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村保留较好的古旧建筑有近200座,大多是晚清或民国初期砖瓦结构民居和中西合璧风格的侨房。近两年来,深湾村在板芙镇的支持下,将人居环境整治和农房风貌管控提升作为推进“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抓手,制定了中短期规划,在尊重历史风貌、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对深湾村古旧建筑进行分期修缮,目前已改造古旧民居57间,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本报记者 黄启艳 见习生 陈梓煌 通讯员 梁耀洋 范展颢
■已成片改造57间古旧民居
“深湾”这一地名最早可追溯到宋代,是板芙镇最早有固定村名的村落,分为深湾、永厚、新围、边冲、果园5个自然村。深湾村党支部书记苏经伟对记者说,深湾村虽然是古村,历史文化沉淀深厚,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如今已变成半空心村,村里古旧民居较为密集,不少房屋因年久失修,外立面陈旧,不仅有较大的安全隐患,还对村庄风貌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2022年,深湾村开始着手准备改造古旧民居。村“两委”班子为此调研走访了中山、江门等地,并多次征求村民意见,制定了深湾村三年(2023-2025)短中期人居环境提升计划,对民居修缮进行了整体上的规划和设计,“新围村有25间民居需要修缮,我们对每一间怎么修缮都征求了业主或代管人及村民代表意见。”苏经伟说。2023年,在板芙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深湾村借助政府债券资金逐步开展建筑及院墙改造、道路改造、巷道提升及修复、“四小园”建设、高速路口旁建筑改造等工程,共计开展14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项目,整体提升深湾村风貌。在修缮房屋方面,深湾村主要分两期改造,一期主要改造新围片区和永厚村片区。
苏经伟介绍,在改造过程中,一般谈好一间就修缮一间,优先选择外立面陈旧的房子,村干部会上门与村民或者房屋代管人沟通。村民不理解也是有的,苏经伟记得,耗时最久的一次花了一个半月的时间。屋主对于改造的过程和效果不理解,村干部上门谈了六七次,屋主最终同意施工,“考虑到该村民的老屋在一众民居中很不协调,大家还是下定决心‘攻’下来。”苏经伟说。
经过努力,深湾村已改造57间古旧民居,其中新围间25间,永厚村11间,105国道沿线21间,基本实现了成片改造。
■还原历史风貌 “改”出参差之美
站在深湾村新围一街二巷,一座中西合璧的侨房引人驻足,这是一座中山市历史建筑,房屋的主人是一名美国华侨。修葺一新的淡黄色外墙和建筑原有的镂空雕花、色彩分明的装饰画,让这座历经了120多年风雨的侨房散发出古朴雅致的韵味。
在新围村,还有一座广为人知的市级历史建筑——孙中山先生好友马结端的故居。如今,该建筑外立面修缮一新,墙上的彩绘经过修复,又恢复了当初的明艳。这些古建筑和周围各个年代修建的民居在一起,见证着村庄的变迁。
苏经伟说,为了还原这些建筑的历史风貌,施工队经过多次比对和调整,尽量还原了当时的墙面颜色和彩绘颜色。另外,在修缮的过程中充分尊重村民意愿,设计方案充分考虑他们的需求,在保留风貌的前提下进行协商。“不同年代的民居都是时代的印记,差异化的民居满足了不同年代村民的需要,修缮做到尽量还原历史风貌,让不同风格的民居在一起更加协调、美观,让村庄呈现差异的美。”苏经伟说,改造要呈现房屋的年代感,这才是乡村本来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