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试了,爸妈很关注我的成绩,但我觉得他们常常打击我,说我“学习马虎,学习不努力,以后不会有一个好的未来……”我听到后很难受。
老师回信:
亲爱的同学,你好!被人打击的确不好受,老师相信你一学期的学习中一定付出了努力,在改善“马虎”的习惯上应该也没少费心。这层打击既有“不被看见”也有“不被肯定”,而这两点都是我们生活中需要前进的动力。
然而,从家长的角度来说,你的父母也是在做很多家长都习惯使用的“打击式鼓励”方法,他们希望你期末有个好成绩,既是对这学期的总结,又能给下学期开个好头,这点无可厚非。之所以选择“打击”而不是“鼓励”的方式,是因为家长们认为如果不打击下孩子,孩子就会不知道努力;如果只是鼓励孩子,孩子就会意识不到自己的问题,得过且过。
生活中如果经常充斥“打击”的声音,会让人很不舒服且前进动力不足。关于这点,你可以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告诉父母,如果不方便当面讲,可以写纸条、发信息告诉他们,真诚地表达“谢谢爸妈对期末学习的提醒,不过听到打击让我觉得很难受,我更希望得到你们的鼓励”“学习马虎或者有时会偷懒、懈怠,的确是我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我希望爸爸妈妈能和我一起想办法克服,多一些肯定和鼓励”“打击式教育和激将法对我来说不太适用,希望爸妈可以改一改教育方法”。
关于父母提到的“学习与未来”关系问题,我不知道是不是也是你担心的问题呢?父母关注你的成绩,担心你的未来,是他们作为过来人的“好心提醒”。我希望你在生活的某些时刻也能思考这个问题,过好每一天,同时能抬头看看远方,想想未来。不过,老师一定要提醒你,一两次的学习成绩是否理想并不代表未来,学习之路很长,现在提倡的是终身学习的理念。因此,成绩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学习品质。就像爸妈所说的“学习不能马虎”“学习不能不努力”,只是这样的表达让人听起来能量不足,我们可以试着转换说法“学习要细心”“学习要认真”“要努力学习”等。很多时候,改变父母的观念不如改变自己来得靠谱。如果多方努力下,父母仍不能给到你想要的鼓励和肯定,那么咱们就自我肯定,学会从老师、同伴等其他地方寻求支持。
临近期末,考试、成绩、假期、玩乐、学习等成了这一段时间的关键词,老师建议你以此次写信为契机,可以在假期的“玩与学”“放松与充电”中找到自我的平衡之道哦。