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干线,既是城市发展的大动脉,也是城市形象的第一窗口。近年来,中山扎实推进绿美中山生态建设,以精细化园林养护为笔,通过见缝插绿、缺绿补绿、留白增绿等方式,精心描绘出一幅幅道绿景美的生态画卷。截至目前,中山路、博爱路、起湾道、岐江道等多条重要城市主干道的绿化改造工程都已完成,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中山南、西出入口绿化环境也明显提升。
本报记者 江慎诺 通讯员 冯燕敏
■亮化滨河景观,巧绘便民“绿色河岸”
岐江道沿中山的“母亲河”岐江河延伸,规划长度达15公里,不仅是一条连接城市南北的交通要道,更是一条集休闲、健身、观光于一体的绿色生态长廊。
记者10月16日驱车从中山二路左拐进岐江道华光路段,一路畅行,一路美景。沿途行来,有七八市民群众搬来桌凳,在河边玩着棋牌,欢声笑语此起彼伏,吸引着不少路过市民驻足观摩,偶尔还有孩童在旁嬉戏追逐,其乐融融。不远处,几位跑步爱好者正沿着精心铺设的跑道,享受着微风拂面、绿意盎然的晚跑时光,他们的身影在落日余晖中拉长,与岐江道的美丽景致融为一体,构成了一幅和谐美好的画面。
这一次经过岐江道,从华光路上便可将岐江河美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高大的树木与平铺的草皮错落分布,一点也不阻挡行车人观赏沿途美景。这得益于中山城管部门今年对岐江道沿线开展的绿化精细化管养工程。
“从中恳广场一直往南延伸到白石涌泵站,我们配合市住建部门做了一河两岸的碧道工程,总面积近6500平方米。”中山市城市园林管理中心专业技术人员郭鹏介绍,中山城管部门主要负责岐江道该路段部分区域的绿化管养。
郭鹏透露,改造前,由中山城管部门负责养护的区域,绿植以灌木为主,与如今的树林草地景观相比,视野通透性不足、通行性也较差。现在无论是驱车经过,还是步行漫游华光路,都能看到江景。
与此同时,沿着岐江道漫步,还可以看到中山城管部门翻新后的钟塔、凉亭、树池等配套设施焕然一新,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和谐相融。新增设的护栏和挡车花钵不仅提升了安全性,也为游客行人提供了更加舒适的游玩体验。
■绿化城市道路,更新扩大“绿色版图”
“我们通过前期对全市各镇街的走访调研,基本掌握了中山各条交通干线的绿化情况,主要选取了城区人流、车流比较多的路段进行改造提升。”中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市政设施管理科四级主任科员高昊颐表示,深中通道开通后,前来中山游赏的外市游客不断增多,城区是大家纷至沓来的主场地。
但城区主干道的绿植,有的年久老化,景观较为欠缺,有的布局不够合理,阻挡行车视线。基于种种原因,中山城管部门对其中部分进行了更新,“更新不是把以前的植物直接拔掉扔了。可回收利用的植物,我们会送到苗木场养起来,再按需分配到合适的位置,对其进行二次种植。”高昊颐说。
今年以来,中山城管部门已对中山路、博爱路、起湾道等多条城市主干道进行了绿化改造升级,新种植各类开花植物,改造绿化面积总计2.4万平方米。
走在中山路、博爱路等道路宽敞整洁的人行道上,可以看见两旁新栽种的簕杜鹃、大红花、紫荆、细叶紫薇等花卉植物竞相绽放,仿佛为这些繁忙的道路披上了一条绚烂的彩带。这些精心挑选的植物不仅色彩丰富,还兼顾了四季常绿的特点,确保了城市“主动脉”全年都能保持勃勃生机。
广珠西线高速公路中山南、西出入口,曾经杂草丛生,经过清杂、植树、铺种草皮等一系列改造,如今这里已焕然一新,成为展示中山形象的绿色窗口。据统计,两处出入口共清杂约1.7万平方米,植树8372株,铺种草皮超过1.2万平方米,还种植了约280平方米的水生植物,有效提升了匝道的绿化品质。
此外,翠亨快线出口处的三角地带也被精心打造成为了一个绿化亮点,1500平方米的绿化面积不仅美化了城市“入户大门”,也为周边居民提供了一个休闲放松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