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下载PDF
 A07版:人物 新闻列表
~~~——
~~~——

 
2025年08 17
乙巳年闰六月廿四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日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26  代号:45-47  中山日报社出版    Email:zsrbnews@163.com
  A07版 2025年08月17日 人物 扩展 收缩 默认

“我想为家乡群众尽一份力”
医学博士返乡入职报乡梓
何锦燊在工作中。本报记者 易承乐 摄
  临近上班时间,何锦燊的身影总是准时出现在中山市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走廊上。他快步走进医生办公室,换上白大褂,开启一天的工作:交班、分组查房、整理医嘱、收治新患者……日与夜交替,白班与夜班往复,这样的节奏,是他今年1月入职以来的日常。这位小榄籍的年轻医生,用“学成归来”的选择,诠释着人才与家乡的“双向奔赴”。

  自“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开展以来,市人民医院今年已招聘人才160余名,其中医师100余名、护士50名、科研人员3名。“新入职医师中硕士以上学历占比100%,超过60%毕业于浙江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等知名院校,今年还有4名博士后入站。”谈及此,市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蓝怀仁笑逐颜开。

  “我想为家乡群众尽一份力。”这句简单的话,是何锦燊从医路上的坚定信念。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攻读硕士、博士期间,他专攻炎症性肠病诊治。这种慢性炎症性肠道疾病随着工业化进程发病率持续攀升。他导师在中山开展的相关流行病学调查更让他意识到家乡患者的迫切需求。研究生期间,他以第一作者(含共同第一作者)发表6篇SCI论文,为临床实践打下扎实理论基础。

  何锦燊与市人民医院的缘分,始于本科时期的半年实习。“人民医院的医疗水平在全国地市级医院名列前茅,团队协作氛围也非常好。”这份初印象让他在求职时主动向该医院靠拢。

  多年来,他持续关注着市人民医院,先后参加过多场该院的招聘会,也持续通过本地媒体关注该院的发展和岗位动态。“去年我面试时,院和科室领导非常认真倾听我的研究方向和需求,那种求贤若渴的态度,让我感受到被尊重,我觉得我和医院是‘双向奔赴’了。”他笑着说。

  入职后的体验印证了何锦燊这份选择的正确。依托“三级查房制度”衍生的带教模式,他快速上手适应在消化内科的工作。从精准开药治疗、动态跟踪病情,到护航患者康复出院,每一步都有带教老师指引。此前有位患者因持续性腹胀、腹泻就诊,经多项检查后疑似克隆病。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他结合胃肠检验结果细致制定了药物治疗方案,并结合膳食营养干预,最终帮助患者缓解病情。“看到患者从痛苦中缓解,重新回归正常生活,那种成就感难以言喻。”何锦燊说。

  与此同时,市人民医院还给予医护人员充足的科研经费,鼓励大家积极开展临床研究和科研项目。何锦燊所在科室主任也常鼓励他们多与其他医院进行多中心研究,提高整体科研水平。何锦燊表示:“这些支持让我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发挥自己专业所长。”

  中山的人才政策,何锦燊了然于胸,也享受到了。如今,何锦燊住在市人民医院给他安排的人才公寓中,通勤步行仅需5分钟。“医院还给我们提供了一笔安家费,市级层面也有安家费和科研经费支持,这对我们生活安家、事业发展都有非常好的扶持作用,让我们没有后顾之忧。”何锦燊说。本报记者 江慎诺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