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山网 | 新闻 | 推荐 | 政务 | 视频 | 楼市 | 汽车 | 美食 | 旅游 | 文教 | 公益 | 中山Plus | 微博
  昨天 明天 上版 下版   版面概览
 B02版:德育新天地 新闻列表
~~~——小记者与中山两会代表委员探讨“创文”“双减”“垃圾分类”
~~~——
~~~——

 
2023年02 15
癸卯年正月廿五
中山日报微博
  有奖新闻热线: 88881111 星期三
国内统一刊号:CN44-0144  服务市民 引导生活
  B02版 2023年02月15日 德育新天地 扩展 收缩 默认

穿越古今看乡村——寮后村
寮后村古香樟树。 梁敬贤 摄
  香山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本期起,本报开设“漫游香山”栏目,带小朋友们了解香山历史文化,看古今沧桑变化。

  寮后村建于元代中叶,距今650多年,相传因位于鸭寮背后而得名。从高空俯瞰,寮后村背靠梅岭山,前临石岐河,区位通达,格局有序。

  从梅岭街一路南行至停车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状若蛟龙的古香樟树,它不仅是多种动植物的寄生乐园,也为每个来到寮后的人提供第一片清荫。寮后村党支部书记林仲航告诉记者,“这棵香樟树有320年以上的历史。”

  自古樟树沿米铺巷石板街往里走,数栋碉楼便迎面而来。转行至寮后大街,显见一座浅绿色的二层小楼,中西合璧,既有中式岭南骑楼又有南洋狮子雕花,在一片灰调建筑中格外清新脱俗。据林仲航介绍,这是民国时期华侨捐建的阅书报馆,二楼可唱戏表演,一楼则用来说书看报,是村民了解世界的窗口。现已改为村里的自助图书馆。

  近年来,南区街道以寮后村为试点,实施侨房活化保育项目,选址陈家巷和米铺巷,对面积约1127平方米的10栋侨房进行修缮,引入文旅产业,借助媒体宣传推广,不断提升寮后侨房的知名度,让老侨房成为了新景点。经数月开发和活化保育,寮后首期侨房改造提升项目于2021年年底顺利完成改造,很快吸引了不少商户入驻。

  身为九零后村干部,林仲航常常自称“小林书记”。小林书记是土生土长的寮后人,村里每条道路的整改,每个停车位的设置,他都再熟悉不过。小林书记认为,寮后村集文化创意和绿色生活为一体,成为新晋“网红村”打卡点,“不过要长久留住人流,我们还需要做更多基础性、服务性工作,筑牢乡村振兴的发展基础”。例如,对寮后大街花基改造、人文广场、古围墙广场、樟树林公园等进行一系列改造,为后续开发与后期运营管理提供强劲动力。 记者 谭桂华

来源:中山日报
返回新闻列表 上篇 下篇  
中山日报封面01心系归途人 温暖回家路 2019-01-22 2 2019年01月22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