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年就业的春风,都会给中山捎来一拨又一拨劳动者。伴随着“百万英才汇南粤”的号角,今年,来自广西梧州的“00后”李泽远乘坐着中山发出的广东首趟返岗专车,顺利抵达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本地“宝妈”江女士则通过三乡镇2025年度“南粤春暖”现场招聘会,在“家门口”找到了一份既能照顾孩子又能赚钱的“妈妈岗”工作。他们的故事,正是中山上半年就业市场活力涌动的生动缩影。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今年以来,中山落实国家、省相关部署,围绕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掀起就业促进行动热潮。截至6月底,中山新流入就业人员超50万人,已组织招聘活动超230场,提供岗位累计34万个,招引各类人才4.48万人;为超2万人次开展职业技能补贴性培训,新增2.4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其中新增1.2万人次获得高级工以上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多措并举,劳动者就业更轻松
“逛夜市还能顺便找个工作!”今年1月3日晚,一场名为“‘找好工,再返乡’2025年公共就业服务专项系列活动(坦洲专场)”的招聘会,以“夜市”形式在坦洲镇优越城门前小广场举行。这场别开生面的招聘让不少人在返乡过节前找到了新工作。
这正是中山创新就业服务的生动实践。今年以来,中山人社部门打破传统招聘模式,将“就业春风”吹向城市烟火气最浓的地方——在小榄汇丰城举办“商圈+招聘”周末集市,在南朗马安广场推出“美食+招聘”特色招聘会……这些招聘活动实现“逛个街拿offer”“吃碗粉签合同”的沉浸式就业体验,持续推动引才活动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增量。
不断创新的就业服务,在中山连续多年组织发出的跨省“抢才”专车、返岗专车中也可窥见。中山还开通多条跨市跨省“送岗”专线,前往异地务工人员集中的广西、湖南、云南等地,打造“岗位需要+技能培训+就业推荐”组合服务,让岗位变得“触手可及”。
春节后,招聘会在中山“遍地开花”。三乡镇2025年度“南粤春暖”现场招聘会吸引4000多名求职者前来应聘,近900人达成就业意向;“南粤春暖”2025年翠亨新区(南朗街道)第二十三届大型城乡劳动力现场招聘会,最高年薪可达100万元;三角镇“南粤春暖,就在中山——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联动超100家企业,带来4000多个岗位……今年上半年,全市举办的招聘会惠及11万家次企业,吸引7.25万人应聘,帮助劳动者稳稳端牢“就业饭碗”。
“家门口就业服务圈”的建设不断走深入实。今年上半年,中山全力建设“市—镇—村”三级的零工市场,打造“10分钟就业服务圈”人力资源服务体系,为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各类重点就业群体等提供包括就业创业指导、职业能力测评、岗位推荐等在内的综合性服务。全市累计建成28个零工市场(服务点)、24个就业驿站,在镇街人社分局、各村居党群服务中心、镇行政服务中心、就业驿站和零工市场等超250个基层就业服务点推行“码”上就业,打通就业服务的“最后一公里”。
中山今年上半年还推出“AI求职小助手”智能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岗位2.5万个,依托大数据画像分析与智能推荐算法,精准匹配劳动者技能与产业升级需求,并创新运用“AI模拟面试”“VR虚拟求职”“刷脸智能应聘”等服务形式,促进近8000人次求职者实现人岗精准匹配。
■引力十足,求职者自八方而来
今年4月,中山企业神舞科技研发生产的全球首款支持远程通信的脑电采集系统“ND8”正式上市,让人类关于“意念控制”的想象化作现实。该产品被国内最早研究脑机接口技术之一的学者、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主任高小榕称为“将给脑电实验场景和脑机接口研究带来革命性变化。”
对于神舞科技而言,今年是“丰收年”:他们落户中山仅半年,建成两条生产线,年产能突破30万台,今年预计推出7款新产品;全省春季大型招聘会上,不少海内外硕博人才直奔神舞科技而来,在今年3月中山发出的北京“引才专列”中,他们带回数十份清北学子就业意向,现场拍板3名学子一周后入职实习。
这趟北京“引才专列”,让中山成为年后第一个到北京大学沟通引才事宜的城市,创下中山在清北高校引才数量新高。北大就业中心的樊主任直言:“从这一举动,我们感受到了来自广东省和大湾区城市的诚意,也非常欢迎中山带着企业再来招聘。”
深中通道通车以及中山建设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等机遇叠加,使得大湾区产业协同效应不断加速释放。中山也以更加开放的姿态,迎接八方人才在这片热土上扎根成长。
今年上半年,中山累计举办超130场引才活动。除了北京“引才专列”,中山也赴港澳开展多场专场招聘会,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港澳人才前来就业。不仅如此,中山已连续12年举办中山人才节,其间举办招才引智专题活动近140场,吸引超50名院士、超百万名海内外人才参加活动,服务对接项目超700个,服务企业超万家。
“我是冲着明阳集团来的。”去年刚从澳门科技大学毕业的商业分析学硕士龙睛晶今年3月参加了“百万英才汇南粤”第十二届中山人才节的招聘会。这场招聘会整合中山市内30余家企业超100个优质岗位,吸引289名境内外博硕士前来应聘,165人达成意向。
八方英才奔赴而来,是对城市发展机遇与潜力的信任。基于此,中山率先汇集市场化岗位15万个,随后不断扩容。同时,中山市、镇街两级通过纵向贯通、横向协同,深度摸排中山现代化产业人才需求,推动“独角兽”“小巨人”、链主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拓岗扩招,募集高质量岗位超2.35万个。
■服务暖心,让人才能安居乐业
2025年,中山人社部门预计将有约3.3万名高校毕业生在中山求职。为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中山一方面建立基本跟踪台账,落实实名制跟踪,并指导各镇街人社分局,按要求对有就业意愿的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提供“1131”专项服务,并依托广东省公共求职招聘平台高校毕业生专区和公共服务招聘网站,结合高校毕业生和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统筹做好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今年,中山已先后开展“百万英才汇南粤”高校毕业生专场线上线下招聘会超60场,提供岗位需求人数超7万人。
为解决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异地求职“落脚难”的问题,中山持续打造青年人才驿站,今年已上新12家青年人才驿站,提供近500套房源,先后为245名青年提供1319晚住宿。与此同时,中山市、镇两级还提供配租型人才房4300余套,构建“短期免费住宿+中长期人才安居”的全链条保障体系,让青年人才真正实现“住有所居、业有所成”。
今年6月,中山国际人才港人才安居服务中心收到一封由美国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王教授亲笔手写的信,信中说,中山市级人才房让他找到了“家”的感觉,“这里的服务不是写在酒店标语上的‘宾至如归’,而是真正让你推开门就闻到家的气息。”入住时,家居近乎“满配”;下雨时,有人帮忙关窗;快递到家时,有人帮忙收取……中山市级人才房提供的“双管家”服务,覆盖人才入住全流程。截至今年6月底,中山已在石岐、东区、西区等多个镇街累计推出超500套市级人才房。这不仅是一位顶尖人才对一座城市的致谢,更掀开了“中山人才23条”政策背后,那些带着温度的服务细节。
为技能人才畅通成长空间,是中山这座“制造业强市”对人才的深情礼遇,也是这座城市产业脉搏跳动的活力源泉。今年上半年,中山通过政策扶持、平台搭建、生态优化等举措,全力破除技能人才职业发展“天花板”,新增2.4万人次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推进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等我市紧缺工种37个培训项目,新增培育产业“新工匠”超600名。如今,中山可评价企业技能等级工种达270个,技能人才总量超92万人,更多“工匠”在中山扎根成长、成就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