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6版:时事 新闻列表
~~~——
~~~——
~~~——
~~~——
~~~——
~~~——中日人士共呼以史为鉴
~~~——

 
2025年09 19
乙巳年七月廿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6版 2025年09月19日 时事 扩展 收缩 默认

中山市首个虚拟电厂正式落地
重塑能源格局 赋能绿色发展
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资源,参与现货电能量交易。
工作人员通过虚拟电厂管理服务平台远程监测分布式新能源。
  9月19日,由中山市发展和改革局、中山供电局和南方凯能(广东)电力集团联合打造的市域虚拟电厂,成为广东省首批、中山市首个公示期满的虚拟电厂,标志着中山城市能源管理迈入“数字化、智能化、协同化”新阶段。

  提到“电厂”,人们常联想到高耸烟囱与轰鸣机组,但虚拟电厂与之截然不同——它没有实体发电设备,却能调度海量分散能源资源,堪称电力系统的“超级管家”。虚拟电厂是集资源聚合、智能调度、市场交易于一体的新型能源管理系统,作为新型经营主体协同参与电力系统优化和电力市场交易的电力运行组织模式。

  其运行逻辑可概括为“聚沙成塔、智能调度”。工商业屋顶的光伏板、充电桩、大型工业及商业体的空调系统、用户侧储能装置等,都是零散的分布式能源资源。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和人工智能技术,这些资源被接入统一数字平台,实现远程监测与协同控制,形成可灵活响应电网需求的“虚拟电厂”。

  随着分布式新能源大规模接入电网,其波动性、间歇性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的挑战愈发凸显,而虚拟电厂恰好能破解这一难题。中山虚拟电厂的落地,是国家双碳政策导向与现实需求的双重推力。

  该平台构建了“底层物联接入—中层边缘计算—上层数字指挥”的三层架构,实现了与省电力交易中心、省市电网调度中心、省新型电力负荷管理系统的互联互通,具备“可观、可测、可控、可调、可交易”的“五可”能力,预计2027年可满足国家能源局5%灵活调节能力要求。

  服务地方能源管理,提升城市治理数智化水平。虚拟电厂可显著提升新能源消纳能力,是实现中山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力抓手。虚拟电厂与数字电网互联互通,可实现全市域内新能源运行情况实时查看,与智慧城市建设深度融合,持续提升城市治理数智化水平,推动实现“双碳”目标。

  激发市场活力,升级中山市新能源产业格局。中山市虚拟电厂平台以服务全市域市场新能源主体为对象,打造全功能模块核心运营竞争力,针对不同企业需求,可参与现货电能量市场交易、市场化需求响应、调峰调频辅助服务市场。同时牵引产业链上下游高质量发展,升级信息通信、智能控制、储能技术等相关产业链的发展与创新应用,给设备生产商、新能源投资商、能源聚合商、软件开发商等多个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促进能源行业转型升级,为经济增长注入新动力。

  提升电网灵活性与安全性,保障区域能源供应。中山供电局充分发挥数字电网建设成果,中山市虚拟电厂平台依托能源互联网与物联网技术,深度融合配电、调度、用户等多源数据信息,综合评估区域供需平衡趋势,系统分析市场主体参与电网调控互动的响应能力,精准识别并挖掘具备灵活性调节潜力的市场主体资源,缓解电力供需矛盾与局部电网阻塞,增强电网对供需变化的响应能力,显著提升中山电网的稳定性与安全运行能力,为中山打造全国领先的供电可靠性标杆城市提供有力支撑。

  赋能“工改园”:打造低碳智慧园区。在坦洲镇、翠亨新区、火炬开发区、横栏镇等地的“工改”试点园区,虚拟电厂正推动“源网荷储一体化”运营。通过接入园区内的屋顶光伏、储能系统、充电桩及可调节负荷设备,平台实现了能源“自产自用、余电存储、高峰反哺”的闭环管理。

  其中,“光储充一体化”成为典型模式:园区白天用光伏电能满足生产需求,多余电量存入储能设备;夜间或用电高峰时,释放储能供电,真正实现了“绿色、节能、稳定”的三重效益。

  中山虚拟电厂的建成运营,为制造业城市低碳转型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中山样板”。

  这座“看不见的电厂”,将持续释放绿色红利,助力中山在“双碳”目标征程上稳步前行,为粤港澳大湾区可持续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文/图 中山供电局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