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是中国(吉林)第17批援科威特医疗队工作的缩影。2025年2月抵达科威特以来,他们用精湛的医术、温暖的服务和科学的中医理念,让当地民众感受到东方医学的魅力。
中医诊室里,吕宏魁医生的治疗室坐满了慕名而来的患者。当地律师曼苏尔·卡拉夫是其中一位。他多年来饱受顽固性头痛和视力衰退困扰,顽固性疼痛常令他夜间难以入睡。今年2月,他怀着希望走进了中医诊室。吕宏魁医生使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进行了三次治疗后,曼苏尔的头痛显著改善,行动也变得轻松不少。经过一段时间针灸治疗,他的视力也提高了0.3。康复后的他多次在社交媒体上推荐中医针灸,称其“以细针修复了生命的平衡”。
还是今年2月的一个清晨,科威特自然康复医院内,一名老年女性患者在候诊区毫无征兆地突然晕厥在地且血压骤降。危急时刻,中国医疗队的多名医生与护士迅速展开救治,监测生命体征、测血糖、补液,并协调转院……一系列操作迅速且有条不紊。由于救治及时,患者成功脱险。目睹全过程的当地医护人员连声称赞:“他们反应太快了!”当地媒体随后还报道称,中国医生不仅医术高明,更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现代急救能力。
第17批援科威特医疗队队长熊壮表示,中国医疗队始终以患者为中心,以精湛的医术和仁心仁术架起了沟通和信任的桥梁。
70岁的阿卜杜勒阿齐兹表示,他被颈椎病折磨了七年,尝试过各种药物与理疗但收效甚微。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决定尝试中医针灸。在今年9月第一次治疗后,他便惊喜地发现颈部疼痛明显减轻,旋即放下疑虑,坚持接受系统治疗。随着疗程深入,他多年积累的肩腰腿痛也逐渐缓解,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医疗队的张楚医生在为他治疗的同时,还详细讲解颈腰部锻炼方法,手把手教授日常伸展动作。“针灸不仅治病,还教我如何与身体相处。”阿卜杜勒阿齐兹说。如今,他常向亲友讲述自己的康复经历,已然成了中医的“民间宣传员”。
患者索菲娅在工作期间突发右侧面部肌肉瘫痪,今年9月,李莉莉医生开始为她实施针灸治疗,并为她制定了个性化治疗方案。为了配合治疗,护士任雪还每天指导她进行康复训练,反复演示动作要领。经过1个多月的治疗,索菲娅口角歪斜得到矫正,眼睑可以自然闭合。她激动地说:“是中国医生让我重开笑颜!”
如今,越来越多科威特民众走进这家医院中医诊室,带着好奇来、带着开心和信任走。拔罐、推拿、针灸等传统中医疗法逐渐成为当地不少人生活的一部分。医疗队还面向公众举办中医体验和讲座活动,用通俗的语言讲解经络学、气血理论等基础知识,让人们理解针灸、草药背后的科学逻辑与哲学思想。
当地报纸曾报道称这里的中医诊室是“沙漠中的东方花园”。不少患者将康复经历写成感谢信寄到医院,也有人特意在节日期间送来阿拉伯传统点心表达谢意。医疗队队员的诊室内,患者为表达谢意赠送的手工艺品、感谢信等,成为中科人民友谊的见证。
从院前急救到传统疗法,从医疗合作到文化传播,中国援科威特医疗队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仁心无界”的精神。中医在科威特的传播,不仅带来了健康与希望,也为两国人民架起理解与友谊的桥梁。
“治病救人是我们的职责,传播文化是我们的使命。”熊壮说,“每一次诊疗,都是一次跨越国界的文化交流。”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