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石岐体育路学校开展主题为“让科技融入生活,用劳动点缀人生”的职业体验活动,在各班老师和家长义工的协助下,1400多名三至六年级的同学们,分组走进170个单位,通过实践体验、合作探究,感受科技为各行各业带来的变革,感悟劳动创造的价值。
在老师和家长的带领下,同学们走进翠亨新区马鞍岛,实地了解相关项目配套,感受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前景和“一小时交通圈”的湾区速度。
新能源汽车未来会如何发展?未来的汽车会变成什么样子?同学们来到不同品牌的新能源汽车体验中心,探索新能源的奥秘和发展。
同时,同学们走进电子厂、服装厂、五金厂等制造业企业,在宽敞明亮的车间内,认真学习和观看每一个生产环节,详细询问产品用途和特点,感受科技为工厂带来的新动力,学习工人们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和劳动精神。
同学们还走进香山新街市——竹苑市场,在“石岐话文化墙”“中山美食推介墙”前,感受浓郁的“香山文化风”,了解“线上下单,线下配送,专柜保鲜,下班即取”的便捷服务,学习守住百姓“菜篮子”的食品快速检验操作技术。
丰富多彩的职业体验活动为同学们拓宽了校外学习空间,打开了一扇学习之门,学习到许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体会到父母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科技创新对劳动的重要意义。
“一直以来,学校非常重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近年来,学校创新性开展‘职业体验’研学活动,充分利用家长资源和社会资源,先后与1000多个单位建立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每年在‘五一’前夕,都会组织学生到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职业体验活动。”该校校长孙华介绍道。
除了中山市石岐体育路学校,中山市的其他小学,也纷纷在开展丰富的劳动教育课程。如东凤镇凤鸣小学在学校开设了“诚善农场”劳动教育基地,让同学们在学到植物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劳动技能。中山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第五小学在教学楼顶开设“东乡劳动实践基地”,松土、播种、移苗,在老师的指导,同学们用双手在这里播下了希望的种子。南区竹秀园中心小学开设天空农场——竹憩园,同学们在这里了解农业基本常识,掌握简单的劳动方法,丰富了课余文化生活。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为创新劳动素养评价机制、健全综合评价体系,在“双减”大背景下实现教育评价的多元化评价标准,推动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中山市各小学发挥自身特长,相继开设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课程。
中山日报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