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机器,从来不是男人专属活!在嘉明电厂这个女性比例不足10%的技术检修部门,李爱玲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谁说女子不如男”,她带领着部门骨干实实在在地扛起了技术检修的半边天,牵头落实了“嘉明慧眼”项目,完成了全方位的智能巡检系统搭建,将嘉明电厂打造成了智能电厂样板工程。
文/记者 陈雪琴 通讯员 王璇 陈结婷
图/受访者提供
工作不分性别
女性也能修机器
40多度的高温下,戴着手套、安全帽,钻进设备间内,有时一待就是半天,对于李爱玲而言,她已经习以为常,甚至在狭小的设备间内被各种走向的管道碰头碰手,也是常事。“是在男人堆里干活。”李爱玲说,在常人看来,设备检修又脏又累,是男人干的活,但在她看来,这就是一份工作,无关性别。
“一份工作,无关性别”,看似简单的几个字,李爱玲却用了17年来证明。
22岁,大学毕业那年,李爱玲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内蒙古一家电厂,培训结束考核时,她的现场实操和技术原理考试都是第一名,但看中的岗位却被安排给了一名男性应届生。“领导说考虑我是个女同志,不适合那个岗位。”这让李爱玲第一次感受到在工作中因性别而受到差别看待,自此她努力工作,工作业务拔尖的她,还成了一名优秀的运行主值,还在短短的时间内成长为单位的团支部书记、集团公司级青年岗位能手。
两年后,李爱玲跳槽就职于福建一家电厂,成为单位女值长的培养对象,这是当时做运行岗位时最高的职位。但为了不倒夜班,她自学控制逻辑,并毛遂自荐转岗到相对于适合女性的仪控专业,哪怕因此降到最低岗级,她也觉得没关系。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她凭借自己在仪控专业能力的突出表现被提为仪控专业的专责工程师,成长为仪控专业能独当一面的技术骨干。
2012年,为与在广东工作的老公团聚,她再次跳槽来到嘉明电厂。初来乍到,总要面临诸如“这女的行不行啊”等质疑,李爱玲说,她不在乎,只是专心干好手头的工作。如今,李爱玲已经在嘉明电厂工作10多年了,已然成为电厂技术检修部的副主任工程师,主管着两个分部。
让四足机器人协助人工实现自动巡检
每两小时巡检一次机组是各个发电厂的“老传统”,而在嘉明电厂,厂区大设备多,要完成所有巡检记录,单次就需要一个多小时。如果其中有一点点疏忽,都可能错过对重大风险隐患的提前预警,造成重大的设备异常,甚至安全事故。对于巡检工作的辛苦,技术出身的李爱玲,一直感同身受。她常常想,如果能有一天能靠机器完成巡检那该有多好。
一个偶然,李爱玲了解到国产四足机器人,已实现跨越障碍物、钻孔洞、爬楼等功能。“如果四足机器人可以代替运行人员行走巡视,那大家就不用两个小时巡检一次。”李爱玲说,四足机器人虽然运动能力强,但国内大部分应用场景主要采用人工遥控,无法实现自动导航无人巡检模式。如果要实现无人巡检,就必须做大量的二次开发,但是出售机器人的厂家又无法提供定制服务,只能靠自己和团队着手解决。
自己和团队力量有限,李爱玲还寻找了第三方软件公司帮忙。最终经过一次次实验,一个可以在工厂自由巡检的机器人成功落地,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机器狗”。这台“机器狗”通过搭载配套硬件,实现了机器视觉AI分析、语音对讲等实用性极强的巡检功能,也能在高温、高压、高噪音区域实现自动巡检,代替一线员工对设备的温度测量、异音分析、跑冒滴漏检测、就地仪表读数等巡检任务。同时,该机器人还可以协助现场人员进行现场安全管理,侦测现场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一步保障现场作业人员的人身安全。
回想起“机器狗”项目,李爱玲感慨颇多。“熬了一个通宵,项目顺利通过技术关卡的那个早晨,我泪流不止,是喜极而泣也好,是一次次不断尝试的压力释放也好……抬头看向团队成员时,他们居然跟我一样眼泛泪光。”虽然自嘲在男人堆里干活,但女性身上的柔软,在她身上没有半点褪色。
承担起建设嘉明“智能电厂”的重任
在四足机器人项目之前,李爱玲还牵头做了“嘉明慧眼”项目,四足机器人能实现自动巡检,也是在该项目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嘉明慧眼”项目通过机器视觉AI算法,高效识别现场设备的运行状况,运行人员在集控室不去现场,就能将现场设备的状况尽收眼底,掌握成百上千设备的运行状况。
与四足机器人项目一样,“嘉明慧眼”项目实施过程中也并非一帆风顺。李爱玲说,在探究解决老旧视频系统高故障率问题的过程中,她了解到人工智能“机器视觉”技术。于是产生了将视频系统进行改造,利用机器视觉实现设备巡检。但是要实现这一功能,遇到最大的问题就是跑冒滴漏无法动态捕捉检测。
生性固执的李爱玲经过不懈努力,多方协调,最终她和团队用3个月的时间,在项目立项前搭建起了试验平台。为了在现场环境、光线更为复杂的条件下提高识别效果,他们更是将试验台搬到了现场进行调整测试,终于成就了“嘉明慧眼”。现在,嘉明电厂大大小小分布着600多个摄像头,这些摄像头都配置了跑冒滴漏检测,跑冒滴漏识别准确率达99.2%,该项技术也因此取得多项专利。
“以上项目,都是属于‘智能电厂’板块,李爱玲在其中有着功不可没的作用。”嘉明电厂相关负责人表示,伴随着“嘉明慧眼”“全地形四足巡检机器人”“气电集团智能电厂”等项目在嘉明电厂的落地,嘉明电厂也成为了智能电厂样板工程,后续在“智能电厂”板块,李爱玲仍需担负起继续建设“智能电厂”的重任,继续前行。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