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A02版:要闻 新闻列表
~~~——
~~~——
~~~——
~~~——
~~~——

 
2025年11 07
乙巳年九月十八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五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2版 2025年11月07日 要闻 扩展 收缩 默认

我市社科界热议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在接续奋斗中扎实推进 中国式现代化中山新实践
  本报讯(通讯员 钟社科)10月20日至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连日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在我市社科界引发了热烈反响。

  广东药科大学医药商学院产业学院执行院长、研究员邵念荣博士认为,紧扣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的“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要求,中山可以立足制造业基础与区位优势,以“传统产业焕新、新兴产业做强、未来产业抢滩”为主线,构建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三大路径如下:一是传统产业智能化升级,夯实实体经济根基——以数字化转型全覆盖,推动绿色化与集群化转型。二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以“十大舰队”引领突破,带动未来产业前瞻布局。三是创新生态与区域协同双轮驱动——以科创平台与人才引育为载体,推动深中融合与产业协作。

  市委党校哲学和文化教研部副教授、“中山英才计划”社科类别特聘人才郑劲超表示,文化繁荣兴盛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山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作为广东唯一的国家级历史文化街区,孙文西路承载着百年侨乡记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加强历史文化名城、街区、村镇有效保护和活态传承”,为我们大力繁荣文化事业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我们要在此基础上,精心规划香山古城布局,让老街焕发新韵,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典型示范,带动全市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名村全面振兴与可持续发展。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副教授、“中山英才计划”社科类别特聘人才刘倩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植根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既为新时代新征程文化建设发展作出了宏阔擘画,也为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指明了前进方向。“十五五”规划将“推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作为重要任务,既延续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战略定力,更暗含对文化传承发展的深层考量。深入挖掘文化遗产蕴含的精神内核与创意元素,通过“文化遗产+科技”“文化遗产+生活”等创新形式,让传统技艺融入现代设计、让非遗故事走进数字场景、让文物资源链接生活空间,才能让文化遗产在守护本源真实性的同时,拥有适配时代的表达。亦唯如此,文化遗产才能真正成为滋养民族精神、推动文化繁荣的不竭动力。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经贸学院电子商务系主任、副教授、博士、“中山英才计划”社科类别青年特聘人才吴晓志表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强调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推动高质量发展。“十五五”规划建议提出发展中固安全,将安全视为发展的前提和保障,突出粮食、能源、产业链等安全。与“十四五”规划相比,“现代产业体系”“对外开放”和“民生”的顺序上升,在经济布局上,强调区域协调发展,通过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等战略缩小区域差距。作为青年学者,吴晓志认为需关注政策落地中的微观机制。

  中山市香山智库研究院院长、“中山英才计划”社科类别青年特聘人才项俊波认为,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是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五五”规划建议,对未来五年发展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擘画,既是发展蓝图,也是我们社科工作者的行动指南。作为制造业大市,中山抢抓深中通道通车新机遇,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高质量推进低效工业园改造,培育新“十大舰队”产业集群,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副教授、中山市香山文化研究会理事庄新岸表示,中山市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节点城市、孙中山先生的故乡,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侨乡优势,“开放包容、敢为人先”的城市精神内核与“十五五”规划建议中强调的“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等原则高度契合。“十五五”规划建议强调“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作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赋能更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路径,如中山已完成的孙文西路步行街升级改造工程,是作为“百千万工程”重点项目和推进文化兴城的重点工程,全面优化和提升了步行街的文化展示功能、商业服务品质和市民休闲体验,促进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以文化赋能中山市实现高质量发展。

  孙中山故居纪念馆社科普及基地文博馆员郑卉欣认为,“十五五”规划期间,恰逢孙中山先生诞辰160周年的重要历史机遇,中山市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一极,坐拥独特的历史地理区位优势——既是伟人故里、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核心承载地,又是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孙中山文化资源蕴含“天下为公”“民族团结”等精神内核,是凝心聚力、促进粤港澳大湾区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纽带。通过深入挖掘孙中山文化资源的时代价值与团结力量,系统构建“AI+文化”等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建设数智化赋能、信息化转型,是完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强化民族团结凝聚力的关键路径。

  中山市横栏镇社科联分会秘书长、宣传文化服务中心主任黄淑英表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落实落地,基层社科组织在行动。依托“中国花木之乡”的底蕴,横栏镇社科联分会将组织社科专家深化“花木+水乡”资源研究,推动横栏构建“全域统筹、串珠成链”的文旅发展格局,打造大湾区独具魅力的花木主题旅游后花园。注重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创新转化,积极推动横栏五沙蔡李佛拳、风鱼干制作技艺、家具制作技艺(传统榫卯家具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进校园、进社区,探索“非遗+研学”“非遗+旅游”新模式,让珍贵的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勃勃生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