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来,石岐街道以“百千万工程”为抓手,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13388”行动安排,持续发力打造“香山原点、总部高地”。在“百千万工程”推动下,这里既守护着青砖绿瓦的乡愁记忆,又崛起着总部林立的产业高地,更用长者饭堂、暖心驿站托起居民的幸福日常,交出了一份城市能级跃升、民生福祉增进的亮眼答卷。一座传统与现代交融、活力与底蕴并存的宜居宜业宜游新石岐,正以昂扬之姿崛起于湾区西岸。
■环境提质
老街焕新颜,人居空间“美”起来
“百千万工程”带给石岐最直观的变化,是一场始于城市面貌的“颜值革命”。这场变革摒弃大拆大建,转而以“绣花功夫”精雕细琢,让老城区的每个角落都焕发出新的光彩。
走进湖滨路与太平路交叉口的风貌街,仿佛进行了一场时空穿梭。青砖绿瓦片,老街焕新颜,充满韵味的民国建筑风韵扑面而来。然而数月前,这里还是另一番景象。“以前这里建筑外部都是杂草杂树,周围环境也比较乱,每天打开门做生意,客户看到都绕路走,严重影响我们经营。”10月27日,湖滨酒店钟经理回忆起过往时连连摆手,“酒店入住率长期不足50%,很多客人来一次就不想再来了。”
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实施,石岐街道将湖滨路与太平路交叉口816米主线干道列为重点改造片区,投入约300万元帮扶资金,打响了一场系统性的人居环境“攻坚战”。项目负责人伍工介绍,该工程坚持“拆修并举”,不仅整治了16处危房,美化了17栋约6500平方米的建筑外立面,更实现了“三线下地”、管网更新、广告规范等全方位提升。效果立竿见影,湖滨酒店入住率已稳步提升至76%-85%。
人居环境的提升,不仅是城市面貌的“翻新”,更是直抵人心的“温暖工程”。居住在湖滨路附近的罗丽坚三姐妹,与澳门籍邻居因一道从民国时期就存在的“堵心墙”,引发了五代人的纠纷。“每到雨季就担心漏水,重建的愿望也因为邻居不同意一直搁置。”罗丽坚说,这次改造,政府不仅统一美化了外立面,还为她们做了专业的屋面防水,彻底解决了这个历史难题。
石岐的“美”不止于一条街。岐江一河两岸,8.8公里碧道如画卷舒展,昔日旧厂房变身文创餐饮聚集地;中山北站门户片区风雨连廊完成改造并实现拆围透绿,还新建了市政公园和口袋公园,让城市“客厅”更加亮丽;200个老旧小区和张溪城中村的“微改造”持续推进,从善坊项目更获评广东老旧小区改造样本。
今年以来,石岐拆除违建5.6万平方米,整治立面广告1700余宗,清理卫生黑点1200多处。同时深入推进水污染治理,新建雨污管道超16.8公里,完成6段暗涵清淤。交通网络也同步完善,14条道路完成改造提升,华柏路成为市政道路改造样板。这一切,都让石岐的“老城”不老,品质全方位提升。
■产业聚变
古城生新枝,总部高地“强”起来
在精心唤醒老城记忆的同时,石岐街道以更宏大的气魄面向未来,打造强劲的“总部高地”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实现了发展动能的“聚变”升级。
香山古城的焕新,让文商旅融合直接引爆消费新热点。孙文西路步行街今年国庆的盛况,是石岐产业聚变最生动的注脚。在“香山文脉 百年焕新”2025中山市国庆中秋美食文化周期间,这里人头攒动,灯火如星河倾泻。孙奇珍茶楼内,地道的广府早茶搭配民国风环境与粤剧表演,创下日均翻台近10轮、营收破4万元的纪录;南洋菜馆南成行的炸榴莲、咖喱角等单品日销五六百粒,7小时内营收破万元;瑞幸、四喜、香山三家咖啡店组成的“咖啡集群”,成为年轻人钟爱的“歇脚地”;“中山名品荟”则汇聚近170家名优企业的近800种产品,成为游客“一站式”扫货天堂。
8天超百万人次的打卡、50余场文化美食活动,让这条百年老街一跃成为文旅“顶流”,完美诠释了“文化为魂、业态为脉”的创新实践。
石岐的产业雄心远不止于此。石岐总部经济区、中山欢乐海岸片区、海景片区等重大产业平台逐步成形,吸引了太力科技新材料产业园、时尚智造生态产业园、岐江数贸港等15个高端产业项目相继签约。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石岐街道的产业格局持续提档升级。完美集团发展持续向好,太力科技、沃莱科技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崭露头角。其中,太力科技更是今年成功在深交所创业板“敲钟”上市。
消费能级也随之提升。近一两年来,山姆会员商店、中山奇遇时光乐园、恒远海立方等高端文旅消费项目陆续开业,为城市注入蓬勃商业活力。今年上半年,石岐街道GDP同比增长4.8%的数据,正是发展动能持续增强的有力证明。
作为省级经济开发区,岐江新城是石岐乃至中山未来的“城市新客厅”。这里不仅有产业的集聚,更有产城融合的温暖。便捷的交通、优质的教育资源、公园遍布的绿意、山姆商店的繁华,共同构成了吸引企业和高层次人才扎根的强磁场。广东凯行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朱志强坦言,正是看中这里便捷的区位优势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律所才一口气在石岐街道的富力中心买下3层写字楼,“这里交通通达性很高,去中山站、中山北站,都非常便捷。未来楼下还将有个南中城际18号线的出口。”
■治理增效
民生有温度,百姓福祉“实”起来
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人民。石岐街道通过创新基层治理和优化民生服务,将“百千万工程”的成果实实在在地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石岐街道创新打造了“岐管家”“岐邻议事”等党建品牌,建成了中山城区首个高标准规范化综治中心,深化“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这些举措让治理的触角延伸到最末梢,有效化解了如罗丽坚三姐妹那样的邻里积怨。
“一老一小”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石岐街道格外关注的群体。今年,石岐街道精心运营的“铁城味道”和“幸荟住家菜”香山长者饭堂,已成为“家门口的幸福”典范。
石岐街道给予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对每一个群体的关怀上。在华发商都旁,升级改造后24小时开放的“中山工会驿站”,成了户外劳动者的“暖心港湾”。
教育医疗供给也在持续扩容提质:启发中学扩容办学,岐江教育集团获评市级优秀集团,岐江医疗中心、市康复医院莲冠门诊部启用,多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完成标准化改造……一桩桩、一件件的民生实事,如涓涓细流,汇聚成石岐百姓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
本报记者 江慎诺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