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决赛中,54位选手同台竞技,讲解内容涉及32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国家级非遗5个、省级非遗12个、市级非遗15个。他们以饱满的激情展开精彩比拼。南头灯酒、醉龙舞、黄圃腊味、小榄赛龙舟……选手们将中山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故事娓娓道来,分享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
“我希望大家通过我的讲解,了解我的家乡、喜欢我的家乡。”来自中山市厚兴郑伟权学校的梁楚镒今年9岁,带来了“大涌红木家具雕刻——刀尖上的千年传承”情境讲解。梁楚镒曾到访过红博城,但只是走马观花。为了筹备本次大赛,妈妈带着他又多次前往红博城,深度体验了大涌红木家具传统雕刻,“我了解了这项非遗技艺背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内涵。看到雕刻大师栩栩如生的作品,我为家乡的文化底蕴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决心。”
“每位选手的表现都很优秀,呈现了一场精彩的比赛。”大赛评委、中山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主任陈蜀艳表示。她还从语音语貌、形体形态等多方面给予选手建议,期待他们在之后的比赛中有更好的表现。中山市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中小学德育教研员朱敏嫣则表示,从初赛到半决赛,她欣喜地看到了选手各方面的成长,“大家对非遗传承主题的理解越来越深厚,让我觉得我们真的找到了很多‘小传承者’。”
作为一项备受关注的品牌活动,本届大赛邀请全市少年儿童深入乡村非遗传承基地和“百千万工程”典型镇村,用“童眼”发现非遗魅力,以“童声”讲述非遗故事。活动自启动以来,吸引了300余名选手踊跃报名参与。
据悉,从2015年到2025年,文明小导游大赛已吸引超过5000人次青少年深入乡土,在探寻中发现家乡之美,在体验中传承文化根脉。与往年相比,本届大赛新增社会实践附加分环节,推动选手们分赴不同的非遗场馆实地讲解,在体验非遗魅力的同时践行所学。竞赛场地也特意搬进了具有非遗传承特色的学校,例如大信学校在日常教学中开设板芙白溪瓷釉彩烧制技艺非遗项目特色课程,校内还特别设置白瓷、陶艺成果展,供参赛选手参观、交流;小榄丰华学校作为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非遗项目的传承基地,也特别展示了传承基地的陶塑成果,让选手们直观领略陶塑瓦脊的精湛工艺。
“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不仅让选手们真切感受到非遗技艺的美学价值,更能从承载着历史与智慧的作品中汲取创作灵感,让非遗技艺在年轻一代的手中焕发更鲜活的生命力。”中山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次大赛由中山市精神文明建设办公室、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中山市教育和体育局联合主办,中山市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协办,广东中山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