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明确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
思想伟力无远弗届,法治实践气象万千。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同中国法治建设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相结合,习近平法治思想科学回答新时代为什么实行全面依法治国、怎样实行全面依法治国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法治中国建设行稳致远提供根本遵循。
法治兴则民族兴,法治强则国家强。
擎真理之旗,掌时代之舵。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磅礴伟力,推动新时代法治实践阔步前行,为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奠定坚实基础,在迈向中国式现代化的时代征程中不断创造法治中国新的辉煌。
■把稳“思想之舵”——“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变革,必须以科学理论为指导,加强理论思维,不断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
2025年11月1日,法治中国壮阔画卷再添厚重一笔——《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宣传教育法》施行。
首次将“习近平法治思想”郑重写入国家法律文本,推动全面依法治国的指导思想深入人心……这部法律落地实施,将进一步夯实全体人民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共同团结奋斗的思想根基。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翻开《之江新语》,从真知灼见中感悟思想的源流。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和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的不断提高,对进一步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提出了新的要求。”
“道德是法治的基石。法律只有以道德为支撑,才有广泛的社会基础而成为维系良治的良法。”
…………
从河北、福建到浙江、上海,从依法治县、依法治市到依法治省……在地方从政历程中,习近平同志对法治的尊崇和践行一以贯之。
伟大时代孕育伟大理论,伟大理论引领伟大征程。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中,创造性提出一系列具有原创性、标志性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习近平法治思想系统阐明全面依法治国一系列根本性问题,恰如一座指明航程的灯塔,照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行动指南。
伟大的思想,从时代发展中汲取丰沛滋养,在伟大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与时俱进。
历史车轮滚滚向前,中国式现代化壮阔征程再次镌刻下新的时代印记——
2025年10月23日,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完善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机制”“加快涉外法治体系和能力建设”……在这份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事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的纲领性文件中,“法治”肩负着重要使命。
为国也,观俗立法则治,察国事本则宜。
“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日益增长的要求,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促进共同富裕,都对法治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下转06版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