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12天里,来自全国37个代表团的健儿齐聚大湾区,共逐梦想、共筑荣光,在体育强国建设的宏伟画卷中,挥洒新时代的奋进笔墨。
首次联合举办全运会的粤港澳三地,在深度融合与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引领下,交出一份独具特色的“湾区答卷”,生动呈现着中国式现代化的万千气象。
——欢笑伴着汗水,拼搏成就梦想,1.4万余名健儿共赴四年之约,在竞技舞台攀越高峰,写下新中国体育发展史上又一页华彩篇章。
我们为巅峰对决心潮澎湃。本届赛事创超8项世界纪录、5项世界青年纪录、13项亚洲纪录。全运赛场屡现“奥运级别”较量,乒乓、跳水比赛“神仙打架”,港澳健儿创历史最佳战绩。少年展壮志,张展硕、于子迪等泳坛“后浪”奔涌而来,“小孩姐”陈妤颉成就短跑“双冠王”;英雄未迟暮,巩立姣女子铅球五连冠,举重名将石智勇告别之战如愿登顶。
我们动容于超脱胜负的体育精神。难以忘怀,由业余球员组成的澳门女排小组赛六战皆墨但笑着离场;天津跳水选手苏家杰动作失误,身体横向落向池边,山东队教练李利杰如离弦之箭冲上前,双手做出防护动作;王曼昱和孙颖莎在乒乓球女单决赛后互送赞美——“当今女乒最优秀的运动员”“还是她更强一些”。
我们也从未忘记全运会举办的初心。群众赛事活动设23个大项、166个小项,从8岁航空模型少年到81岁乒乓球选手,预赛参赛人数超1.6万人。不少竞技项目新增青年组比赛,通过竞赛杠杆扩大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蓄水池。
——潮流与传统碰撞,历史与未来交融,深厚文化底蕴叠加酷炫高新科技,熔铸成十四亿人新的“湾区记忆”。
岭南“非遗宝库”的含金量彰显无遗。鳌鱼游弋、醒狮欢跃、武术刚健、粤剧婉转,开幕式尽显国际标准、中国气派、岭南风韵。以中华白海豚为原型的吉祥物“喜洋洋”“乐融融”成为顶流“大湾鸡”,全民调侃与“二创”折射市井温情与文化认同,“三国醒狮”盲盒一举成为销售冠军,传统文化在传承创新中迸发出新活力。
赛场内外,文明织就另一重风景,温暖是不变的人文底色。开幕式后,数万名观众在规范引导下有序离场;南狮赛场,选手意外跌落梅花桩,观众席响起此起彼伏的加油声,普通话夹着粤语;数万名“小海豚”志愿者用灿烂微笑与专业服务为赛会保驾护航,其中包括1.6万名香港民众、3500名澳门民众。
高新科技“博眼球”又接地气。“大湾鸡”与人形机器人Walker的百米对决吸睛无数,自动驾驶巴士、AI手语翻译切实便利着人们生活。湾区老馆焕新颜,绿电助力节能减排,观众通过AR导航迅速落座,数万人共享稳定的高速网络连接——智慧生活的“全运样本”,映照着未来城市生活的图景。
》》》下转04版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