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1版:要闻 新闻列表
~~~——
~~~————智库报告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我国通信保障持续提速
~~~——
~~~——
~~~——
~~~——中山超百家强村公司通过资源整合盘活农村闲置资产,为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但也面临挑战

 
2025年08 11
乙巳年闰六月十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一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1版 2025年08月11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奏响人与自然和谐共鸣的时代乐章
——智库报告解析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
  山川湖海诉说生态故事,万物共生书写美丽传奇。

  2005年8月15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到安吉县的小山村余村调研。听闻村里关停了污染环境的矿山,开始发展生态旅游,习近平表示肯定,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

  今年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这一理念的思想星火,从浙北山村走向全国,成为照亮中国发展道路的绿色灯塔,引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从理论到实践都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

  当来自中国的菌草在非洲大地生长,当中国承建的光伏电站点亮阿联酋的灯光,当中国的绿色防控技术让斯里兰卡的茶叶香飘远方……这一理念正一步步从中国走向世界。

  8月10日,新华社国家高端智库与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中心在京共同发布《绿水青山绘就美丽画卷——生态文明建设的中国创新与世界意义》智库报告。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理念和行动指南。中国走出了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条绿色发展之路既造福了中国,也造福了世界。

  ■立足实践形成中国自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

  今日的浙江安吉余村,从“卖石头”到“卖风景”,不断实现精彩蝶变,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最生动注脚。

  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再访余村时,看到余村之变后说:“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生态本身就是经济,保护生态就是发展生产力。”

  “余村人开始认识到美丽环境就是生产力,只有算好保护生态环境的大账、长远账、综合账,才能既保护绿水青山,又带来金山银山。”余村村党支部书记汪玉成介绍,去年,余村接待游客达122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000万元。

  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深刻的理论积淀和深厚的实践基础,是对自然规律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一般规律的深刻把握,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原创性、标识性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绿水青山是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中国把美丽作为建设现代化强国的重要目标之一,连续多年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人民切实感受到了优美生态环境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发展和保护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是辩证统一的,通过转变发展理念、发展方式、发展路径,绿水青山可以转化为金山银山,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更加重视生态环境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过程中的优化和引领作用。中国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强调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

  ——生态治理和脱贫致富互促共进。中国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在这个伟大历史进程中,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创造性地将生态治理与脱贫攻坚相结合,探索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生态工业等新型扶贫模式,为中国蹚出了一条建设生态文明和发展经济相得益彰的生态脱贫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一种生态文化。文化是一种自觉自为的修养,是一个国家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已经深深融入中国人民的思想意识,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重要组成部分,为把建设美丽中国转化为全体人民自觉行动,让绿色低碳生活方式成风化俗,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养分。

  报告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是立足自身国情和发展实践形成的中国自主生态文明建设理论,符合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生态文明建设规律,在实践中展现出强大的真理力量和独特的思想魅力。这一理念创新和突破了现代环境经济理论,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传承和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生态文化,将推动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走出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核心就在于处理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以高水平保护支撑高质量发展。

  报告指出,中国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不断提升绿色低碳产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2012年以来,中国以年均3.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年均超过6.1%的经济增长。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清洁电力体系和清洁钢铁生产体系,建成全球覆盖温室气体规模最大的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并稳定运行,构建起全球最大、发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体系……中国以一系列切实举措,深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新时代以来,中国把区域协调发展作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谋划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区域重大战略,打造绿色发展高地。

  同时,中国坚持把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消费方式在中国各地蔚然成风。

  如何让绿水青山源源不断地转化为金山银山?报告指出,20年来,各地探索形成“护绿换金”“聚绿成金”“借绿生金”等转化路径,形成了一系列有特色、可借鉴、可推广的实践经验和发展模式。

  ——“护绿换金”,强调“守护和增加绿色即创造财富”,以生态保护和修复为前提,通过政府主导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政策激励等方式,直接获得经济回报。

  中国很早就开始探索生态保护补偿,中央财政补偿力度持续加大的同时,地区间横向生态保护补偿也逐步探索推广开来。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份签订了跨省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涉及长江、黄河等多个跨省流域(河段)。

  》》》下转07版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