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3版:要闻 新闻列表
~~~——分别为五桂山香樟公园、沙溪公园、小榄凤山公园和南朗街道古树公园
~~~——
~~~——

 
2025年08 29
乙巳年七月初七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3版 2025年08月29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张家边星君庙桥及周边区域被核准为第二次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后,保护工作已及时展开
守护红色遗产 传承抗战精神
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星君庙桥。
2025年6月26日,考证团队将《大公晚报》登载的照片“我军在石桥上与日军隔河对峙”与现存石桥对比。
  8月25日上午,阳光洒在中山港街道张家边社区张四小区的星君庙桥上,桥面的石板被岁月磨得光滑,桥头那棵有数百年树龄的木棉树枝繁叶茂。村中耆老马照威站在桥头,手指向树的那一头:“抗战时期,树后面的一整片区域都是水稻田,山那边可以走这条陆路攻入村中;当年日军从水路进入码头之后,必须要经过星君庙桥才能进入张家边村水域。”老人的话语,将时光拉回那个硝烟弥漫的日子。

  横门保卫战是中山县在抗日战争时期,由国共两党携手合作共御外侮的重要战役,全县军民同仇敌忾,两次击退进犯的日军,中山抗日武装斗争的序幕由此拉开。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群位于中山港街道小隐水闸(洋关水闸),大王头山至白米山一带以东及永春滨江公园一带。遗憾的是,当年战场的旧址在时光流逝中大多已毁。

  时针回拨到今年7月,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的考证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现存的张家边星君庙桥及周边区域,正是当年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战场旧址。这一结论,不仅得到史料文献的相互印证,也被村民口述、实物遗迹等所佐证。

  ■从史料碎片到旧址实证

  今年6月26日,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组织考证团队前往张家边星君庙桥一带,据旧日线索所指,该区域就是当时横门保卫战的战场旧址。考证团队带着《珠江纵队史》《珠江纵队图志》《大公晚报》复印件三份材料来到星君庙桥。经比对,星君庙桥和《大公晚报》提及的桥制式相似。

  事实上,早在2015年,中共中山市委党史研究室就曾到张家边星君庙桥考证,但因当时掌握的证据不充分而暂时搁置。今年,随着对相关文献的深度梳理,考证工作迎来突破。

  2025年7月,经过史料互证与现场勘查,市委党史研究室正式确认:张家边星君庙桥及周边区域,即为1939年第二次横门保卫战的战场旧址,以共产党员为骨干的守备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曾在星君庙一带战斗。

  ■多份文献锁定“横门保卫战”旧址坐标

  星君庙桥建于1914年,呈西北—东南走向,为三孔石桥,全长约24米。中孔砌方孔,高5米,宽1.9米,桥面铺1块混凝土板(桥面原为坤甸木桥面);东西两侧石砌方孔,3列花岗岩石条并排铺成,石梁两端下部有石托脚支撑。西北侧设6级步级,东南侧设10级步级。石砌桥墩,中间两个桥墩的下部两侧均为石砌分水尖。

  据《珠江纵队史》记载,1939年9月20日(第二次横门保卫战期间),日军出动1500多人,以10架飞机助战,向小隐、大王头进犯。守备总队第九中队在张家边的三仙娘山、星君庙和小隐一带组织反击,从10时30分战斗至17时30分,连续击退敌人4次冲锋,先后夺回了大环、小隐、黎村、二洲等据点。守备总队第九中队即以共产党人为骨干的县守备总队第三大队第九中队,时任中共中山县委书记孙康任第九中队指导员,中共党员缪雨天任副中队长。

  《大公晚报》香港版1939年10月2日刊出了一组《中山星君庙之抗战》照片,其中两张清晰地拍到了星君庙桥局部。

  此外,《珠江纵队图志》收录了一张说明为“在前线担负援军工作的抗先队员们于张家边扯旗山下之星君庙”的历史照片。抗先队全称为广东青年抗日先锋队中山县队,是中共中山县委领导下的爱国青年抗日组织。扯旗山位于今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从张家边星君庙后面向西北方抬头,可清楚望见扯旗山。

  结合上述材料,考证团队分析,星君庙一带是共产党员在横门保卫战中直接参与抗日战斗的战场之一。而《大公晚报》的组图,则为星君庙在哪里提供了图像比对的线索。

  ■村民口述:砖石里藏着的“活历史”

  “是同一座桥,你看这石阶的纹路、数量,一端相连石阶旁的百年老木棉,跟老照片里一模一样,就是后来加了护栏、埋了部分石阶。”马照威及张家边社区张四小区的另一位长者欧国兴,围着《大公晚报》复印件反复比对。马照威说道:“老一辈描述过,当年我军退到星君庙桥这侧,就靠着易守难攻的地形,硬是没让他们再往前一步,恶战到底。”

  站在桥头,马照威的回忆随指尖指向展开——他小时候常听父亲谈起,周边地区沦陷后,孤悬敌后的中山县,在当时的珠三角算是远近闻名的“大粮仓”,亟需军需补给的日军,一直虎视眈眈。星君庙庙墙的弹孔、墙角的射击孔,都是当年激战的痕迹。“你看这庙墙,我用手量过,足足80厘米厚,用黄泥和糯米制作。”欧国兴指着星君庙里未粉刷的墙面,泥土的原色里隐约可见凹陷的弹痕。

  马照威对桥的变迁也如数家珍:“这星君庙桥原本是坤甸木桥面,上世纪70年代改成混凝土的。《大公晚报》刊的老照片里是没有护栏的,现在这些金属护栏是后来加的;路面垫高后,不少石阶被埋在地下,只剩现在这几段。星君庙的正门也封了,它原本有阶梯的,如今也已填平。”

  ■保护进行时:守护“一桥一庙一树”红色遗产

  今年3月1日,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施行,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条款,既为检察机关履职提供了直接法律依据,同时也赋予检察机关在文物保护方面更重的责任。今年5月,市检察院根据上级检察机关相关工作部署,立案办理了督促保护横门保卫战战场遗址群行政公益诉讼案。6月,市委党史研究室在考证张家边星君庙桥一带时,发现星君庙及星君庙桥保护状况有待进一步改善,就将这一线索反馈给市检察院。

  截至目前,相关行政机关已经组织着手开展星君庙桥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对星君庙桥、星君庙历史价值开展了深入调查,清理周边的固体废物及堆放的杂物,对桥体周边环境进行了整体提升,开展星君庙桥、星君庙调查与革命遗址申报、认定工作,并着手开展星君庙桥头百年树龄的古木棉树保护,星君庙桥一带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状况得到初步改善。星君庙桥旁已立起“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星君庙桥)”抗战历史宣传栏。

  张家边社区张四党支部书记吴焜祺告诉记者,今年7月星君庙桥一带核准为横门保卫战战场旧址后,党群服务站志愿者组织周边的群众一起打扫、清理古树树池、落实“门前三包”,保持遗址周边干净敞亮。“我们还将对河道进行清淤,河边绿化也将进行修剪。”吴焜祺说。

  策划/统筹:黄凡 明剑 采写/记者 高倩荷 实习生 唐宇彤 林思璇 图片/记者 缪晓剑 明剑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