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引》为中山市民编制“好房子说明书”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编制印发了《中山市好小区好房子建设指引(试行)》(以下简称《指引》),《指引》有三大核心亮点。
标准更贴合本土实际。《指引》是立足中山实际,对《国家标准》的“深化与拓展”,它既全面覆盖国家“好房子”要求,又针对中山居民“怕台风漏水、怕梅雨季发霉、怕小区拥挤、盼适老适幼服务”等核心诉求,补充28项本地化技术要求,形成“国家标准+地方特色”的双重保障。如对于“好房子”要求中“要实用”这一点,《指引》针对中山家庭重视“储物”与“互动”需求,要求“套内收纳空间需不小于室内容积的1/20”(140 ㎡以上设可变储藏间),《指引》中有许多类似细节设计。
指标高于国家基础规范。《指引》针对住房痛点部位主动“加码”,18项核心指标超越了国家标准要求。如楼板厚度的国家规范是不小于100毫米,《指引》提升到不小于120毫米,这样就有效避免楼板开裂、墙体脱皮、隔声差等问题,确保房屋“十年无裂、二十年不漏”;中山城区小区容积率较高,邻里噪声干扰突出,《指引》在国家规范“卧室分户墙隔声≥50dB”基础上,额外要求“电梯井、水泵房不邻卧室”“上层卫生间排水噪声≤33dB”,细化设备机房避让距离与排水噪声限值,让广大市民对“安静居住”有了可量化的参考标准。整体来看,中山《指引》是从“合格线”向“优质线”提升。
中山的《指引》也有23项细节补全了“国家标准空白”,如要求“外墙需完成两阶段淋水试验”,强化防水检测流程,是为了模拟台风降雨情形,适配中山多雨气候,确保房屋台风天不漏水;针对日常出行,打造“无雨归家动线”,也就是从小区门口到入户大堂有骑楼连廊连接,居民雨天出行可以做到“不用撑伞、不湿鞋”。不仅硬件升级,还有软件的提升,如小区“配AED急救设备”的要求等。
■引导市民查看星级标识,选到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中山《指引》创新提出“小区+房子”一体化评价体系和星级评价机制。
据介绍,这套评价体系,可以形象地理解为住宅界的“星级酒店”评级。具体来说,《指引》将好小区、好房子的标准划分为6个核心维度。每个维度都设置了两种要求:“基本类”是必答题,是保障居住安全和舒适的基本底线,必须全部达标。“提升类”是加分题,代表着更高品质的生活体验和更人性化的设计。
要获得星级认定,住宅项目不仅要完美答完所有“必答题”,还需要在“加分题”上展现亮点——每个维度的加分项得分都不能低于30分。当总得分分别达到60分、70分、85分时,才能相应获评一星、二星、三星等级。
这套体系的创新之处在于,它为房地产开发设立了清晰的标准,让企业知道品质提升的具体方向;同时也为市民购房提供了直观的“标尺”,大家通过查看星级标识,就能轻松识别出不同项目的品质差异,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好房子。
本报记者 李红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