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5版:专题 新闻列表
~~~——
~~~——
~~~——
~~~——从深耕小米生态到模拟天光,乐式科技以天镜灯开启增长新曲线
~~~——“跌倒检测厨卫灯”会打电话发短信

 
2025年10 21
乙巳年九月初一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二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5版 2025年10月21日 专题 扩展 收缩 默认

古镇灯饰企业奋腾达:
将深圳“代码”写进中山“智造”
在奋腾达流水线上忙碌的工作人员。本报记者 陈家浩 摄
  在古镇华艺广场的展厅里,一盏由中山市奋腾达电子科技公司提供核心控制系统的“光影”吊灯,能根据室内音乐变幻色彩,仿佛灯随人呼吸。智能系统的加持,让灯不再局限于照明,而成为生活美学的表达。

  2018年,深圳晶源互联软件技术有限公司将旗下奋腾达智能照明系统研发团队整体迁入中山市古镇镇——这里,是“世界灯都”,也是全国灯饰产业配套最成熟的地方。扎根中山7年,为数千家灯饰企业提供智能灯控方案,奋腾达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壮大,预计今年业绩仍可实现逆势增长30%。古镇灯饰产业也在深圳研发、中山制造的协同脉络中,蹚出一条智能化转型升级之路。

  ■深圳企业深耕古镇智能灯控市场

  奋腾达进入中山之初,古镇镇虽然灯饰企业数量庞大,但绝大部分仍停留在传统开关控制阶段,智能灯控系统渗透率相当低。

  “这给我们留下了极大的开拓空间。”奋腾达副总经理赵晓森介绍,近些年灯饰消费市场“场景化照明”“个性化联动”等智能需求大大提升,古镇灯饰企业智能家居灯生产需求也随之扩大,但苦于周边控制系统配套并不充分。抓住这一窗口,奋腾达专注研发基于私有蓝牙Mesh的智能灯控方案和系统,并与天猫、小米涂鸦等第三方智能家居生态平台融合,打造更轻量化、更易用的开放生态圈,将深圳的研发基因与古镇的制造土壤深度融合。

  从一间不到200平方米的办公室起步,奋腾达团队却啃下了一系列难啃的骨头:灯控芯片要耐高温、抗静电、同时适应精细粗放的生产环境,而软件系统必须简单到“不会用电脑的老板,也能自己调光”——客户只要拉一下滑条、填个数字,就能生成专属控制逻辑,芯片一烧录,灯就“活”了。“智灯互联”系统,可实现一盏灯的色温、亮度、动态模式通过手机APP远程调控,更支持与智能窗帘、空调、音响联动,构建“光环境生态”。

  2020年,奋腾达服务企业不到500家;2023年,跃升至2300家;今年,其自主研发的智能灯控芯片已成功嵌入3000余家灯饰企业的终端产品,覆盖古镇及周边小榄、横栏和江门等地,成为古镇灯饰产业链上不可或缺的“隐形引擎”。

  企业年产值也从最初几百万元,一路攀升至七八千万元,进入10月后,产销已追平去年全年数据。办公空间扩至1500平方米,“现在又很拥挤了。”赵晓森不无开心地感叹道。

  ■小小芯片撬动千亿级产业温柔“革命”

  在古镇灯饰产业转型升级的努力中,奋腾达的奋进只是一个缩影。古镇镇的智能灯转型,不是孤立的技术升级,而是整个产业链的升级:光源要升级、电源要兼容、结构要适配、控制协议要统一。而奋腾达和同行们,像一根“隐形的线”,把数量庞大的传统灯企,轻轻拉进了物联网时代,用一块块小小芯片,撬动着一个千亿级产业的温柔“革命”。

  “根据我们的测算,古镇灯饰产业智能家居灯的占比,从我们进入中山到现在,大约增长了四五倍,那么相应的配套也都在同步更新升级。”赵晓森说。古镇镇工信局方面的统计印证了奋腾达的测算,相关负责人介绍古镇智能家居灯产销近几年持续增长,灯博会的“智慧”含量也越来越高。依托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古镇镇正积极推动企业在智能照明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智能灯饰产品种类不断丰富,市场应用持续拓展。

  深中通道通车后,深圳的芯片、算法、AI团队与中山的模具、注塑、组装产能形成“研发在前、制造在后”的无缝对接。更多深圳、东莞的智能硬件企业选择迁址中山,就近对接灯饰产业带。赵晓森介绍,奋腾达的客户中,已有不少从深圳、东莞搬入中山,甚至有自有工厂的也整厂搬迁过来,只因“在这里,找一个灯盘、一个螺丝、一个扇片都更快”。

  统计数据显示,近三年,古镇镇由外地迁入的灯饰行业企业接近500家,绝大部分来自深圳、佛山、广州、东莞等大湾区城市,部分为深圳企业的分支机构或联合实验室。这个数据还不包含外地企业团队在古镇新设而非迁入的企业数量。

  在一家设计公司的样板间,奋腾达设计的智能灯带与人紧密联动,人走近时灯光温柔亮起,转身离去则渐暗如暮,连宠物经过都会触发一串暖黄光点——古镇的灯,正从“照亮空间”走向“理解生活”。当越来越多的智能家居灯,从这片曾以铁皮灯罩起家的土地上出发照亮世界,深圳的“代码”和中山的“匠心”已构建起一个时代对“光”的崭新想象。

  本报记者 李红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