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学生,我的烦恼主要是吃饭和学习方面。
每次吃饭,妈妈总要给我盛一大碗米饭,我看到这么多米饭就想大哭一场。我也爱挑食,每次妈妈给我夹很多菜:有鱼、有小虾米、有蔬菜……说这些菜有营养,要多吃一点。我天生怕麻烦,不爱挑刺,看到鱼就不想吃,而妈妈在旁边一个劲儿地说:“一定要吃下去的”。我要是没有这个烦恼,那该多好呀!
【老师回信】
亲爱的同学,你好!透过文字听着你诉说成长的烦恼,我不禁想起很多孩子成长过程中都曾有过与你相似的经历:“多吃米饭才长个儿”“多吃些肉才有营养”……很多孩子谈起吃饭都会埋怨父母总担心他们没吃饱没吃好。相信因为“吃饭”这件事,你的妈妈和你一样都很困扰。
为什么我们会出现这种烦恼呢?从妈妈的角度看,你的饭量是你健康成长的一个信号,每一个“逼”孩子吃饭的妈妈,背后都是妈妈爱的独白。从孩子的角度来看,吃饭是我们的自由,我们有权选择自己喜爱的食物,我们对自己的胃最清楚,因此每一次被建议“吃饭”的时刻,都可能让我们感到不开心,忽略了在厨房忙碌操劳的深沉的母爱。
相信你和妈妈都会认同,食物种类丰富多样,营养更均衡更利于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多品尝各种美食,避免挑食。但如何品尝、品尝的分量多少,你可以和妈妈商量。期待你勇敢地、真诚地把感受和想法告诉妈妈,同时你也可以向家人表达你的需求,比如美食制作的方式、品尝时间等。老师还有一个建议,你可以和妈妈一起做美食,体验劳动带来的快乐,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相信当你品尝自己劳动成果时胃口肯定会越来越好。在这个参与的过程中,你和妈妈也会有更多的沟通与交流,也更能懂得彼此的需要。
好好吃饭,是我们热爱生活的一种方式。一家人吃饭,更是我们和家人情感联结的重要仪式。期待你和妈妈真诚沟通后能愉快享受一起吃饭的美好时光。
【本期嘉宾】
邹丽琼,中山市板芙镇第一中学心理教师,初中心理健康高级教师,中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与指导中心成员。
【征稿】亲爱的小读者,你在生活上、学习上有什么烦恼吗?欢迎你写信倾诉,让小编来为你排忧解惑吧。倾诉信箱:dkxc7788@163.com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