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个储能电池仓,目前已完成安装93个,预计12月中旬完成设备调试,实现满充满放。”项目负责人秦磊对按时完成工程进度充满信心。
据秦磊介绍,这座储能电站投资6亿元,是内蒙古首座应用固态锂电池技术的储能电站。电站建成并网后,每年可调度放电260次,单次放电量可达80万千瓦时,将成为电网调节供需的“蓄水池”。
乌海市20万千瓦/80万千瓦时固态电池储能电站的建设,意味着乌海市倾力打造的固态电池产业链补上了关键一环。
乌海市焦煤、石墨等矿产资源丰富,是闻名全国的煤焦化产业基地。近年来,乌海市依托自身资源、能源、产业等优势条件,把打造新兴的固态电池产业链作为产业转型新方向,大力引进院士工作站等科研机构和针状焦、电极材料、电芯生产、电池组装、储能应用等领域龙头企业,延链补链不断取得新突破。
“乌海市及周边地区煤焦化产业规模大,出产的煤焦油等产品是生产电极材料的重要原料。”乌海宝骐炭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夏苇介绍,中国宝武集团旗下的这家企业现拥有30万吨/年煤焦油深加工、新型碳素材料生产线,以及5万吨/年针状焦生产装置,已构建起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煤焦油—特种沥青—针状焦—电池负极材料”产业链。
清陶(昆山)能源发展集团是国内固态电池技术产业化龙头企业,两年前,集团落子乌海,建设年产5万吨固态电池专用材料、10吉瓦时固态电池及储能系统、配套风光新能源与储能电站项目。
“生产固态电池的重要条件是空气干燥,乌海市的气候正好符合这一要求,当地的电价大幅低于东部地区,配套产业支撑力也强。”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何泓材说。
目前,清陶(乌海)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已建成2万吨/年正极材料和电池包与储能系统生产线,中国绿发投资集团乌海市固态电池储能电站使用的储能电池就产自这家企业。
乌海国轩金动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一期10万吨/年石墨负极材料零碳工厂投产,二期10万吨产能正推进建设,新建的年产5吉瓦时电池集成项目已经投产;乌海铱钼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生产线投产,可年产1500辆矿用重型卡车……随着一个个项目落地投产、开枝散叶,乌海市的固态电池企业集群日益壮大,正形成一条覆盖上中下游的百亿元级产业链。
乌海市的固态电池完整产业体系正起势成势。随着新项目陆续投产,预计到2030年,全市固态电池正负极材料产能将达到20万吨、固态电池产能将达到30吉瓦时。
 
				

 
          



 中山日报微博
中山日报微博


 扩展
扩展 收缩
收缩 默认
默认 朗读
朗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