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行业多维变革的时代背景下,作为拥有实木定制衣柜及配套家具产品大规模柔性化定制生产能力的企业,顶固集创将智能化技术改造作为重要突破点,由原来的打造单一爆品,转向全屋定制五金系统解决方案,向多系列、全品类、全渠道的有增值服务能力的零售运营商转型。
■15人“掌控”超万平方米生产车间
走进顶固集创整家定制经营中心的生产车间,不见传统工厂里人头攒动、机器轰鸣与物料杂乱堆放的景象,取而代之的是一切井然有序。在超万平方米的生产车间内,只有15名工作人员管理着数台智能设备,实现了从开料切割、封边、钻孔,到订单材料配套、包装、出库的全流程作业。
“相较于传统产线,智能化产线为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效益。”龙华越举例,若按相同订单数量计算,传统产线需要160多名工人耗时3天才能完成,而智能化产线仅需15个人花费6小时便能完成全流程生产。他笑着补充:“过去电子锯操作工要经过半年培训才能成为熟手,如今不仅大幅降低了人工成本,还省去了漫长的熟手培养周期,实现了生产效率与人力性价比的双重提升。”
在开料区,仅有零星几人操控设备。只见数台精准度达毫米级的智能开料设备灵活转动,将一张张不同规格的板材平稳送至传带上。带有“身份证”的板材经过扫码识别后,设备瞬间读取订单信息,自动切割出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个性化定制订单。在龙华越看来,传统产线主要依赖人工计算切割参数、手工切换物料标签,会因尺寸偏差、标签错漏导致返工。而智能化生产线则主要通过智能系统全流程把控计算,从订单识别、参数设定到切割加工,全程几乎可以杜绝人为差错。
除了生产端,顶固集创还打通了销售与物流配送环节,实现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即前端设计师上门量尺后,设计方案与拆单数据可直接同步至系统;企业内部的报价、生产排单、物流调度等环节也依托相关系统自动推进;财务收款数据也实时更新至平台。对于经销商而言,他们只需通过手机登录系统,就能实时查看订单的生产进度、入库状态与发货信息,让生产管理更透明、更高效。
■全品类家居服务探索产业协同发展新路径
2024年,全国家居行业深陷业绩下滑困境,叠加行业长期面临的“增收难、增利难”双重压力,整个产业正处于深度调整期,洗牌节奏持续加快。在此背景下,顶固集创家居董事长辛兆龙于年初再次强调“双主业”发展战略,为企业破局指明方向:一是深耕家居板块,二是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在巩固家居主业优势的同时,我们契合AI算力、机器人等方向的发展需求,布局新质生产力相关领域。”辛兆龙介绍,在家居主业的深耕上,顶固集创打破了过去仅聚焦五金、定制、门窗三大品类的局限,通过“平台化整合”模式加速拓展。近一年半内,企业陆续新增智能锁、晾衣机、入户门、集成吊顶等多元产品,完成从“单一爆品制造商”到“全品类家居服务商”的转型,全面发力全屋定制业务。
当前,家居行业“大协同”趋势愈发明显,但单一企业受限于产能、品类、渠道等壁垒,难以覆盖全品类、全场景的用户需求。对此,辛兆龙坦言,尽管顶固集创凭借20余年五金制造经验、17年定制家居积淀,在生产技术与渠道布局上具备整合行业优质产能及产品的优势,但以往产业链条“各自为战”的割裂状态,始终制约着行业整体效率的提升与创新速度的突破。显然,破解这一难题,不能依赖单一企业“单打独斗”,唯有推动企业间“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才能在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同时,推动整个行业提质升级,最终持续为消费者打造更优质的家居生活体验。本报记者 陈雪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