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作家协会:
作家要主动作为,构建“中山故事库”
市作家协会主席黄廉捷发言,他表示,总书记的回信对文艺工作者而言是极大激励,信中“在崇德尚艺上作表率,坚定文化自信,扎根生活沃土”的殷切嘱托,不仅赋予了大家沉甸甸的信心与力量,更为文艺事业繁荣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黄廉捷认为,影视产业的繁荣离不开优质文学文本这一“源头活水”,而文学价值的充分体现,也呼唤着与影视艺术形式的深度融合和创新转化。中山影视产业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必须紧紧抓住文学赋能这一关键环节。他倡议作家主动作为,成为优质内容“供应商”与创业孵化器,助力构建“中山故事库”,挖掘本地历史事件、名人故事等,转化为文学母本,推动中山影视产业升级。
他透露,中山作协计划推进重点题材创作,组织作家打造反映中山文化底蕴、富有戏剧冲突与影视改编潜力的小说、剧本大纲,涵盖乡村创业、特色产业、“工改”“治水”等文化与现实题材。后续将联动影视产业,推动文学与影视同步规划,打通“文学作品—剧本—影视成片”产业链,以文艺力量赋能城市文化产业发展。
■市戏剧家协会:
文艺工作要“内联”也要“外联”
市戏剧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豆清华认为,文艺工作要“内联”也要“外联”。文艺工作者既要练好内功、夯实基础,又要注重联动协作,形成合力将文艺工作做大做强、做出特色。
她建议,中山文艺发展可从多维度推进:一是深挖本土文化资源,以中山历史文化底蕴、岭南风情为根基,围绕名人文化等创作源泉,延伸拓展如音乐话剧《中山先生》相关项目,将香山建筑艺术、侨乡家国情怀融入文艺创作;二是坚持创新,紧扣污水治理、“百千万工程”等现实焦点,结合技术手法开展文艺创作、短剧拍摄,推进文化精品剧目衍生系列短剧开发;三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深化校企合作,引进新生力量、孵化人才;四是深化交流合作,打造湾区影视合作基地,融合湾区资源,推动中山影视作品“走出去”。
“基层文艺工作者也将紧跟党的步伐,牢记创作根本问题,推出更多彰显时代精神、人民情怀的精品,为中山文化建设添砖加瓦。”豆清华倡议。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
构建有思想、有温度的文艺评论体系
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苏小红在会上表示,近年来中山市影视产业呈现出稳步发展态势。一方面,本土影视创作逐渐崭露头角,纪录片屡获业界大奖;另一方面,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吸引影视制作团队取景拍摄。但应清醒认识到,中山影视产业仍存在作品影响力有限、产业链不完善、评论生态不成熟等短板。
她倡议,在此背景下,文艺评论工作应作为纽带连接创作与市场,推动中山影视产业质的飞跃。应遵循“崇德尚艺”的价值取向,从四方面发力:一是立足本土,挖掘中山影视的文化根脉,聚焦本土创作,倡导在地性评论;二是搭建平台,促进创作与评论良性互动,打造香山沙龙品牌、举办中山影视评论奖、与高校合作培养青年评论人才;三是创新表达,利用新媒体打造多元评论模式,让评论触达更广泛的受众;四是放眼全国,加强湾区城市评协联动,借全国作品发声,提升中山评论辐射力。
“文艺评论是文艺创作的重要推动力,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将扎根中山这片文化沃土,以敏锐的洞察、真诚的表达、开放的胸怀,共同构建有思想、有温度的文艺评论体系,为中山影视产业乃至中山文艺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苏小红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