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贪玩,丢三落四、做事拖沓,拼音学得慢学不会,不能安静地听课……论坛上,乐沛儿幼儿园、岐江实验小学等幼儿园和小学的家长代表,纷纷谈到他们遇到的育儿“痛点”。
岐江实验小学教导处主任徐丽霞、乐沛儿幼儿园园长郭翔等结合多年工作经验进行了分享。郭翔认为,幼小衔接不是要孩子写多少字,算多少题,而是身心的准备、生活的准备、社会的准备和学习的准备;大班时,幼儿园就会有针对性地围绕社会交往、自我保护、规则意识等开展活动,比如模拟课间10分钟引导孩子自主管理时间,参观小学帮孩子们了解小学生活等。
市教师发展中心教育发展研究部部长李姝静表示,幼小衔接不仅仅是知识的衔接,更是行为习惯、学习品质的衔接,家、园、校要一起帮助幼儿树立时间观念,提升幼儿自我管理能力。
如何为幼小衔接的孩子们赋权增能?“家长保持平常心,多思考,多学习,孩子们一定能更好地融入小学。”市心理中心教研组组长陈晓新给出三条“锦囊妙计”:一是培育孩子的自我价值感,允许孩子有成长的时间和空间,平时用鼓励与赞赏代替否定让孩子的行为更积极;二是关注和提升孩子的社会与情感能力,比如责任意识、沟通协作能力、情绪表达和调整的能力等;三是给孩子最坚实的关系支持,让他更有力量面对未来的不确定。
一场“多元奔赴”的交流,可谓是一场“及时雨”,破解了“幼小衔接”的诸多困惑。市教育体育局德育科科长杨文表示,幼小衔接是一项任重道远的长期工作,需要家、园、校三方有效协同推进,共同探索,帮助孩子迈好关键一步。
文/杨健 晏飞 李婉沂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