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8版:文化 新闻列表
~~~——
~~~——
~~~——
~~~——
~~~——
~~~——
~~~——
~~~——
~~~——

 
2025年08 21
乙巳年闰六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四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8版 2025年08月21日 文化 扩展 收缩 默认

内蒙古草原上的文化致富路
8月10日,在内蒙古扎鲁特旗版画院,画家齐同跃介绍自己的版画作品。新华社 发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9日电 在内蒙古自治区扎鲁特旗版画院,放下牧鞭的照那木拉握紧刻刀,精心创作。家乡草原的四季轮回化作精美的艺术品,远销各地,每年为他带来10万元的收入。

  67岁的照那木拉生活在扎鲁特旗乌兰哈达苏木,虽然高中时拜师当地著名版画家学习版画,但人生的前50年主要以放牧牛羊为生。转机出现在2010年,那一年,他业余时间创作的一幅版画被人高价购买,激发了他重握刻刀的信心。

  他从事的这项艺术为扎鲁特版画,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画家们以木板、刻刀、油墨为创作工具,通过十几道工序才能完成一幅完整的版画作品。扎鲁特旗组建了由专业画师和民间版画爱好者组成的创作团队,草原牧民们纷纷拿起刻刀,在木板上雕刻对生活和艺术的热爱。

  照那木拉在扎鲁特旗版画院有自己的工作室。自从创作版画代替放牧牛羊成为他收入主要来源后,他每年多数时间在此度过。

  “草原风土人情是我版画的主要内容,每幅画价格从几百元到上千元,线上线下渠道都在销售。”照那木拉说,作为扎鲁特版画自治区级代表性传承人,他现在带着10多名有艺术天赋的牧民徒弟,想让他们也通过刻画家乡山水增收。

  在辽阔的内蒙古草原上,祖辈们的技艺不再是遥远的记忆,而成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助力乡村振兴、牧民增收。

  在内蒙古自治区正蓝旗,从800年前开始一代代传承下来的奶食品文化,正在为牧民陶高创造每年数十万元的收入。像速溶咖啡一样包装的奶茶粉,各式各样的食品如奶酪脆脆、加果粒的奶皮、奶豆腐馅儿的月饼、奶酪披萨、乳清饮料……在她的奶食品工厂里,传统技艺基础上改良创新的种类繁多的新款奶制品,被装进时尚的包装里,通过互联网直播间远销全国。

  千百年来,草原上的蒙古族人用牛奶制作花样繁多的食品,称其为“察干伊德”。其制作技艺如今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而陶高正是这一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在当地政府的引导下,牧民们将祖辈传下的手艺与现代人们的需求相结合,建立100多个制作奶食品的厂子,不仅让传统奶食品在传承中焕新,而且造就一个富民产业。

  “在内蒙古草原上,人们深入挖掘北疆文化的丰富底蕴,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性转化,让古老文化焕发出新生机,成为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强大动力。”内蒙古自治区民族事务委员会理论研究处副处长白青松说。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