烈地开了自己刚买的小车上路了。

  开始沿着新修的潘中公路往前走,虽然路况不是太好,但因为来往的车不是很多,两边的景色也很迷人,自己开的又是新车,所以心情特别舒爽。就这样一边欣赏车前扑面而来的美景,一边哼着流行歌曲欢快地向虎门大桥行进,想着三个多小时的车程,还可以赶上深圳朋友的中午饭。

  但是,车到横沥就开始塞起来。我陷在车流里,20码30码地往前开。刚开始,我还觉得挺不错的。反正是去参加晚宴,自己正好练练驾驶技术。很快,我就知道是自己高兴得太早。车流越慢的时候,插队超车的人就越多。我这种刚刚上路的司机,根本不敢和人家争道,只能尽可能地紧贴前车走。又不敢靠得太近,所以常常被别人加塞,而这时跟在我后面的司机就狂摁喇叭表达不满。再加上越是慢行,大家都踩着刹车,尾灯就特别刺眼……好不容易上了虎门大桥,没有司机能超车加塞了,但因为桥头有个收费站,我们的车还是只能一步一步往前挪。过了虎门大桥,天啦,下午3点多。

  “哇——好漂亮!好漂亮!”同车的人们又欢快地喊了起来。我抬起头来,哦,是到了伶仃洋中的西人工岛了。这个岛设计得很有创意,我在新闻上看过它很多照片。从高处俯瞰,这个岛和飞架伶仃洋的深中大桥连在一起,像是一条栩栩如生的眼镜环蛇,又像是系了长长飘带飞在蓝天上空的灵动的风筝。我们的车进入海底隧道,隧道顶竟然装饰了天幕。天光云影,飞鸟已还,自然和谐。那设计也是十分体贴温馨,我不觉感动了起来。同行的老人和孩子,更是哇哇连声,感叹不断。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正是因为有了前两次过伶仃洋的艰难经历,我想,我和车上很多人的赞叹肯定有着很大不同。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